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志
(滄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0)
新形勢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王保志
(滄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歷史方位的新定位。教育創造未來,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由此可見,新時代的中國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人民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還應該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筆者經常思考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工作,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平臺,教師和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在課堂上。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一切機會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講解生物學中有關“瘧原蟲”的內容時,除了講解瘧原蟲的生活史以及危害外,還應將與該部分內容有關的一些前沿的知識進行強調和展開,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及時將我國科學工作者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并于2015年10月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事跡講述給學生聽。青蒿素的發現極大降低了瘧疾的死亡率,在世界范圍內為該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有如此出色的科學家,說明我國的進步和強大與我國的體制、國家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在課堂上適時穿插這樣的事例,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教材知識的傳授中,肯定會加深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不可否認,現在的學生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怕吃苦受累的現象也是比較常見的。作為教師可以在學生搞衛生或進行其他勞動時,適時穿插一些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事例進行教育。比如可以給學生講解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如何常年在田野里進行實驗,頂風冒雨不畏艱辛,經過多年的奮斗最終培育出了平均畝產一千多斤的雜交水稻,為世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并為我國贏得了多項榮譽,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中國現在的環境如此之好,值得每個炎黃子孫為之奮斗,隨著“一帶一路”的開展,隨著十九大的召開,中國必將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肯定會愉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有責任感,要做一個有心人,為了祖國的未來,對學生不失時機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能培養出具有高度愛國主義情結的人才,也只有這樣才不辜負“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