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銳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寓茶于教
——讓茶文化走進英語課堂
葉 銳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茶文化是我國中國傳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以及文化底蘊,在當代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借助茶文化這個平臺,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底蘊,通過創建積極的文化環境,提高當代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當代英語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積極去研究中國茶文化,并能夠寓茶于教,真正讓茶文化走進英語課堂。本文就以茶文化為視角,對高校英語教學措施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茶文化;英語;教學
從當代英語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還是比較普遍的,這非常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國英語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針對這個問題,當代英語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學生興趣、愛好,合理融入茶文化內容,將文化教育與英語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實現茶文化與英語教育的有機整合,促進我國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并實現中國茶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
中英茶文化雖然具有許多共同點,但其本質上具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性特點主要與其語言環境和文化基礎有關。為有效開展英語課程教學任務,也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西方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茶文化為依托,讓學生對英國的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背景進行思考,才能更好的搭建英語課程學習語境。由于茶文化歷史悠久,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后,人們的飲茶習慣和飲茶風俗也有明顯的區別,這對學生學習英語文化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上千年的茶文化歷史,其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對于我國現代教育以及其他文化方面都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古代對茶文化就有了大量的記載,查閱《茶經》不難發現,古人飲茶不同于現代人的飲茶習慣。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一日三餐可以無飯,但絕不能無茶。中英兩國互通友誼,分別形成了本國特有的茶文化歷史。所以,其茶文化內容都具有本國的文化特點,這對中英兩國的學生學習帶來良好的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茶文化為突破口,不斷了解茶文化的根本內容,并了解中英文化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英語文化的學習任務,并保證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在語境中進行口語表達,避免使用語境不規范或表達有誤的狀況發生,而產生尷尬的情況。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促使了茶文化被西方國家所熟知。起初,英國接觸茶葉,就深深的對這種植物所吸引,并將其上升為達官貴族的日常飲品。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下,英國人的飲茶習慣促使其形成為又一種茶文化。這種茶文化雖然與中國的茶文化相似,但在其文化本質上仍有明顯的區別。所以,為確保學生對英語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讓學生先學習茶文化的相關知識,提高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讓英語文化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簡單。
自茶文化興起至今,隨著民間風俗的融入,茶俗成為了茶文化的另一種體現形式。茶俗與民間的茶事活動相關聯,并具有地域性特點,因此其內容更為豐富。中英兩國在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中有著許多的共同點,因此同樣形成了地方特色的茶俗,由于文化底蘊的不同,讓茶俗的內容也有了明顯的區別。中國的飲茶文化十分久遠,其內容以敬茶、擂茶、三道茶、迎客茶為主,這些茶俗隨著現代人的深入了解,漸漸的被現代人所接受。茶是中英兩國文化交流的友好象征,并在流入英國以后,形成了特有的茶俗形式。英國有上午茶和下午茶的說法,這與中國人的飲茶習慣有明顯的區別。英國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飲用紅茶,這與當地的氣候以及環境有密切關系。從事飲茶活動,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為豐富,提高了業余生活的樂趣。英國還會舉辦茶座和茶會等茶事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茶文化在其國家的影響力,讓茶事活動變得更加通俗,并被更多的英國本地人所接受。
中西方由于地理環境以及口感的不同,因此飲茶喜好也有明顯的區別。中國人比較喜歡喝綠茶,由于綠茶在沖泡以后,其清香以及淡綠的顏色更符合中國人的飲茶習慣和飲茶特點。飯后飲上一杯綠茶,既能滿足身體水分的補充,又能讓生活變得更有滋味。與中國人的飲茶喜好相比,英國人更喜歡飲用中國的紅茶。由于英國所處地理位置的原因,當地氣候濕潤,并且某些地區也十分陰冷,飲用紅茶能夠讓身體的體溫上升,味道也更滿足英國人的喜好。與中國人的飲茶方式有最明顯區別的是英國人喜歡在飲茶時加入牛奶和糖,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飲茶的意義,但這十分符合英國人的飲茶方式,苦澀味道降低以后的茶水容易被英國人接受。英國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飲用茶水,并且會與其他好友一同飲用。中國人飲用茶水可以進行事務交談,并通過飲茶的方式讓交談的過程變得更加放松,但英國人卻有明顯的不同。英國人飲茶時只是單純的為了休閑,也不會將工作上的事放在飲茶時間交談,這也是中國人和英國人飲茶習慣的最明顯區別。
