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旭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322-01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加強黨的建設,首要任務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關鍵是教育管理好黨員、干部。部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使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保證全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
1.共產主義理想的客觀存在性和實現的歷史必然性
正是基于對科學理論的系統認知與深入理解, 我們才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首先共產主義理想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人類歷史的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共產主義理想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歷史規律為依據,有著客觀的歷史規定性。人類社會將必然走向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研究人類社會幾千年文明史的基礎上,深刻分析和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二是共產主義的思想基于科學的理論。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各國理論成果,緊密結合當時社會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創立和提出來的,她具有充分的、高度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同時,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又是實踐的和發展的,是開放地、與時俱進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實現理想的最有力、最強大的思想武器。三是共產主義理想具有實現的根本動力-人民性。最廣大人民的最終追求,就是要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共產主義理想-讓全體社會成員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建立在全體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礎之上的,因而有著最廣泛、最深厚的人民性,所以她的實現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2.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的生命所系
中國共產黨的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自中國共產黨成立95年、執政60多年、領導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始終為實現這一理想信念而努力奮斗。歷史一再證明,我們黨長期以來把信仰內化為精神,外化為行動,無論是戰爭還是平時,每到關鍵時刻,黨會經常凝練和推出各精神,正是靠這種精神的力量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創造奇跡,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始終走在歷史和時代潮流的前列。
3.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對一名共產黨員來說,理想信念是人們的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起著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是其一生的奮斗目標、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無論是革命年代的仁人志士為民族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還是新時期的優秀共產黨人忘我工作、鞠躬盡瘁,他們留下的是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正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們克服困難取得勝利,鑄就了一座座矗立在人們心目中的豐碑。
二、當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動搖的主要原因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指出,當前一些共產黨員存在理想信念動搖的問題,主要是對共產主義缺乏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精神空虛,推崇西方價值觀念,熱衷于組織、參加封建迷信活動等,還有一些黨員黨的意識淡化、宗旨觀念淡薄、精神不振等。如果一個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隨之而來的就是黨性觀念淡化,道德修養滑坡,言行舉止失范,最終走向貪污腐敗的道路,與黨離心離德,走到人民的對立面。如果一個國家失去理想信念,整個社會道德淪喪,就可能會失了民心、渙散黨心,最終走向亡黨亡國。
多年來,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但為什么黨內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理想信念是要受到特定時代社會發展總體狀況的制約和影響的,因此,只有把問題置于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作深層次透視,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也才能從根本上堅定黨員理想信念。
1.黨在自身建設方面存在問題與不足的影響
首先黨內腐敗現象仍比較嚴重。這既是個別黨員理想信念動搖甚至是缺失的表現, 又對其他黨員理想信念造成嚴重沖擊和影響,使其思想上產生困惑和疑慮。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實效不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理論不斷創新,黨員教育機制和制度系統配套,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不明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并沒有得到明顯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三是黨的基層組織功能與作用發揮不夠。現實中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沒有真正形成,生活上精神上關心幫助有需要的黨員做的不到位,使黨員對組織信任度降低,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仍需進一步健全。
2.貧富差距的現實影響
公平與正義是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核心價值,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但現實中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日漸突出,基尼系數較高,現實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如部分困難黨員, 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辛勤工作,但因下崗、疾病等原因,卻生活窘迫,難免會產生悲觀失望情緒,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影響極大;再如有些不困難甚至已致富的黨員,因為社會上的不公現象,因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會使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模糊認識,甚至存在“不管走什么道路,只要能促進發展就行”、“有錢就是成功”等觀點, 成為對當前社會現實的直觀判斷。
3.國際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戰以來,資本主義在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通過自我調整,發展穩定甚至強勁,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有很大發展,調整生產關系,緩解基本矛盾,全局性相對穩定,普遍建立較系統、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西歐的一些社會民主黨經反思、改革、轉型,重新走上歷史舞臺。面對這些新發展、新變化,如何引導黨員正確認識這些新變化并未作出實事求是的、有說服力的回答,如何進一步加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力度,真正使每個黨員都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成為重要課題。
4.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它為黨員干部更好地實踐理想信念提供了廣闊舞臺,同時“經濟人”效應也影響到人的信仰層面,與黨員傳統的利益觀、價值觀產生了矛盾與沖突,對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果具體工作中忽視黨員思想道德建設,又會進一步加劇黨員思想道德上的混亂與困惑。
三、在“兩學一做”中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的‘鈣”。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新形勢下,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共產黨員在“兩學一做”中必須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只有不斷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始終保持思想上的純潔。
一是加強理論武裝。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掌握科學理論知識。毛澤東曾說過,《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這三本書使他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領導干部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沒有這項基本功,堅守共產黨人的信仰,共筑精神家園也就無從談起。可見,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掌握,理想信念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須認真研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各方面知識。
二是注重消化與升華。從外界攝取各方面知識只是基礎,只有經過思想世界的消化與升華,才能形成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知與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學習與思考的統一”,“思考是閱讀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因此,要在廣泛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勤于思考,把零散的、孤立的理論變為系統的、相互聯系的體系,把粗淺的、感性的認知變為精深的、理性的思想。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世界觀、方法論,實現自我超越。只有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科學認知基礎之上,才能牢固而長久。
三是在實踐中經受錘煉。堅強意志是理想信念堅定的保障。共產黨員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必須時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立場鮮明,有理有據地激濁揚清,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努力增強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才能始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