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南昌 330008)
琴藝古韻
——二胡音樂與茶文化的共性探析
樊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南昌 330008)
二胡是我國古典樂器之一,極具東方特色以及文化價值,正是因為如此,它與中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也可以說是共性聯系。在茶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茶藝是最為主要的形式和載體,二胡音樂在茶藝中的應用,恰恰驗證了兩者之間的共性。正所謂琴藝古韻,這里的藝說的就是茶藝,而琴本文以二胡音樂為例,對兩者的共性與結合進行幾方面分析和研究。
二胡音樂;茶文化;共性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5000多年的自生自滅與優勝劣汰,才發展成為了今天世界矚目的文化體系,二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與其他樂器相比,對演奏者的要求,及其體現的文化底蘊而更加深厚。在傳統民族樂器中,二胡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從傳統文化本源的角度,認識二胡音樂,并將其與茶文化的內涵比較分析,研究其共性,能夠更好的促進兩者的融合發展。二胡可以作為佛家修行的法器、能夠傳遞道家思想的真諦,亦能夠展現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從這些角度來看,它與茶文化儒釋道的思想不謀而合,極具共性。下文就針對兩者的共性進行具體探討。
1.1 二胡是佛家修行的法器
之所以說二胡是佛家修行的法器,是因為每一名二胡演奏者,都必須要擁有一顆虔誠的心,都好似一名“苦行憎”,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藝,體會二胡演奏藝術的真諦。二胡演奏的音樂藝術中,體現了人生的“禍福吉兇”、“轉世輪回”“諸行無常”。一旦決心開始學習二胡演奏,便要“手握琴、心存佛”萬事皆有緣,心存珍惜感恩之情,切不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二胡演奏藝術的學習過程,也像是人生歷練的一個過程,心靈凈化不斷感悟的一個過程。每個二胡藝術愛好者,都應該從佛學中,學佛中,得到感悟。二胡演奏的逐漸提高訓練學習,也像佛家修行一樣便要“心無旁騖”“心無雜念”,終能抵達“西方極樂的彼岸”。
1.2 二胡深刻傳遞道家的思想
所謂“大音希聲”“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琴是載道之器,二胡則是胡琴家族中最沁人心脾,直擊心靈情感的樂器。如樂曲《二泉映月》無形的將悲切滲透人的靈魂深處,歲月無痕,幾多哀愁。道家崇尚自然,天地人三者自然共生,二胡亦能模仿自然鳥獸通達天地,如二胡曲《空山鳥語》中模仿鳥叫聲的靈動,與自然融為一體。二胡演奏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猶如《道德經》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是演奏技巧的學習與提高,還是音樂內涵的把握和體會,都必須要“一步一腳印”建立扎實的基本功,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1.3 二胡能夠展現儒家的文化
從二胡的起源開始,其與儒家文化就存在著不解之緣。二胡發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唐代被稱之為“奚琴”。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以二胡為主要代表的胡琴家族也逐漸壯大起來,體系完整。如高音聲部的:高胡,高音板胡,中音聲部:中胡,及低音聲部的革胡,等等。且每種胡琴的音色不同,都有自己特色的代表曲目。雖然二胡的“出身”比較寒微,沒能進入儒家思想的大雅之堂,但是其柔美的音色,樸實無華的氣質正好符合儒家所倡導“中正平和”“溫柔敦厚”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遷,二胡逐漸被人們熟知并被許多文人雅士所喜愛,成為吟詩賦詞寄托情感的載體。二胡也是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之一,在演奏技巧以及內涵方面也開始逐漸展現我國儒家思想的內容。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夠看到二胡與茶文化思想的內涵有著很多共性聯系,兩者的融合也成為一種必然。
以茶藝表演為例,對二胡音樂與茶藝的結合進行幾點研究:
2.1 神韻美的二胡音樂選擇
茶藝表演有多種演奏方式,將二胡這種樂器融入到茶藝表演中,可以讓其更有活力和古典韻味。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去關注茶文化,喜歡茶文化。比如綠茶,其色較綠、香味濃郁、口感純正,因此頗受人們喜愛。而用二胡為主的茶藝表演方式進行茶品展示,可以保證演奏聲音律動輕快,節奏鮮明,弓弦間韻律四起,讓人全身舒暢。音樂響起的同時,心弦也隨之跳動,渾然天成。
例如:在進行綠茶茶藝表演時,音樂伴奏可選取二胡曲《姑蘇春曉》這首曲子。這首樂曲的節奏、韻律與綠茶的特點非常相符,節奏歡快流暢、韻律甜美抒情,使聽者仿佛置身于秀麗的園林景致中流連忘返;紅茶經過加工后的化學反應,使其香味醇正濃厚。在進行紅茶茶藝表演時,音樂伴奏可借用古典的名曲《梅花三弄》并用二胡來進行演奏,猶將曲中的梅花比作茶葉,傲骨的梅花縱然在寒冷的環境中也能依舊散發出迷人的香氣;所謂花茶就是將花的香味與茶的濃郁的味道相結合,使茶里帶著花香,花中更有茶韻。在進行花茶茶藝表演時,《茉莉花》是必不可少的一首音樂,用二胡的音色將其表現出來,不僅可以表現出花茶的香氣和特點,那弓弦之間的起承轉合,柔美細膩,讓聽者沉浸在音樂悠揚、曲調舒緩的音樂當中。
2.2 意境美的二胡音樂演奏選擇