在中國實力不斷增強以后,改革開放政策讓中英兩國的交流日益增多。英語作為主要的官方交流語言,促使中國人掀起了英語的學習熱潮。由于英語學習過程與漢語相比更為簡單,所以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則成為中外各國交流的主要方式。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更好的學習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在其文化背景的支撐下,更好的學習語言的內容。文化知識對語言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點是全世界人所公認的。了解英語文化以后,有助于學生在恰當的場合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也避免了因語種的不同而產生誤會的情況。比如:有一個外國人來中國朋友家做客,中國人為表示歡迎,會拿出“紅茶”進行款待,在描述時可能直接會說“red tea”,這就會造成語言的誤會。由于西方文化中“red”意味著暴力、血腥,所以他們在描述紅茶時會將其翻譯為“Black tea”。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最明顯差異。為了更好的學習英語文化,讓學生能夠流暢的與國外友人進行交談,學生應首先了解英語文化的知識內容以及文化背景,并在課堂上學習西方文化的知識,在適當時機給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印象。
通過觀察中英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不難發現,在開展英語文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盡量促使中英文化更好的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傳統邏輯思維方式的束縛,確保學生形成全新的價值理念,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語言表達的方式和技巧,學生學習英語文化有助于提高個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恰當的場合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學生學習語言需要具有邏輯性,避免在進行交際中出現尷尬的情況。漢語有時間先后順序,并且在講話時需要具有一定的語序,而英語則恰恰相反。正是這種語言邏輯性的關系,學生認識到了學習英語文化的重要性。中西方英語文化有較大差異,學生需要重新建立邏輯性思維,避免說中式英語。
為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英語文化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為學生模擬英語文化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了解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英語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課程中較為復雜,假如學生能夠很好的接受教師給出的指導意見,就能快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使用技巧。我國是茶產業大國,而英國的茶消費能力卻和我國不相上下,這與其年代久遠的飲茶習慣有直接關系。以英國的茶文化為例,定期為學生播放與英國茶文化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為無法去英國親自感受本土文化的學生提供相關文化的知識講解,并讓學生辯證的看待中英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特點。從飲茶習慣開展英語文化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掌握地道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
英語語言現象是文化語境的最真實反映。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只注重對英語知識的傳授和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語言的使用能力培養任務。為全面改善原有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并從根本上給予學生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出發,首先,為學生講解英語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意蘊;然后,教師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上與國外友人進行交流,并鍛煉英語的發音技巧和連音方式;最后,教師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學習的興趣,可以適當增強英語文化的幽默感,避免學生對地域性文化特色感到厭煩,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由于教師以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課程,因此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完善,讓學生對學習英語文化更感興趣,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文化的學習課程當中。
多所高校已將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相結合,提高了英語教學的利用價值,并確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語教學課程變得更有意義。學生了解基礎茶文化內容以后,可以更準確的理解英語詞匯,并掌握重、難點英語語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證學到了更多的英語文化知識,又可以對中國的傳統茶文化進行學習和弘揚,讓英語課程教學變得更有意義。與傳統的英語教學課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以后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搭建英語課程基礎,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彌補知識的空缺。由于學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所以在對英語課程進行學習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不同的學習內容,并有階段性的進步和提高。
[1]余敏,魏劍超,劉艷.淺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B08):75-77.
[2]周景洪.英國茶文化漫談[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74-76.
[3]伍萍,宋麗,丁以壽.中國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初探[J].農業考古.2016(5):30-34.
[4]楊靜.中西“茶”文化的內涵及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6(1):51-53.
[5]林廣慧.茶文化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教育導刊.2015(6):20-22.
葉 銳(1985-),女,四川內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