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平
摘 要:時代在進步,信息更新速度之快更是驚人。導致傳統教學跟不上步伐,和學生之間產生較深的代溝,老師教學費力,學生學習吃力。而且體現新理念的教材層出不窮,但是教學手段卻相對落后,更是無法體現教材的科學指導精神。特別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很重要,因此,保持教學的創新精神是重要的職業素養。在此背景下提出“一導二跟三評”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教學。以此為方向,簡述在其基本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教研制度;教學跟進;評價;教學模式;探索
新課標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受制于老師的教學水平,學生感受到的教學改變并不多,所以,整體成績沒有很大的變化。而且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習方法的思想滲透是很重要的教學方面,所以,學生要采用新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思想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而且還要學會將這種思維運用到生活中去,這都需要老師采用更具創新性、實踐指導性、生活性的教學方法。在新教學方法實施時,還需要老師的監督觀察,發現漏洞、彌補缺陷,更通過老師之間的相互討論達到教學成果共享,教學水平共升的目的。
一、吸收新的教學思想,獲得導研制度內容
導研制度,指課前教師制訂的導學研究,主要為課堂的教學方式,是課上實踐的初始內容,也是創新教學的第一步。教學資歷比較深的老師對教學有自己的一套規律,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規律也比較了解,但是他們往往固定思想比較嚴重,對新事物的學習和吸收比較慢。年輕老師缺乏教學經驗,但是對新的教學事物比較感興趣,常常上手比較快,但是對一些教學的突發事件也難以掌控。所以,導研制度的初衷,就是融合這些老師的優點,優勢互補,通過討論來獲得課堂教學方案的雛形。年輕老師可以多提出一些意見,年長的老師則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予以糾正和完善。另外,對于大多數的數學老師來說,更應該隨時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從網上學習或者是聽教學講座等,能有自己的一些導研意
見。導研制度,一定要制訂較為完整的教學方案和導學案,可以用
在教學中以做檢驗。
二、開放導研結果課堂,更多老師積極參與
將之前制訂的導研結果跟進到課堂中,這也就是“二跟”,由一位老師主要講解,其他老師觀察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反映,從而記錄教學效果。選擇教學老師,一般遵循“誰提出,誰實踐”的原則,這樣能給年輕老師一些機會。另外,該老師也對此教學方法比較熟悉,更容易把握其精髓。而其他數學老師也應該發揚團隊精神,積極參與到該老師的課堂中,幫助監督和評價教學方法,從而獲得更加科學的結果。“二跟”是很重要的教學跟蹤過程,也是實踐過程。一個新的教學方法只有經過幾次的實踐,才能逐漸得到完善,才能形成可行性的教學方案,才能被大多數老師拿來使用。除了讓本團隊的數學老師參與進來之外,還可以邀請其他老師聽課,從更加客觀的角度記錄課堂教學結果。
三、科學評價導研課堂,積極改善課堂教學
記錄課堂結果之后,就是對課堂的科學評價,從優點到缺點一一列舉清楚。而且每個老師的觀察角度可能有所不同,還需要綜合幾位老師的意見。總結教學上的得失,進行二度改善,然后再由其他老師上課實踐,再次進行評價。這類似于我們教學中的評價過程,也是本文教學體系中的“三評”。因為數學教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所以,課堂中學生的思考表現是很關鍵的,也是在課堂中容易體現出來的。根據“三評”的結果,恰當地進行教學糾正,省去一些累贅的環節,增加一些利用學生理解思考的環節,突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多地去使用數學。再者,主講老師的意見也很關鍵,站在教學者的角度上對教學進行評價,是教學方法的基本特征,也是老師和學生進行課堂交流的表現。
四、循環導研評價過程,實現逐步穩定提升
“一導二跟三評”的教學過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幾次循環,每次的教學都能有所成長。所以,這個過程必須要有連續性,能夠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完成,然后再付諸于教學實踐當中。而且每次修正教學方案要做反思和積累,每個新的教學方法的由來都不簡單,一方面這些積累能夠提醒自己隨時保持教學嚴謹性,另一方面也能記錄教學方法的由來,在后期修改時有基本的理論依據。通過循環導研、實踐和評價的過程,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飽滿,也能夠在不斷積累的教學經驗中實現穩步的提升,是自己寶貴的教學財富。作為教學管理者,可以針對這些記錄給予教研小組獎勵,提高他們教研的積極性,為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做出政策上的支持。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在反反復復的提出、實踐和反思中不斷完善的,需要老師、學生及學校的支持。特別對于數學這門學科,更是需要注重從思維上的改革,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陶愛忠.通過試題評價引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6(1).
[2]茍光燦.新課改下數學導學案的制作方略[J].成功(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