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
摘 要: 本文從硬件設施、經費、館藏資源、人員隊伍、讀者服務方面入手,分析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數字圖書館方興未艾的新形勢下,縣級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以及就如何因地制宜的開展好服務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縣級公共圖書館 硬件設施 經費 館藏資源 人員隊伍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069-02
引言
隨著移動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泛在圖書館等概念的提出和不斷探索實踐,圖書館逐步從物理圖書館向虛擬圖書館融合發展,向泛空間化和即時就地服務發展,圖書館員也從簡單的從事書籍收集、整理、加工、借閱的文獻服務、信息服務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事信息咨詢、知識挖掘的知識服務轉變,從原來過于依賴于環境和設施向既可以在圖書館提供服務也可以到用戶一線提供服務,可以在用戶虛擬社區(BBS、Blog)提供服務轉變,實現與用戶如影隨形,用戶在哪里,圖書館服務就在哪里,有用戶的地方,就有圖書館服務[1]。縣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體系最基礎、最底層的組織機構,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知識化時代,面臨著機遇的同時,改革勢在必行。
一、存在的問題
1.硬件設施方面
大部分縣級公共圖書館的館舍陳舊,設施設備更新速度緩慢,計算機等設備基本是由國家配發,藏書貯存條件簡陋,大部分書庫基本通過采取放置樟腦丸,保持室內空氣流暢,配備消防栓、滅火器等來實現防潮、防蟲和防火,沒有系統科學的恒溫、恒濕和安全警報系統,使得文獻資源貯存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在珍貴文獻尤其是古籍地方文獻的保存上影響更為突出。
2.經費方面
經費匱乏對圖書館服務的開展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①購書經費有限,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購書成本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加,財政撥付的購書經費零增長或者是增長速度跟不上書價的增長。②設備購置和維護費。小額設備維護費可從日常辦公經費中支出,但對于大型設備購置費用必須經過專項申報撥付,這就導致在數字圖書館建設時期,在相關資源、設備購置上縣級公共圖書館處于被動位置。
3.館藏資源方面
3.1紙質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增長不協調
絕大部分縣級圖書館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主要以紙質文獻資源為主,沒有購買或自建的數字文獻資源,數字資源的獲取主要來源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提供的資源鏡像或者是上級文化部門通過移動硬盤拷貝的數字資源。
3.2館藏特色資源缺乏尤其是地方文獻資源征集薄弱
就大部分縣級公共圖書館而言,地方文獻征集主要來源于購買已經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獻,對于私人收藏的、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獻征集工作則捉襟見肘,加之習慣于收集傳統的紙質版地方文獻,對于以圖片、實物、音像、聲樂等形式存在的地方文獻則缺乏征集意識。
4.人員隊伍方面
4.1人員缺乏
縣級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基本上每個在編員工都身兼數職,在某些縣還存在圖書館員工在文化系統內身兼數職的情況,這使得館員的工作精力分散,很少有時間加深對相關業務技能的學習和研究,導致處理相關業務技能全而不精。
4.2人員結構失衡
4.2.1年齡結構失衡,員工年齡結構偏老齡化。①對于定編定崗的圖書館系統,一旦有員工退休,特別是出現連續退休的情況時,其主要負責的業務工作在短期內沒有人接手,后繼的業務骨干培養不接力,業務技能和服務能力的延續性差。②部分縣級圖書館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導致他們對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這對完成實體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融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4.2.2性別結構失衡。部分縣級圖書館存在男多女少的狀況,導致藏書剔舊、新書上架、書庫整理、過刊裝訂等體力工作完成效率不高,職工工作負擔較大。
4.3人員知識結構失衡
系統專業人員缺失。①大部分館員是從圖書情報或其他文科專業畢業、系統地接受計算機教育的館員不多,這使圖書館在實行自動化管理、功能擴展上遭遇了瓶頸[2]。②部分縣級公共圖書館有相當一部分員工是照顧調入圖書館的基本上是學非所用,長期停留在“外行”狀態[3]。③就目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情況而言,圖書館員由于繁忙的手工勞動無暇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導致知識結構老化。
4.4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強
①上級重視不夠,導致圖書館發展跟不上形勢,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很好的得到實施,社會認同感較低。長期以來縣級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緩慢縣域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它的存在僅僅作為當地文化建設的一種標志,其發展如何與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相較而言微不足道,形如“雞肋”,認為存在即可,按時開放即可。②工作人員缺乏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一是單調枯燥的工作環境導致員工在心態上形成了散漫、得過且過的意識。二是新技術、新理念的出現導致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跟不上圖書館整體的發展趨向,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跟不上形勢而自我放任,覺得舒服了就行,導致圖書館成為了“圖舒館”。③缺乏創新獎勵機制,工作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工作開展的好壞,服務情況如何沒有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衡量,如每五年一次的評估定級,對于達到或升級的圖書館工作人員沒有相關獎勵機制。
5.讀者服務方面
5.1服務方式單一
目前,縣級公共圖書館開展的讀者服務活動主要有書刊借閱、信息咨詢、主題讀書活動、培訓、展覽、講座等。其中書刊借閱、主題讀書活動、基層業務培訓基本上能長期有效的開展,展覽、講座基本上無法開展,尤其是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展覽和講座很難組織開展起來。
5.2服務模式單一
