武海磊 劉發明
(肥城市河道管理局 山東 肥城 271604)
肥城市大汶河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和水生態修復探究
武海磊 劉發明
(肥城市河道管理局 山東 肥城 271604)
為加快推進“河長制”工作,按照 《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關于印發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泰水字[2017]6號)、 《肥城市水利局關于印發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肥水字[2017]9號)安排和泰安市河道管理局“泰安市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專題調研提綱”要求,筆者對境內大汶河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模式和水生態修復做法開展了專題探究。
大汶河是黃河下游最大的一級支流,主流發源于萊蕪鋼城區黃莊鎮臺子村,迂回西流,經萊蕪的鋼城區、萊城區、泰安的岱岳區、寧陽、肥城、東平、濟寧的汶上等縣,于東平縣馬口村注入東平湖,經陳山口和清河門閘出東平湖,經小清河進入黃河。大汶河肥城段位于肥城市的南端,是肥城市和寧陽縣的界河。從汶陽鎮東約1 km處入境,流經汶陽、安駕莊、孫伯三鎮的28個行政村,至孫伯鎮的南欒村西入東平縣。境內流域面積 1 277.3 km2,境內河段長37.23 km(含大汶河分叉河,按照2011年水利普查名錄,大汶河分叉河發源于肥城市安駕莊鎮路家杭村,在肥城市孫伯鎮東程村入大汶河即大汶河北支)。大汶河屬大型防洪排澇骨干河道,在肥城段防洪流量為7 000 m3/s。
2.1 周密部署,科學制定實施方案
2.1.1 實地調查,摸清河道基本情況。對全市河道進行實地調查,全面分析堤防管護、水面保潔、水環境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管理問題,對河道管護的目標任務、職責范圍、管理機構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為后續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2.1.2 廣開言路,多方征求意見建議。集中時間對全市沿河各鎮(街)村進行了調研走訪,結合各鎮(街)河道管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廣開言路、專項調研的基礎上,與鎮(街)分工負責同志和水利站長面對面共同研究方案;采取發放征求意見稿、現場詢問等形式征求意見建議,充分調動沿河鎮(街)村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1.3 政府主導,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出臺了 《肥城市河道管理辦法》,將地方政府領導負總責、部門協同治理的模式以地方規章形式固定下來。全面落實《河道管護“河長制”實施方案》,細化境內各級河流的城鎮、村莊規劃臨河界限范圍、河道管理范圍和堤防安全保護區;明確劃分河道管護責任區、管護責任單位以及“河長制”的實施、監督和考核,給予基層(鎮村)管護責任單位行使職權的法律依據,夯實了河道管護工作的基礎。
2.2 明確任務,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按照“建立管護機構、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經費、統一管護標準、嚴格管護考核”的要求,肥城市明確規定,2020年底前市內流域面積50 km2以下的河道全面落實“河長制”。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強化領導,健全機構。各級分別成立河道管護“河長制”領導小組,實行河道管理屬地行政首長負責制。大汶河由分管市長擔任“河長”,河道管理部門負責具體管護工作,汶陽、安莊、孫伯鎮人民政府協助做好工作;城區內河道由住建局局長擔任“河長”;全市流域面積50 km2以上的其他河道,由所在鎮(街)鎮長擔任轄區河段的“河長”;流域面積50 km2以下的河道由所在鎮(街)結合各自實際組織實施。“河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所負責河道管護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分級管理、層層推進、落實責任。
2.3 健全機制,常態長效促河長治。一是強化督導,量化考核打分。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河長制”考核細則,對河道管護實行量化考核,實行百分制量化打分,考核實行月點評、季通報、年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管理機制、長效機制、任務落實、工作成效等4個方面,不定期對各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度,對進度較慢的進行通報督導,督促各級各部門履行職責,確保河道管護工作扎實有效開展。二是多元投入,落實管護經費。肥城市每年在市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管護經費,建立管護經費長效機制,按照市政府、所在鎮街和受益人(所有權人)共同承擔的原則,河道管護經費由市、鎮(街)區、村按5∶2∶3的比例共同承擔,標準暫按每公里河段每月200元核定,保障管護體制持續正常運轉。同時充分利用好水域、岸坡、灘地等河道資源,積極拓寬籌資渠道,確保管護資金落到實處。三是全民參與,共管共享。河道水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使“河長制”的群眾基礎進一步擴大,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媒體、民間組織等各種力量共同參與,法律、行政、市場、文化等多種手段并用的水環境治理網絡;加快“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河道信息檔案,實時追蹤河道水環境治理信息。
《現代農村科技》稿約
1、來稿要求。來稿講求科學性、新穎性和實用性。要求結合實際、突出主題、內容新穎、技術真實、數據可靠、層次清楚、文字精煉。所介紹的技術、經驗、措施要具體可靠,具有可參照性。
2、文章格式。文章題目要求簡明確切,能概括文章主題 (20字以內),避免大題目小文章。各級標題依次用1、1.1、1.1.1……表示,同級標題序號要一致。文字以1986年10月10日國家公布的 《簡化字總表》所收錄的簡化字為準。發送文稿前,請認真審閱一遍。
3、作者、工作單位。文章作者應限于實際參加文稿工作人員。請在文稿上注明作者姓名、單位名稱、聯系地址及郵政編碼。方便時請注明聯系電話。
4、稿件修改。本刊編輯部根據出版要求對來稿進行文字加工,如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已加入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如不同意文章錄入電子數據庫,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將另作處理。
5、刊用。來稿一經刊登,贈當期樣刊并酌付稿酬。3日內未接到刊用通知的,可自行處理。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兩投。
6、投稿方式。郵寄或發E-mail均可。投寄地址:石家莊市和平西路598號 《現代農村科技》編輯部。
地址:石家莊市和平西路598號
郵編:050051
電話:0311-87652160
發行:0311-87652329
郵箱:xdnc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