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芬+黃小麗
摘 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時也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和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升級,創新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了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醫學教育必須順應素質教育的大潮,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護理學也容納在內。筆者在本文中對內科護理學教學以及創新教育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 創新教育 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252-01
內科護理學是醫學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護理專業課。在該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醫學教育者通常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來培養出其創新能力,這同時也是當前的護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一、創新教育的時代內涵以及特點
創新教育從內涵上來說,主要是指按照社會的前進對人所提出的新要求,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對于創新性人才來說,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分別是精神、能力和人格。其中,創新精神是主體進行創新的基礎和動力,主要包括一些好奇心和求知欲等主關創新因素。創新能力則是創新活動的本質支持力量,主要包含了一些創造性的計劃和能力。創新品格則是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是保證學生能夠將創新持久地保持下去的決定性因素和根本保障,主要包含了一些情感、意志、傾向和動機。從根本上來說,創新教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育理論,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所在,除了具備一般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特點外,還具備四個特殊屬性:
1.新穎性
這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和最具表現力的一面,是較為本質的特性。新穎性有著不同的內涵,主要包括了教學目標、方法、手段以及過程的多方面新穎。
2.多向性
創新教育具有多向性,在遇到任何問題時,創新教育都強調從多個角度和方面去思考,主要包括縱向思考、橫向思考和逆向思維三個方面。
3.多元性
創新教育強調從事物的多個側面去進行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思考問題,同時達到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因此它具備非常大的發散性和輻射性。
4.開放性
創新教育屬于動態教育,能夠幫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育過程當中吸收到大量的信息,在各種信息反饋當中吸收新知識,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整合出新的教育成果。
二、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創新教育探討
1.強調主體作用,激勵創新精神
創新教育實際上是主體性教育思想,是重視人的主體精神和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的以人為本,特別是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本的先進管理思想。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弘揚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那么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就必須充分發揮護生的主體作用,讓其成為護理知識與技術的探究者;還應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流程、考慮教學環節、構建評價體系,以促進護生創新精神的形成與發揚。
2.強化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格
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身心有疾病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護理人才講究態度目標的實現,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人格包含于其中,表現為對護理專業和護理對象執著的愛、創新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因此,在課堂、實驗及病房護理教學的每一環節,應加強素質教育,尤其要貫徹倫理,以培養護生的創新人格和愛傷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護理道德。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始終把強化素質教育,培養護生的創新人格放在重要的位置。
2.1創設問題情景:創新源于問題
在內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們應當按照具體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定出具體的問題情境,然后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一系列的思維加工來鍛煉自身創新能力和思維。在教學當中采用PBL教學法,按照大綱和目標的具體要求來選擇具體的病例,并且注意設置的問題,引導著學生一步步地根據不同護理問題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探究。比如當教師進行消化性潰瘍這一章節的講解時,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病例,根據病人的疼痛特點和規律,從而判斷出具體屬于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并對其進行區分。這樣一來,就能夠通過問題和情境的設置來完成創新教育。
2.2變革學習方法
現代化的教育思想需要通過一定的現代化教學方法來落實,所以創新教育必須要落實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內科護理學的教學一定要擺脫傳統教育的種種束縛,努力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實踐,這不僅涉及到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同時也涉及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學生是創新教育的主體,因此在內科護理學的教學當中應當采用一些國外的先進的、完善的教學方法,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在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會學生進行真正的學習,將傳統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夠感受到患者的不易,培養學生健全的醫者人格以及創新人格。
三、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完成創新教育的思考
1.創新型教師的培養是關鍵
傳統的內科護理學當中,已經形成了一種以知識的傳遞為核心的觀念體系和行為方式。這種傳統的思維對知識和技能給予了過多的關注,將醫學知識的傳輸和學生的掌握當成了唯一的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同時也不利于醫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大幅培養創新型教師,繼往開來,這才能夠保證創新教育的延續性。
2.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內科護理學當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教學,一定要求教師們進行教學觀念上的轉變。首先,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講解相關的疾病以及護理知識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具體的知識,更要教會一種學習和創新的思維,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其次,教師一定要允許在學習中村做多元思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不能用固化的模式去培養每一個學生;最后,在教學當中還要灌輸給學生終生學習的思想。
四、結束語
在內科護理學當中大力進行有關創新教育的內容,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教育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教育環境,不僅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與此同時,創新教育也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傳統的教學理念也有所改變。如何在內科護理學當中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參考文獻
[1]張麗平. 內科護理學教學與創新教育[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08, 21(5):611-613.
[2]高凌冰.論內科護理學教學[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8):172-172.
[3]王瑞麗.淺談內科護理教學[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2,11(7):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