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武
摘 要:由于農村初中生相對于城市的學生而言在學習上有部分方面的不足,因此,在語文學習上也難免有障礙。這需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實現這種局面的轉變,幫助農村初中學生提高語文知識水平,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農村學生
初中生逐漸有了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加之語文學科內容涉及廣泛,需要長時間積累和學習才能獲得學習成效。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村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存在方式方法甚至態度上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農村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原因并給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目前,由于部分初中生甚至其家長還存在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學習觀念,因此,直接導致了學生將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向著理科傾斜。作為文科的代表學科,語文自然受到了“冷落”,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熱情,往往得過且過。另外,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能力或家庭教育觀念的原因,認為只要完成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即可,所以毫無通過中考繼續接受高中教育的觀念和想法,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與目標。
上述原因都直接導致了一些農村初中生缺乏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也成為他們語文成績較差、水平較低的導火索。所以,語文教師倘若不從根本上扭轉學生這種的錯誤學習觀念,那么語文教學則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文學素養也就無法提高。
2.學生的知識面較窄
很多的農村學生因為受到家庭條件限制、生活環境影響甚至小學階段的教育意識缺失等原因,往往缺乏讀書的意識,或者閱讀的時間較少,而閱讀和知識積累的熱情和習慣更是缺乏。
另外,由于農村的信息接受和知識獲取相對城市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的農村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的獲取。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的視野自然受到限制。對此,筆者還要為他們進行地理、生物和科技等多方面知識的普及。畢竟語文能力的提高絕非憑借課本中有限的課文或詩詞學習就能得到提高,而寫作水平的提升更是如此。這些原因都直接導致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知識面較狹窄,包括寫作和閱讀在內的語文綜合能力自然難以得到提高。
3.大多存在畏難心理
和小學階段相比,學生在初中所面臨的學習課程增加,各個學科知識點也更加系統化,內容更加細化和深入。不僅如此,初中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由于涉及的知識比小學也更加廣泛,難度隨之增加,都直接導致了學生存在學習語文的畏難心理。
例如,筆者在教學時發現學生最大的學習困難在于對文言文的學習。究其原因,由于農村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大多保存著鄉土氣息,文學氛圍不夠濃厚,并且人們日常生活化的交際口語、并不普及的普通話使用和一些粗俗的語言更是常見,當面對文言文時,學生自然會對文言文存在畏難心理,甚至波及整個語文學科,進而對語文失去興趣。
4.低效導致自信喪失
眾所周知,語文的學習需要知識的長期積累和能力的逐步提升,因此形成了周期長、見效少的特點。由于目前部分農村初中學校和學生家長依舊比較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尤其是面對中考時更是如此,這直接導致很多學生片面地認為通過考前的“突擊”提升考試成績即可。然而語文絕非記幾個公式、背幾個定理就能達到拿高分的目的,因此,他們認為與其把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語文上,倒不如重點關注那些“時間短、見效快”的學科,從而喪失了通過語文提升成績的信心,而學習語文的自信更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二、解決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問題的對策
1.端正態度,培養習慣
相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般而言,教師不妨結合農村和學生的現狀與發展相對城市比較落后的現實,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重要性。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家庭條件來進行教育,這包括家庭生活的艱辛、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等。由于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思想、自尊和夢想。因此,教師將這些生活現實和學習重要性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受到心靈的觸動,從而主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努力學習語文知識,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2.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擁有興趣是促使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動力,語文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具備了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才能切實可行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實現語文的知識積累,最終實現語文成績、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通過科學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帶來動力。
3.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正所謂“教無定法”,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生情況采取了一些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最顯著的有以下三點方法:
(1)就地取材,提高效率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機地利用當地資源,將農村的元素有機地和課堂教學實現融合,讓學生發現語文和生活密不可分。誠然,由于農村的教學資源相對于城市要略顯不足,所以更應成為教師和學生實現語文生活化的契機,教師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儲備知識與學生進行分享。同時利用教學的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2)轉變觀念,推薦閱讀
實現農村初中生有效的課外閱讀,必須對學生和家長的觀念進行扭轉。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或家訪的方式,讓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正確的認識,并且讓家長知道學生正確和適量的課外閱讀非但不會浪費時間,還能實現知識的積累。另外,教師在課堂中也應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觀念教育,使他們充分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為其進行閱讀書目的推薦。推薦讀物不僅要滿足學生的需求,還必須能激發學生興趣、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筆者就曾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文化苦旅》等圖書,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人文素養,以及《牛奶可樂經濟學》《明朝那些事兒》,讓他們開闊視野,還有《射雕英雄傳》《幻城》,讓他們實現多重文學作品的有效涉獵。
(3)開展多項活動,營造氛圍
在語文課外活動上,農村的初中生并不如城市的學生那樣豐富多彩,這也使學生很容易被教師的各種課外活動很吸引,激發學習和參與興趣。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組織開展簡單卻充實,并且適合所有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比如“我最喜愛的圖書”經驗交流會,“古詩詞爭霸”“成語大會”等競賽,這些活動不僅能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還可以從側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分析當地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和語文學習方式,通過制訂科學的策略,有效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學到真正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符秋菊.淺析農村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的問題及其策略[J].考試周刊,2015(44).
[2]張正聰.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J].教育教學論壇,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