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潔
(煙臺職業學院,山東煙臺 264670)
對高安采茶戲音樂形態特征的研究
王琳潔
(煙臺職業學院,山東煙臺 264670)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很多的音樂文化都因其獨特的藝術色彩而被社會所熟知。高安的采茶戲便是其中的一種,由于它在我國的音樂文化中自成一派,并且與其茶文化有著一定的融合,因而得以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高安的采茶戲音樂,有著其獨特的藝術美感,對其的研究,不僅能夠為我國其他的音樂文化發展提供鮮明的方向和思路,還能夠使得茶文化的發揚形成明確的方向。本文即對高安的采茶戲音樂形態特征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高安;采茶戲;茶文化;形態特征
在江西省的西部有著這么一個市府,因其獨特的采茶戲音樂而出名,它就是高安。作為江西南昌東面的咽喉之地,高安的經濟發展速度整體較為優越,交通也十分便利,其中也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文化,茶文化便屬于最為著名的一種。高安是一個盛行采茶的地方,其地域內包含了大量的茶葉種植區,當地的人們更是精于此道,在道耕農作的日子中,高安便有了獨特的娛樂方式,也就是采茶戲。采茶戲之所以能夠盛行于高安市,很大原因在于它貼合當地人們的生活實際,并且符合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念。在當代的音樂文化中,高安采茶戲已然不再拘泥于傳統單一的音樂文化藝術形式,開始更多地轉向與其他音樂文化的借鑒與交流,因而,現代的高安采茶戲不斷地向外發展,已然盛名在外,成為了高安地方的特色之一。
高安市地處江西省,其中囊括了相當多的方言類型,采茶戲的表現形式也結合了一定的方言。采茶戲音樂中的方言特色主要體現在其的獨樹一幟上,不同的江西區域有著不同的方言特色。以江西東部為例,由于靠近江南,與當地的文化有著較多的接觸,因而所形成的方言特色便與文化產生了相當多的接軌之處。高安的方言十分的獨特,它的語言聲調十分復雜,而且不容易捕捉其中的特點,有很多的語言與普通話很是相像,但又有很多的語言內容與普通話并無聯系。人們熟知的普通話,一般都會呈現4種聲調,而高安的方言包括了7個聲調,主要有陽入、陽去、上聲、陽平等,而這樣的聲調復雜性給高安采茶戲帶來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使得最終形成的音樂特色也包含了方言的復雜性。因而可以看出,雖然采茶戲的音樂特色呈現為獨特的藝術,但是其與采茶生活的聯系相當直接,無論是音樂的語言還是音樂的內容,并且,采茶戲音樂的創作方式十分直接有效,便是以當地的土語作為基礎進行的即興演唱,傳唱的內容更是以茶文化為核心,包括采茶的過程、采茶的各種形態,因而也得到了大多數當地人的贊同,得以在國內發揚開來。
與其他的音樂文化一樣,高安的采茶戲也有著自己的音樂旋律特征,而這種特征主要存在于采茶戲音樂的音調、音階、旋律等展現出來的共性內容。在早期的采茶戲當中,很多的唱腔旋律都來自于江南的各種民歌小調,而其傳唱的內容都是各種各樣的茶文化。并且,江南區域也有著獨特的采茶戲,高安的采茶戲與之有著較多的接軌,這種采茶戲的音律特點表現為五聲調的音階唱法,但是在人們所欣賞到的采茶戲當中,也有一部分的六聲音階,其中包含了一部分清角和變宮音。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中,高安的采茶戲有了很大的發展,作品的創作人員更是有了全面的突破,將采茶戲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七聲樂調進行了有效的結合。雖然在其中有一部分的唱腔容易在潤腔當中經常出現變徵音,但是變徵音和潤音一般并不會被當作音階進行采茶戲的作曲表現形式存在。此外,高安采茶戲在音樂方面幾乎用不到雅樂和燕樂,整首曲子都彰顯著濃厚的茶文化氣息因而整體的音樂特色較為淳樸自然,有著濃厚的民俗氣息。
高安采茶戲之所以與其他的音樂文化有著很大的出入,還體現在高安采茶戲唱腔曲體結構的與眾不同上,主要傳唱不同形式的茶文化,而且有著獨特的茶文化彰顯形式。高安的采茶戲音樂的唱腔結構主要包含兩種特點,一種是板腔體,也被稱為板式體,它的主要特征是以上下唱句的對稱而形成的唱腔單位,其中的曲體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原則,能夠演變成多種不同的板式樣體,還能夠對不同板式進行相互的轉換,進而形成一出完整的采茶戲音樂作品。在這樣的唱腔結構曲體下,我們可以依照基本的音樂素材進行簡單的練習,并按照現有的音樂形式生成多種靈活多變的音樂形式。第二種是曲牌體,它屬于戲曲音樂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可以與其他的茶文化相聯系起來,或者與曲牌形成連綴的音樂形式,其的基本單位主要是多個不對稱的長短句,所構成的樂劇結構,形成的曲牌十分單一,能夠將具有多個干支的曲牌相聯系起來,形成一套音樂形式,最終構成一出完整的采茶戲音樂。
