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郝麗娥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河北宣化 075100)
茶道對詩朗誦者心境的影響
李 雪,郝麗娥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河北宣化 075100)
茶道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在中國經歷了4700多年的發展和傳承,其內涵博大精深,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人文道德精神。而自古以來,茶與文學就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詩詞歌賦,在茶文化最為鼎盛的時期,茶文化對古詩創作者的影響是極為深淵的,從中國顯存的大量茶詩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在此影響下,茶道精神對詩朗誦者的心境影響也很大,研究茶道對詩朗誦者心境的影響,對詩朗誦領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對此幾點具體分析。
茶道;詩朗誦;心境
茶道文化從我國唐代開始興趣,并逐漸普及發展,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茶道的思想內涵也更加豐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文化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茶道在我國各個領域的影響也更加深刻和深遠,尤其是在文藝、文學方面的影響更加積極。文本針對茶道對朗誦者心境的影響展開分析,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朗誦者的修養和審美。
茶道文化自唐朝發源至今,經過上百年、數朝數代的發展延續至今,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文化環境存在緊密的聯系。受到古代士大夫等上層貴族熱衷于飲茶的影響,歷朝歷代相繼提出了有利于茶葉發展的政策,基于此種背景,很多的文人雅士以及達官貴族開始接觸茶道,并深深的被茶道吸引,同時也是想利用茶道文化彰顯自己的地位與風格,這就使我國的茶道發展得到了良好的基礎支撐。
我國茶道文化的開源老祖茶圣陸羽就在《茶經》例將中國的茶事和茶文化的精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闡述,并通過對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這種茶道精神的出現深深的影響了我國的儒家思想及相關理念,并深受后人的推崇,這為后人陶冶情操、更加的深入理解茶道文化提供了幫助。不過,歷史的列車從來不會因為某一件事而停止運行,因此茶道文化也隨著時間的列車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當前我國多數茶道、茶文化愛好者都認為茶道精神的重點就是“和”,這點與中國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觀念相符,因此,這個“和”就是“和諧”,就是指天地人、時間萬物的和諧發展,是政通人和、項和、內和外順等含義。這一個和字實際上就包含了茶道了多重思想,也是真、敬等內涵的真諦,所以“和”就是茶道精神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見,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必然會對我國的教育工作產生巨大的、不可磨滅的影響作用,這種影響會引導學生心平氣和、團結合作,同時也會幫助學生平和學習行徑,引導學生用做好的學習狀態去進行知識的學習、理解、運用,讓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所以,本文將針對茶道精神對詩朗誦者學習行徑的影響進行詳細的分析。
茶道僅僅是為了喝茶,也不是為了品鑒茶品的品質。通過一道又一道的工序,人們追求一種追求幽靜,陶冶情操,提升人們的審美道德情操。中國茶道十分將就,從室內裝飾,以及茶品茶具等方面都十分將就,這一切都能夠體現出人們的心境,以及樸素、清寂之美。在朗誦過程中,茶道思想的融入,能夠有效提升朗誦的感染力。
詩朗誦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主要由知識水平、教師的能力以及教學的模式等,并且學生學習心境直接與學習課堂存在關系。所謂心境,就是說持有渲染作用的持續性情感,快樂、興奮、積極的心境會然人心情愉悅、精神集中,進而有效的提高詩朗誦者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率。若詩朗誦者出現了消極的心境,那么詩朗誦者的斗志就像是一簇火焰被澆了一盆水,此時詩朗誦者會喪失斗志與學習信心,從而影響到詩朗誦者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和學都是要以一定的心境為基礎的,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輸出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必然會將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不管是喜怒還是恐懼,這些不同的情感在相互作用之下,就會重新構筑學生的心境。經過資料研究發現,詩朗誦者的學習心境與學習效果、朗誦效果存在直接的關系。
總的來講,在詩朗誦課堂上,若是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心境,那么學生的大腦皮層就相對興奮,此時神經元突觸前膜就能夠釋放很多的興奮物質-乙酞膽堿,并使神經細胞彼此之間良好的連接在一起,此時學生的腦信息輸入、輸出量就非常的高,這樣課堂的詩朗誦氛圍就會十分的和諧,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十分的融洽。若學生的記憶功能進一步強化,那么學生就會更加精神,身體的細胞就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就可以更好的掌握教師所傳授的詩朗誦方法、要點、規則等。若學生的心境不好,此時大腦皮層就會處于一種被壓制的狀態,外界的信息就無法進入學生的大腦,學生在學習或詩朗誦的時候就會變得反應遲鈍,從而讓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最終影響教學效果。不僅如此,若學生的詩朗誦狀態或學習狀態不佳,那么這種負面情緒就會影響教師,長時間下去師生之間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循環往復后課堂氣氛必然變得十分的暴虐,師生之間必然會出現隔閡并相互疏遠。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到學習心境對詩朗誦學習者的影響,要注重將學習心境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方法結合到一起。由于詩朗誦是文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播華夏文化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要刻意將茶道文化及思想融入到詩朗誦教學中,從而提高詩朗誦教學水平。
