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國軍(吉林化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吉林 132022)
傳統茶文化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宮國軍
(吉林化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吉林 132022)
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能夠創業成功的比率不足20%,這與西方國家70%的成功率相比差距是明顯的。似乎面對大規模創業失敗的案例,不需要從大學生的創業心態入手來剖析失敗的原因了。實則不然,從大學生創業心態入手來探尋提升他們創業意識和堅韌性的措施,則是目前需要開展的工作。對茶文化的利用包括:歸納大學生創業中的困惑、提煉茶文化中的可用因素、實施茶文化導向下的熏陶、培育大學生自我感悟能力。
茶文化;大學生創業;導入;措施
目前有關大學生創業的討論十分熱烈,討論的議題也大都圍繞著如何選擇創業項目,以及如何進行項目合作等內容來展開。但現實表明,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能夠創業成功的比率不足20%,這與西方國家70%的成功率相比差距是明顯的。那么這時就有學者指出,我國當前還缺乏創業環境,或者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如此等等。似乎面對大規模創業失敗的案例,不需要從大學生的創業心態入手來剖析失敗的原因了。筆者認為,內因在這里仍然占主要成分。因此,從大學生創業心態入手來探尋提升他們創業意識和堅韌性的措施,則是目前需要開展的工作。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不同,我國大學生普遍接受的是9年一貫制的應試教育,這就決定了若只是憑借自身學生般的愿景來從事,是更難有好的結果的。
從剖析大學生創業心態入手,這里可以歸納出三個方面的尷尬局面:
1.1 功力心態驅動
目前許多高校都開設的有創業輔導課程,甚至在大一新生階段就開設了職業規劃講座,其中就大講特講大學生創業的時代意義。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擔任課程講授的教師并沒有創業經歷,甚至也沒有在企業工作的履歷,這就導致他們在宣講中習慣使用名人的成功案例來激勵學生。從而,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生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在內心中對創業所可能導致的失敗視而不見。最終,在現實的創業過程中,功力心態(急功近利)再疊加現階段的市場通縮,就促使創業很快陷入困境。
1.2 市場知識缺乏
我國的基礎教育模式決定了,其不可能給予大學生除課堂以外更多的知識。當他們步入大學又受到專業門類的限制,進而又導致了他們無法獲得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而在創業中所面臨的問題是不分專業的。因此,在市場知識缺乏的情況下,即使創業團隊擁有優秀的創業項目,但仍難以被商業化。如,目前依托“互聯網+”模式創業的大學生最多,但許多大學生并不具有基本的營銷理論知識,更別談網絡營銷知識,這就使得他們的產品信息發布更像是一種“炫耀”或“甩賣”。
1.3 人際互動缺失
創業不僅需要發揮個體的領導力,更需要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而團隊協作能力的形成不僅在于彼此的默契,還在于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溝通。但從筆者的調研中可以感知到,許多創業大學生似乎并不樂于主動進行溝通,而是一旦遇到麻煩時才進行溝通,但此時最容易產生矛盾。
那么如何來破解上述尷尬局面呢。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設計:
2.1 改變現有的創業教育氛圍
毫無疑問,高校現有的創業教育氛圍更多的是激情而缺乏理性,連同筆者在內的不少教師正因提出理性的要求,而與這種氛圍格格不入。但正是理性的去思考和反思,我們才能推動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走的更穩,以及是那些不適合創業的學生盡早收心去做正事。因此,改變現有的創業教育氛圍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如何去改變呢。事實表明,解鈴還靠系鈴人。這就是說,我們首先需要去改變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2.2 使學生建立開放學習形態
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用到各種門類的專業知識。因此筆者一直認為,在創業的道路上大學生應成為雜家,而避免成為“專家”。利用資本的力量來撬動創業項目,來驅動人力資本,這就要求大學生應站得高、看得遠,從而需要對各類知識都能夠很快的去接收。那么怎樣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就是,要使學生建立起開放的學習形態,從相互的交流和探討中獲得知識互補和結構優化效果。現實表明,較少有大學生創業者做出這樣的努力。
2.3 教會學生懂得停下來分享
創業是艱辛的,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人生之路。但我們也需要教會他們懂得欣賞一路的風景,以及彼此分享這種風景。具體而言,便是要教會大學生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以及人生趣事。通過分享來釋放自己的情感,也通過分享來使得自己的心胸更加開闊。最終,勇敢面對創業中的風風雨雨。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傳統茶文化的影響力:
3.1 對改變教育氛圍的影響力