高安采茶戲音樂的獨特之處,首先體現在唱腔旋律以各個音調的旋法上,其中,采茶戲的主要唱腔旋律指的是音階、旋法、調式之間所顯示出來的共性。在我國傳統的聲樂中,調性主要是指宮音的音高,而在高安采茶戲當中,所采用的定調樂器主要有音樂笛子,較為熟悉的采茶戲音樂調主要有正宮調、尺字調、六字調、乙字調,對其調性的確立一般會按照演員以及實際的演出情況進行設定,并且往往會受到當地的音域影響,很多時候也會出現一部分演員有別的狀況而需要進行意外調整的狀況。高安的采茶戲主要遵從了傳統的音樂調式,以五聲樂調為核心,即宮、徵、羽、角、商五類。而在它們中間,又屬宮和徵為常用的音樂調式,對于角的運用十分少見。除了唱腔旋律以及相應的旋法之外,高安采茶戲的音樂形態特色還體現在調性轉換以及復合特色轉換,而它主要是指宮的變化。在整個調性轉換的過程中,國內的傳統音樂文化習慣于以五聲音階作為基礎的音樂調式,而其中的各個音樂調式并不會與大小音樂調式一樣過于強調不同音級的功能。在整個音樂轉換的期間,經常會采用到以角轉宮、變宮成角的方式。采茶戲音樂經常會在演唱的過程中,中途轉入一定的悲調或者反調,利用的便是上面的變宮成角法,而在其中,主要是五聲音調式里的“Si”音,并相應的略去了“Do”音,使得“Do”的音調在無形中略去了一部分,從而使得最后出現的“Si”音變成了一個正音“Mi”。熟悉采茶戲音樂的人可以看出,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中,更新的音調已然降了一半,這樣的音調變化也被民間音樂稱為“屈調”,整體展示出來的音調較為悲傷、壓抑。到最后,又轉換為正調,又利用了以角轉宮法,其中的五聲音調經常會出現“Fa”,而它本身便是一個音調轉換的過程,需要通過略掉“Mi”來實現,可以看出,“Mi”實際上升了半個音,這種半音突然升高的音調轉換,一般也被民間音樂稱為“揚調”,它展示出來的唱腔旋律是十分悠揚開闊的。
在高安的采茶戲音樂中,包含了獨特的方言聲調,雖然是方言音樂,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整體音樂的美感,甚至在許多時候還會使得音樂獨具不一樣的音樂特色。對于當地的人們而言,采茶戲中采用這樣一種方言的形式進行表演,反而更加貼合人們的思想觀念,并且也是人們推崇的主要演唱方式。對于外界而言,高安采茶戲音樂中的方言演奏方式,會使得整個音樂別樣的婉轉悠揚,更容易凸顯出高安采茶戲音樂的獨特風格。高安人的說話,很多時候與合唱有著一樣的特點,聲音細膩而婉轉,所形成的采茶戲更是完全地包含了這一特點。很多人說,高安的采茶戲僅僅屬于高安,雖然其經常與其他音樂交流融合,但是始終保持著獨特的風格特征,因而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和熟知。除了方言以外,高安采茶戲的演奏技巧也十分的獨特,一般進行采茶戲演奏的琴師都具有了相當高的演奏技藝功底,他們給予了高安采茶戲獨特的創造力,并且開創了倒把換位、持弓按弦等音樂表演體系,無論是按、打、跳、拂都有著不同的演奏特色。在高安采茶戲的演奏中,演員持琴的方式主要是以右手的拇指按住弓毛,左手拇指持琴,并用食指托住弓桿,用弓的方法十分短暫,而且相對較快,敲打起來鏗鏘有力。接著是跳,它指的主要是對把位的更換,一般被簡單的稱為螞蟻上樹,要求上移下倒,以演奏出流水般的音律,這種音樂較為流暢清澈,進入傾聽者的耳朵中沒有絲毫的突兀,反而會顯得十分悠揚自然,給人以無限的舒適和美感。最后是打,它轉是指演奏者運用自己的無名指擊打弦器,并進行一定的潤色,以出現較多的上跳音,整體的音律十分輕快。此外,采茶戲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借鑒了一定的外來劇種,包含了多個時期的不同音樂素材以及各種音樂文化的表演形態,甚至于各種打擊音樂的變化,直到現在才徹底地成為當代的高安采茶戲。
總而言之,作為江西四大劇種之一的高安采茶戲,經歷了歷史的多重考驗,其中融合了相當多的國內國外優秀音樂文化,所形成的音樂已然有了獨特的形態,并且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高安采茶戲的音樂特色十分多,不僅有獨特的方言曲調,還包括了多樣的音樂演奏方式,其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必然也會以自身獨特的音樂風格向當代人展示不一樣的音樂文化。
[1]席燕娟.論高安采茶戲的演唱[J].歌海,2014(4):29-32+50.
[2]黃劍敏,李莉.文化產業視角下高安采茶戲的歷史形成與當代發展[J].前沿,2009(11):190-192.
[3]歐陽麗苗.淺論高安采茶戲中丑角的特點 [J].藝術教育,2009(7):101-102.
[4]廖紅.高安采茶戲音樂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
[5]陳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戲音樂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1):16-24.
[6]沈潔.黃梅采茶戲與黃梅戲的主要唱腔的音樂比較[D].武漢音樂學院,2007.
[7]蔣燮.贛南客家傳統采茶戲《睄妹子》的音樂文化考察與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07.
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高職院校學生音樂審美心理研究”(編號:20110068);參與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音樂作品的處理與表現”(編號:zb2007005)。
王琳潔(1980-),女,山東諸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