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麗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成都610110)
茶道精神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研究
高艷麗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成都610110)
從目前的學生管理組織架構來看,直接實施學生管理的人員便是輔導員,從中不難發現,這種學生管理架構實則將工作壓力聚焦在了輔導員身上,而輔導員并沒有行政權利,進而在學生管理上也習慣于使用計算操行分來給予學生行為規制。為此,將茶道精神理念引入到高校學生管理之中則顯得有價值。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轉變學生管理習慣意識、提煉學生職業素質要件、建立知行統一學習模式、提升管理人員國學修養等四個方面。
茶道精神;高校學生;實施方案;挑戰
如何針對高校的辦學需要,以及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個性使然,建立起有效的學生管理辦法,這一直是管理層所關注的問題。在厘清高校學生管理職能邊界后,需要在問題導向下來做出研判。從目前的學生管理組織架構來看,直接實施學生管理的人員便是輔導員,然后作為管理輔導員的機構便是院系黨支部,當然對院系黨支部進行管理的上級組織則是校黨委。從中不難發現,這種學生管理架構實則將工作壓力聚焦在了輔導員身上,而輔導員并沒有行政權利,進而在學生管理上也習慣于使用計算操行分來給予學生行為規制。但無論怎樣優化現行管理模式,都呈現出被動應對的特征。因此,引入茶道精神理念來對高校學生管理提供文化啟示,則成為了主動應對學生管理難題的方法指南。基于此,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從筆者的調研中,可以將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1 學生的個性特征所帶來的挑戰
從筆者與同事的交流中也可以感知到,當前的學生管理難度要明顯大于過去。這種挑戰的形成,首先源于目前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使然。以2016年為基期可以推算出,當前1994—1998年之間出生的大學生成為了高校學生主體。他們這代人所生長的環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們普遍更加重視自己的感受,以及自身在集體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具有鮮明個人主義色彩的個性特征,導致了在學生管理上面臨挑戰。
1.2 學生所處的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透過事物的表面來看其本質可知,當前的大學生難關,其根本在于他們的思想難以被傳統的高校教育所束縛和規制。之所以存在這樣的情況,還在于他們處在的環境所帶來的挑戰。那么他們受到怎樣的環境影響呢。毫無疑問,在“互聯網+”時代下,他們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輕松的獲得外部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絡游戲而建立虛擬社區。這種環境所帶來的“我向思維”,不僅弱化了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也在大數據的信息轟炸下使他們的內心時常處于浮躁的情形下。
1.3 學生承受的壓力所帶來的挑戰
梳理現階段的相關文獻可知,不少同行仍未能意識到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而這卻是導致當前大學生群體在行為偏好上出現變異的直接誘因,那就是就業和創業壓力。這里主要反映在就業壓力之上,高職、本科、研究生等三個層次的大學生,都普遍面臨著就業壓力,或者是獲得較好工作職位的壓力。所有這些都可能使他們在內心中產生焦慮感,而對日常管理持有排斥心理。
茶道精神理念在我國還未形成統一的共識,筆者對諸多學者的論述進行了概括和提煉,試圖用“和、敬、清、寂”這四個字來進行總結。針對以上所提出的三個方面的挑戰,茶道精神理念對學生管理的啟示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厘清學生管理的目的
事實上,目前許多從事學生管理的輔導員,以及院系黨支部,都未能厘清學生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似乎可以將日常管理要求作為目的來實施。對此,筆者是反對的。在當前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行職業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也應從職業素質培養上來進行目的解析,那就是茶道精神理念所包括的這四個字。
2.2 創新學生管理的手段
茶道精神理念植根于茶道之中,而茶道又包容于茶文化之中,所以在茶道精神理念下來推動學生管理工作,便可以借助茶文化來創新學生管理的手段。前面已經提到,現行的輔導員管理模式下,往往習慣于從制度規制的角度來進行學生管理,而這將與學生的個性特征發生沖突。因此,通過茶文化的引入在知行統一模式下來進行管理,則是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的。
2.3 重視學生管理的文化
不可否認,高校學生管理是一件讓許多教師頭疼的工作,而且這也直接關系到社會對學校辦學能力的評價。也正因如此,一線管理人員在對待學生問題的處理上,會顯得簡單粗暴些。通過引入茶道精神理念,其仍然可以作用于管理人員,使他們在獲得一定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能更加重視人本要求。可見,茶道精神理念的影響力是全方位的。
具體而言,基礎思路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3.1 有效融合茶道精神理念
將“和、敬、清、寂”這四個字融合到學生管理中去,則構成了學生管理的目的。“和”指向了學生在日常為人處世的狀態;“敬”指向了學生的日常行為操守,也要求學生懷有敬畏之心;“清”則指向了學生應能夠平復自身浮躁的內心,而以一種清凈的心胸來面對學習和生活;“寂”指向了學生應能夠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守得住繁華。從中不難看出,這些都遠遠高于傳統學生管理的目的定位,而且也與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相聯系。