前面已經指出,改變教育氛圍的關鍵在于改變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內涵,這是許多同行所未能關注的。茶文化的導入以其獨有的文化韻味,在“靜、思、悟”等諸多方面能夠給予教師以啟示。“靜”意味著教師需要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創業課程教學,是以創業技術為導向還是以創業精神培養為主線,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思”在這里可作為“反思”的含義,其指向教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誤”表明,盡管許多教師并沒有創業經歷,但從第三方的角度也可以悟出其中的道來。
3.2 對建立開放學習的影響力
建立起開放的學習形態能夠獲得知識外溢的紅利,但它首先需要大學生擁有開放的學習心態。與在校讀書不同,創業的過程充滿著郁悶的情緒,這可能會使創業者陷入自己的負面情緒中不可自拔,最終將他的心門封住。因此,這里的關鍵在于打開或者保持心門的敞開,只有這樣才能曬進陽光。因此,通過導入茶文化中的品茗活動,便能促使大學生能在輕松的環境下建立起交流的意愿。并通過品茗活動本身,再深入到個體的內心中去感悟。
3.3 對教會學生分享的影響力
教會學生分享不僅涉及到分享的方式,更涉及到激勵起他們分享的心愿。與上文所提到的一樣,創業中的大學生需要得到鼓勵和關懷,只有這樣才能是他們在創業中走的更遠。那么茶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具體而言,那就是以茶道的參與形態來培養欣賞和分享的心境。
根據上文所述,導入傳統茶文化的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歸納大學生創業中的困惑
將茶文化導入其中來助力大學生創業,那么就需要在問題導向下來建立起導入機制來。因此,這里首先需要去歸納大學生創業中的困惑。由于這些大學生大都已畢業離開校園,所以在獲知他們的困惑時需要發揮輔導員和移動智能終端的作用。輔導員可以將設計好的問卷調查表在微信公共群中呈現出來,讓創業大學生在線回答,然后通過統計分析來得到相應的數據。這里需要強調,問卷應圍繞著創業心理來展開,這也契合當前研究的薄弱點。
4.2 提煉茶文化中的可用因素
我們不可能將茶文化中的所有元素都用于助力大學生創業之中,這也是不可實現的。為此,就需要提煉出茶文化中的可用因素,以此來對大學生創業起到正面影響。根據前面的闡述可知,可用因素包括:品茗、茶道,以及在茶文化元素中所獲得的啟示等。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創業教育中需要充分挖掘上述可用因素的潛質,并在現有的教學資源存量下得到發揮。另外,教師本人也需要接受茶文化的熏陶與啟示,進而來改變原有的教學姿態。
4.3 實施茶文化導向下的熏陶
這里的熏陶過程中應包括知行統一原則在內的兩個層面,而目前高校在創業教育中的短板則是“行不夠”。因此,在實施熏陶時應強化學生的參與性,進而加強他們的個體體驗感。具體而言,可以在實訓教學環境引入“品茗暢談創業”的主題活動,在一種寬松的環境下來使學生建立起溝通自信,并以此為基礎提升他們與人交流的意愿。也可以在實訓教學中引入茶道文化鑒賞項目,從茶道的環節和與之相聯系的衍生環節中,給予學生分享和交流的平臺。
4.4 培育大學生自我感悟能力
創業永遠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的創業,因此,需要培育大學生自我感悟能力,從而使他們在內心中獲得持久的穩定性。那么這就需要發揮在線交流平臺的功能,當大學生離開校園加入創業大軍之后,他們還可以借助在線交流平臺與高校的創業教師、輔導員保持溝通狀態。
未來在茶文化導入下,還應開展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5.1 創業意識的課程構建
在內容設計中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通過案例教學來應對。案例內容以知名企業創業者的故事為背景,向學生強調創業中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第二步,引入社會體育項目中的拓展運動,通過開展以團隊為單位的體育活動,來增進他們的團隊意識。
5.2 創業技能的課程構建
無論是真實的創業活動還是操作商務模擬軟件,都將存在團隊成員之間的商討活動。正因如此,90后學生的強個體意識,往往會阻礙商討活動的正常進行。為此,在創業技能課程構建中,應突出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逆商水平。關于這一點,可以在校本課程建設指導下研究做出。這里,筆者只是提出這一要件。
本文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不同,我國大學生普遍接受的是9年一貫制的應試教育,這就決定了若只是憑借自身學生般的愿景來從事,是更難有好結果的。可見,從大學生創業心態入手來探尋提升他們創業意識和堅韌性的措施,是目前需要開展的工作。對茶文化的利用包括:歸納大學生創業中的困惑、提煉茶文化中的可用因素、實施茶文化導向下的熏陶、培育大學生自我感悟能力。
[1]劉金榮.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主要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2):25-26.
[2]金碧華.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發展策略研究——基于賽博(杭州)創業工場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11-15.
[3]楊麗敏.基于“三螺旋”創新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路徑研究[J].青年與社會:下,2015(1):56-57.
[4]吳志鋒.高校創業孵化狀況研究——基于江門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情況及訴求的調查[J].職業,2012(22):134-136.
[5]黃根蘭.經濟轉型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 2011(6):222-224.
宮國軍(1980-),男,吉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