二胡有許多曲目都是描述蒼涼之感的,這正與茶的淡淡苦澀相一致,人們品味茶水之余,心中泛起淡淡的憂傷。為了讓二胡音樂更好的展現茶文化,有時也需要在演奏時做調整改編,更貼近茶藝表演悠揚歡快的形式,既彰顯了傳統樂器帶給人們的聽覺上的享受,又可以讓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茶的種類不同進而演奏的曲目也有所不同,因此,進行茶藝表演之前,一定要事先進行彩排,進而讓音樂更符合該種茶的韻味。月光下用二胡演奏樂曲,能夠使演奏意境更加優美、意義更加深遠,這種意境之美是大多數茶藝表演所追求的。諸如此類樂曲有古曲《漢宮秋月》,劉天華先生的《良宵》《月夜》。最具月下意境美景代表性的就是二胡演奏樂曲《春江花月夜》,其與古箏竹笛演奏相比較具有不一樣的回味,樂音悠長、節奏舒緩、韻律感強、音色柔美渾厚,更能烘托恬靜的氛圍。一般情況下,烏龍茶茶藝表演使用這首二胡曲目的時候較多,烏龍茶比較講究茶品,烏龍茶的香氣與其他茶葉的味道大不相同,其香氣沁人心脾,耐人尋味,其所用的茶具也比較講究。在進行烏龍茶茶藝表演時,一般用紫砂茶具來進行茶藝表演,人們在欣賞、品味烏龍茶的同時,會慢慢的被烏龍茶具有的沉穩、端莊的意蘊所熏陶。因此用二胡演奏樂曲《春江花月夜》,用那富有磁性、甜潤純正的音色來表現古典、優雅的音樂,恰將烏龍茶所具的獨特香氣及其獨特韻味表達得淋漓盡致。
2.3 情感美的二胡音樂選擇
二胡最早被人們發明進而用于演奏時,并沒有拘泥于一種演奏風格,而是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傳遞手段,讓心中的想法用演奏的形式進行表達。二胡音樂襯托茶藝表演時,對二胡音樂的選擇的有一定的要求,樂曲需情感細膩、圓潤,這樣才能將茶藝表演的內容表現得更加出色。而將二胡音樂悠揚與茶香四溢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使品茗者更能領會到表演者的情感,更能領略到茶的獨特韻味,使其內心深處對茶藝的內涵更加明晰。二胡曲《江南春色》在整體上表現出了茶藝的情感之美,此曲描繪江南水鄉的景色宜人,三月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色,表達人們對江南魚米之鄉的熱愛,品茗者不僅領略到江南絲竹的獨特韻味,而且還能在這淋漓盡致的表演當中領略到茶藝的真正內涵。在演奏此曲子時,每個運弓的氣息都會影響到整個表演過程,所以這就要求茶藝表演者與演奏者要配合默契,從而使整個茶藝表演更加引人入勝,精彩絕倫。
在形式多樣的茶藝表演中,各式各樣的演奏樂器層出不窮。為了讓表演更適合宣傳茶文化,也為了讓演奏形式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因而二胡演奏從單一的獨奏到雙人重奏的形式,將不同的茶文化內容表達的完整具體。這其中既體現了演奏的難度,又讓二胡音樂的演奏豐富多彩,音色多層次,激發聽者的興趣,從而引起共鳴。例如二胡重奏曲《慢三六》,旋律線條優美交織,樂觀明朗,親切動人。二胡音樂演奏形式多樣的出現,使表演者可以更完美的將豐富情感展示,同時旨在宣傳茶文化,更注重一種意境的創造和融入的過程。
2.4 音色美的二胡音樂選擇
隨著人們對茶文化宣傳的嚴格要求,更好的繼承中國的茶文化,讓二胡音樂與茶文化的內涵更加融合,因此二胡音樂的音色美成為散發濃郁茶香,傳播茶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精湛的茶藝需要二胡音色的襯托,兩者雙管齊下才能全面提升表演的意境、韻味和內涵。例如典型的二胡音色曲目——《二泉映月》來講,演奏時要用中、老弦演奏調低五度。其獨特渾厚的音色,深邃的意境,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使品茗者更能體會到茶香的醇正,正所謂“泡茶修身養性,品茶品味人生”。而二胡曲《空山鳥語》,那動聽的鳥鳴音色,呈現山林間眾鳥歡鳴的景致,猶如品茶時的暢快淋漓,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2.5 其他方面的二胡音樂選擇
茶藝與二胡音樂的綜合表演,不僅需要神韻美、意境美、音色美,還需要具有除這三種美之外的其他美感,從而全面地將茶藝的特色表現出來。例如二胡曲《蘭花花敘事曲》《新婚別》都是講述完整故事情節的樂曲,起承轉合結構完整,旋律線條清晰,音樂絲絲入扣跌宕起伏,盡顯人生百態。猶如人生也是在品茶中思索,是品茶中領悟,在品茶中成長。“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在二胡音樂與茶文化的結合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與追求,實現自我的需求與價值。
二胡作為我國的傳統樂器之一,其更能體現出我國的古典之美,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的茶藝文化,其所具有的特點正能和二胡音樂之間緊密聯系起來。二胡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發揚和傳承,將其與茶文化表演宣傳進行融合,從而進行情感的抒發,讓人們在感受二胡音樂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習具有濃郁歷史意義的茶文化知識,讓二胡音樂更好的表達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歷史意義。本文對二胡音樂與茶文化的共性進行了研究,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專業人士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1]林俊卿.二胡樂曲的傳統與創新[J].中國音樂,2011(1):38-40.
[2]柴帥.傳統二胡曲《漢宮秋月》音樂源流考述[J].中國音樂,2014(4): 200-208+212.
[3]秋江.二胡演奏藝術傳統繼承與創新發展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2):6-9.
[4]劉娜.傳統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5(6):195-197.
[5]顧娜.傳統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茶葉,2016(2): 107-108.
樊 佳(1985-),女,江西南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器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