3.2 納入職業素質培養范疇
在學生管理組織架構中,輔導員成為了一線管理者。在高校推行職業素質教育的今天,輔導員在實施學生管理時便需要將其納入到職業素質培養范疇。在前面的論述中也已提到,這里需要借助茶道通過建立起知行統一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心境和處世態度。因此,這里就主要涉及到如何將茶道精神理念融入到職業素質培養之中了。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發,這里需要形成課堂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道路,以及院系與團委相協作的模式。
3.3 針對性進行茶文化培訓
這里主要針對學生管理人員進行茶文化培訓,進而促進他們能有效的將茶道精神理念應用于學生管理之中。那么這里就需要發揮高校的人文教學資源,通過結合學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來歸納培訓內容,對學生管理人員進行強化。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方案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轉變學生管理習慣意識
將茶道精神理念融入到學生管理中去,這只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破解當前難題。若學生管理者的管理意識未能得到糾正,那么上述方法論在應用上的效果則得不到保障。因此,這里首先要解決學生管理的習慣意識問題,即從一味的規制到疏導和強化職業素質教育上來。為此,高校黨委應牽頭與院系黨支部進行調研和商討,來厘清本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以及增強管理工作人員的崗位意識和拓寬他們的崗位視野。只有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工作保駕護航。
4.2 提煉學生職業素質要件
提煉學生職業素質要件,需要圍繞著“和、敬、清、寂”這四個字來展開。針對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個性特征,以及他們在日常行為規范上所存在的短板,應使他們重點養成“清和寂”的能力,而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職業競爭能力。前面已經提到,需要肅清學生浮躁的內心世界,而這就需要通過特定的拓展活動來實現;另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忍受寂寞的能力。當然,這就要求學生通過拓展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4.3 建立知行統一學習模式
若要使茶道精神理念能被學生所接受,并能深刻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偏好。這里就需要建立起知行統一下的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上促使學生感受到茶道精神的可貴之處。在實施過程中就需要計劃拓展活動的時間與地點,為了最大化的利用本校資源,團委和各個院系可以聯合舉辦有關茶道精神的專題講座,并在食堂、學生活動中心開辟茶道體驗項目。最后,在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下,來深入體會茶道精神理念對自身為人處世的啟示。
4.4 提升管理人員國學修養
由于長期面臨繁雜的學生管理工作,部分輔導員和其他一線管理人員在工作上存在著簡單粗暴的作風。這種工作作風不僅無法有效實施學生管理,還與當前大學生的整體性格產生背離。要知道,需要將學生放置在主體的位置來給予管理。因此,這里就需要提升管理人員的國學修養。具體的實施措施可以采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線下則依靠傳統的培訓系統,而線上則可以利用微信群來進行線上互動討論與工作心得分享。
5.1 建立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事實證明,學生在畢業前因相關事宜與輔導員的聯系也十分頻繁,從而輔導員可以借助這一機會主動詢問求職情況,以及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給予學生激勵和安慰。這里需要強調,輔導員應注意女生求職的心理變化。從近年來大學生因尋找工作受困而發生的極端事件來看,女大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5.2 建立專職人員與輔導員之間的聯系
通過請校友前來傳授心得,以及請人力資源專家進行求職技巧的講解,但卻很少涉及到求職心理的自我疏導能力培訓。為此,專職人員與輔導員之間可形成聯動機制,通過廣泛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自我干預的基本能力來。
從目前的學生管理組織架構來看,直接實施學生管理的人員便是輔導員,然后作為管理輔導員的機構便是院系黨支部,當然對院系黨支部進行管理的上級組織則是校黨委。本文認為,目前這種學生管理架構實則將工作壓力聚焦在了輔導員身上,而輔導員并沒有行政權利,進而在學生管理上也習慣于使用計算操行分來給予學生行為規制。為此,將茶道精神理念引入到高校學生管理之中則顯得有價值。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轉變學生管理習慣意識、提煉學生職業素質要件、建立知行統一學習模式、提升管理人員國學修養等四個方面。
[1]王明霞.探討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神州,2012(33):25-27.
[2]董惠玉.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11X):57-58.
[3]陳云利.淺談多手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知識經濟, 2012(20):11-12.
[4]蔣常香.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13(12):34-35.
高艷麗(1982-),女,四川眉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