目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依然遵循于讀者提出需求,圖書館滿足需求的被動服務模式,對于新書推介、信息推送等主動信息服務開展得較少。就新書推介而言大部分縣級館采用宣傳欄、公示欄、新書專柜的形式向讀者推薦,基于Email、QQ、短信、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開展的少,信息推送服務基本沒有開展。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缺乏專業的信息、知識挖掘,數據分析的專業知識,對讀者潛在的信息需求發掘較少;②缺乏服務的主動性意識;③對讀者的需求分析不夠,對讀者到館記錄、流通記錄、書刊借閱情況分析不夠,只把這些數據作為一種統計而非一種信息;④對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收集不夠,沒有全面把握哪些信息是讀者需要的,是與讀者息息相關的。
二、幾點思考
1.經費保障方面
最大限度的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對縣級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支持,爭取地方財政的支持。同時可以考慮爭取社會各界對圖書館事業的支持。在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形勢下,對于公益性服務組織,理事會制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縣級公共圖書館可以嘗試探索和實踐圖書館理事會制度,將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界代表、商界代表、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納入理事會當中,通過他們擁有的資源來幫助實現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此外,有條件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可以探索開展專業信息咨詢等有償信息服務。
2.館藏數字資源建設
2.1聯合區域的多家圖書館共同購買數字資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同時可以考慮與區域內的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等協商,縣級公共圖書館出一部分經費獲得查詢和使用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擁有的專業數據庫的權利,為部分非在校讀者和非科研人士提供使用的專業信息資源。
2.2提供相關網絡資源的鏈接(如百度文庫等),為讀者查詢資料提供渠道。
2.3資源共建,主要是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方面。一是基于全國文化共享工程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二是以地區民族文化、地區發展特色等為元素聯合建設。縣級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當地獨特的社會、經濟、文化、歷史、民俗等資源,通過網絡查詢、實地走訪、現場采集或與相關的部門單位合作,把圖片、音像、文字、實物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加工整理建成本館的特色資源。
3.人才隊伍建設
3.1加強對館員的繼續教育
鼓勵員工加強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研究。①實行委托培訓的方式,請上級館或專門院校加強對館員的系統教育和培訓。②組織館員參加由上級館組織舉辦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培訓。③有條件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可以組織員工到業務服務開展得好的同類館進行學習參觀,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和做法。④鼓勵館員進行業務研究,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撰寫專業論文和調研報告,總結經驗發現問題。⑤把館員的學習情況和論文撰寫情況納入館員考核和職稱評定,以考促學。
3.2建立志愿者隊伍
3.2.1建立讀者志愿者隊伍。把熱心公益、支持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讀者納入志愿隊伍,讓他們參與到具體圖書館業務工作中去,如圖書采選、書刊上架、讀者服務活動策劃等,使他們從實際工作中了解圖書館,感受圖書館,不斷拉近讀者與圖書館的距離。
3.2.2建立專業型志愿者隊伍。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學者如醫學專家、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專家和學者納入圖書館志愿者隊伍,建立專門的講座、培訓主講人的資源庫。
3.3探索聘用制度新模式
建立彈性的聘用制度,在定編定崗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擴大編制,實現彈性聘用,在館員集中退休的1~2年以前,擴大編制,提前聘用1-2人館員,讓他們跟即將退休的老館員學習并熟練掌握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等他們退休后,接手他們原來的業務工作,保證圖書館業務工作的延續性。以此類推,實現彈性聘用。
4.制度建設
4.1建立圖書館服務的考核評價制度,實現讀者滿意率評價的量化。圖書館服務評價不再局限于有多少讀者到館、借出多少冊圖書、提供多少條信息等,還將向虛擬的、網絡化的方向延伸,不僅注重量的考核也要重視質即讀者滿意率的評價和考核。
4.2建立激勵獎勵機制。探索建立適合圖書館發展的館員激勵獎勵制度,不斷提高館員的滿足度和工作積極性。如可以考慮將圖書館評估定級的結果作為館員激勵獎勵的一個標準,對于保持原級別館和晉升為上級館的圖書館館員實行彈性獎勵。
5.服務擴展
5.1實現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融合應用
通過圖書館論壇、郵箱、QQ群、微信群、短信方式等加強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讀者既可以將自己的信息需求和閱讀需求反饋給圖書館,也可以與其他讀者進行交流,分享一些好書和好的學習方法。圖書館則利用這些工具來拓展圖書館的服務例如開展書刊到期提醒、新書推薦、讀者活動公告等,在節省時間的同時,提高效率。
5.2在企事業等組織機構建立流動書屋
在推廣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的建立企事業單位流動書屋:①根據各類型企事業單位的工作類型、行為相對人等特點采購專門圖書放置在各企事業單位供其員工借閱。②目前圖書館在圖書采購時基本上都購買2本及以上的復本,可以考慮在圖書館留下一本供到館讀者借閱之外,其他圖書則存放在各企事業單位供其員工借閱,同時實現定期更新輪換。
三、結語
縣級公共圖書館實現數字化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作為一名基層的圖書館員,在這個特殊而漫長的時期,要時刻保持一種向上,學習和求知的態度,在不斷接受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的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研究,不斷實踐,在改革中適應,在適應中改變,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縣級公共圖書館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初景利,吳冬曼.論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圖書館服務模式[J],圖書館建設,2008(4):62-65
[2]傅立芳.圖書館職業特點與圖書館員專業化[J],教育·社會,2012(13):189-190
[3]李秋穎.縣級圖書館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J],卷宗,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