茶道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和”,所以在進行詩朗誦的教育教學中,要將茶道引入其中。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發現,茶道對詩朗誦者心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為學生建立了積極的學習心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詩朗誦的水平。因此,合理的在詩朗誦教學中引入茶道,將可以幫助朗誦者調節心境、改善學習效率、提高朗誦水平。除此之外,大量的引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助于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所以,以下將對茶道對詩朗誦者心境的影響進行簡要的分析。
首先,有助于詩朗誦者更好的進行學習。茶道精神注重“和”思想的運用與傳播。并且在當代人際關系的處理中,“和”思想就實現了人們的和諧相處。但是,現實的情況卻往往不盡人意,由于受到學習環境中欲望、惡性競爭等不良狀況的影響,人們的生活速率不斷增加,人們開始變得浮躁、不安,在學習壓力的影響下,很多詩朗誦者出現了浮躁、焦慮的情緒變化,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往往無法堅持或表現出了厭煩的情緒,從而影響了詩朗誦者的心境與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播放茶道表演視頻、悠揚的音樂等,幫助學生緩釋心理壓力,釋放自己的情緒。在這種良好心境的影響下,學生將樂于學習教師傳授的詩朗誦技巧,同時也更容易去接受、理解、尊重他人,從而為教師的教學、師生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其次,有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綱領,并且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發展的前提。由此可見,教育的發展也必然要遵守這條發展道路,所以在進行詩朗誦的教學中應基于“和諧發展”為基礎,由于詩朗誦涉及諸多的語言文化知識,并且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感情或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研究中得出了教師對學生的詩朗誦心境會產生直接影響的結論,若學生討厭教師,或者是學生認為教師不適合教授詩朗誦知識,那么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漸行漸遠。但是茶道為詩朗誦課堂添加了新的思想資源,茶道充分的集成了華夏五千年文明中厚德載物的大“和”思想,是可以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進取的,同時茶道也深得“同心同德,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若可以讓學生長期受到茶道文化的影響,必然會使學生的心境變得平和、溫潤,同時這有助于消除師生的交流隔閡,降低師生發生誤會的幾率,提高彼此了解的程度。因此,在詩朗誦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水平,合理的制定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詩朗誦者的心境。
最后,有助于建立和諧課堂環境。課堂環境往往對學生的學習心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引導這種影響產生正面效應,所以就應該在詩朗誦教學中引入茶道思想,為教學課堂構建和諧環境。只有在這種和諧的分為下,學生才能夠讓自己放松、使自己變得輕松,從而就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發揮或超長發揮水平表現的非常優秀。并且,這有助于構建師生和諧關系,使教師更加重視基于學生視角制定教學內容、安排詩朗誦情境再現,同時學生也會更加積極的、主動的、配合的參與到活動中;在這種良好課堂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詩朗誦心境將更加積極、平緩,自身的學習效率也會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在這種預約的詩朗誦學習環境中,就算發生了失敗,學生也可以快速的調整情緒,讓自己時刻保持最佳,這就是茶道思想“和”的重要體現與重要作用,只要學生徹底的獲得了這種精神,必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朗誦心境及水平。
綜上所述,茶道精神對教育教學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所以在詩朗誦教學中融入茶道思想和文化,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幫助學生消除不良情緒,改善詩朗誦者的心境,因此教師要正視茶道精神的潛在教育價值,通過合理應用,提高詩朗誦教學質量。
詩朗誦者在朗誦的過程中,心境對朗誦效果的影響十分重要。在富有氛圍、文化氣息的心境下,朗誦的效果也很會很高,且更富有感染力。茶文化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以及民族特色,能夠潛移默化提升朗誦者的文化底蘊和修養,長此以往,朗誦者的朗讀會更加富有感染力,提升詩歌的藝術性與文化底蘊。本文對此進行了幾點具體分析,希望文本的研究能夠為朗誦藝術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1]林相華.茶道對體育學習心境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10):270-271.
[2]快生活慢心境——御茶園御貢商務茶讓您好好喝杯茶[J].茶世界, 2014(7):72.
[3]黃亞洲.心境如茶[J].茶博覽,2014(3):82-83
[4]心怡.茶與心境[J].青年博覽,2011(15):24-25.
[5]陶杰.茶味與心境很相應[J].茶博覽,2011(9):2-3.
[6]呂睿.吃茶的心境[J].中華散文,2016(5):40-41.
李 雪(1980-),女,河北張家口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