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倩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茶曲唱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方倩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符號,“茶曲唱腔”這種藝術形式對我們的音樂教學具有生動的借鑒價值。本文首先對傳統茶文化視角下我國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現進行簡要闡述,并就當前我國音樂教學變革發展的主要取向展開具體分析,接著據此對茶曲唱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推動國內音樂教學的開展。傳統茶文化視角下我國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唱腔審美形態的鄉土性和即興性;唱腔多以花腔、平詞為主;唱腔的小調旋律性。當前我國音樂教學變革發展的主要取向在于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音樂教學的價值觀教育取向;音樂教學的傳統化取向。茶曲唱腔在音樂教學中的幾個應用策略主要包括:基于茶曲唱腔的音樂價值觀教育策略;基于茶曲唱腔的生活化教育策略;基于茶曲唱腔的音樂藝術作品融合創新策略。
茶曲唱腔;音樂教學;茶文化;音樂
“茶為國飲”。我國茶文化是世界上內容體系最為健全、茶文化藝術形式最為豐富的茶文化。在幾千年的茶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我國茶文化不僅僅在“生活世界”得到了人們的繼承,還在“藝術世界”當中綻出了美麗的花朵,產生了諸如采茶歌、采茶曲、采茶戲、茶道表演、茶文化系列音樂等相關的衍生藝術形式。用“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視角來看,在我國傳統的茶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例如,“茶曲唱腔”這種藝術形式就對我們的音樂教學具有生動的借鑒價值,它身上帶有的“以樂教和”導向的音樂教育價值觀、音樂形態、表演藝術特征等對于現代性流傳下、抹殺民族藝術特色的教學現狀具有重要的矯正作用。從審美現代性的角度來看,將一個共同體傳承下來的那種傳統藝術立場融入到最新的時代命題當中去,既是一種審美的必然趨勢和必然過程,也是對于音樂藝術實踐者的一種必然要求。西方美學中的審美現代性充滿了對傳統的反叛,其背后遵循的“主客體二元論”是導致這種結局的終極原因。我國傳統文化中存在的“主客體統一論”和“天人合一”這種音樂哲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現代性提供了一種區別于西方的發展路徑。
因循著儒家思想倡導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之類的終極價值理念,我國茶文化本身提倡人的自我修行,提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內心的和諧寧靜。因此,當人們在茶文化實踐中創造出茶藝術、茶音樂之后也實際上是在通過這些藝術形式來實現這種終極價值理念。茶曲,泛指與茶文化有關的任何民族音樂作品,其唱腔因循著一定的特殊規律和模式:
2.1 唱腔審美形態的鄉土性和即興性
茶文化音樂藝術的整體基調是民間音樂,它所代表的是勞動者階級在長期的采茶、制茶、品茶等實踐中形成的特殊審美立場,也區別于士大夫藝術、宮廷藝術或者特定的藝術形式的唱腔。在審美形態上,由于茶曲主要是源于茶文化生活世界,因此,作為一種反映生活實踐的藝術形式,代表著民間勞動者的鄉土氣息;同時由于茶曲本身融合了地方戲曲(如黃梅戲等)、民歌等地域性的文化,創作者大多是在勞作中即興發揮產生的,帶有一種“集體加工”的特點,正是這種即興發揮的特點導致我國茶曲的唱腔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流變、不斷變異、不斷發展的藝術表達形式。
2.2 唱腔多以花腔、平詞為主
在我國傳統的音樂藝術范疇中,“唱腔”主要指的是與有關的戲曲表達有關的腔調。從我國幾大著名的“唱腔”源流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京劇唱腔”、“黃梅戲唱腔”、“秦腔唱腔”等類型。茶曲本身的產生就是融合了上述三種唱腔的產物,具體來說就是以花腔和平詞為主。所謂的“花腔”也被稱為“花腔小戲”,音調涵蓋了宮、商、角、徵、羽五大類,但是以“征調式”最為常見,羽、宮次之,商、角再次?!捌皆~”則指的是一種抒情式的、相對柔和平緩式的唱腔,是一種敘事方式。
2.3 唱腔的小調旋律性
我國茶曲的唱腔表達多采用“小調”這種民歌慣于使用的歌唱形式,所謂的“小調”也被稱為“小曲”、“絲弦小唱”等,其特點主要包括節奏規整,節奏型豐富多變、襯詞的多樣性等,多借助于山歌、民歌等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江西贛南地區的采茶曲將廣泛地運用了小調和大調相結合的方式,將平和的節奏用一種方言表達出來,更人一種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代表著生活在茶文化中的勞作者特殊的審美情趣。
音樂歸根到底是一種藝術形式,代表著人的審美享受和情感體驗,是構成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范疇。音樂教學近些年來呈現出了一些新的取向,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3.1 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樂藝術也是如此。因此,從生活世界中尋找相關的教學資源、教學理念等是一種重要的變革取向,它所取代的是那種課堂教育模式下的形式化教育、理論化教育、灌輸式教育等。用一種教育系統論的視角來看,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主要包括音樂教學材料的生活化取材、教學過程的生活化嵌入、教學評價的生活化拓展等方面??偲饋砜矗魳方逃纳罨饕窍蚰欠N應試教育、課堂教育、理論教育、過于強調西方式的音樂藝術教育等宣戰,旨在通過向我國傳統文化、現實生活、當前實際等尋找音樂教學的最新靈感,由于這些教學資源集中體現了我國時代性、階段性發展的面貌,因此更加有利于調動起年輕學生的音樂學習使命感和效能感。
3.2 音樂教學的價值觀教育取向
音樂教育價值觀指的是隱藏在教育者內心深處的一種用于指導其開展音樂教育的價值理念體系,這些理念價值是評判和指導、規范音樂教學實踐的主要基準規范,代表著教育什么樣的學生、如何教育學生、如何創新音樂教育、如何開展音樂教學等根本的方向性問題。當前,在我國素質教育、全面育人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作為教育基礎環節的音樂教育價值觀創新成為教育界一個重要的關注領域,形成了諸如“努力傳承中華文化,借鑒國外音樂文化”、“堅持以審美為核心,旨在塑造美好心靈”、“面向全體學生施教,關注個性鼓勵創新”、“倡導綜合評價機制,培養全面發展新人”這樣的共識性主張。
3.3 音樂教學的傳統化取向
我國作為世界上文明延續、未曾斷絕的少數國家之一,在音樂藝術的傳承上也有自己的特殊個性和特色。茶文化音樂作為我國傳統的音樂藝術的一種代表,多年以來一直借助于人們的茶道實踐、茶文化實踐在“集體創作”中進行著代際傳承。對于音樂教學來講,積極地從傳統的文化基因中尋找借鑒的靈感和素材,是節約教學資源、節約創新成本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方面,比如我們看到音樂教學主題思想的民族化、藝術風格的民族化等都是這種取向的具體表現形式。
茶曲唱腔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屬于一種帶有民歌屬性、戲曲屬性、小調屬性的藝術形式,集藝術性和民俗性于一體,在當前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音樂教學的創新中,茶曲的唱腔之引入可以采取這樣幾個策略:
4.1 基于茶曲唱腔的音樂價值觀教育策略
對于音樂教學的“價值觀”部分來講,求知和審美是其兩項基本的職能,是引導學生開展藝術境界實踐、音樂藝術方向把握的基礎環節。茶曲唱腔無論是原生態的傳統音樂元素還是其背后隱藏的審美立場、音樂價值觀等,對于當前的音樂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啟發價值。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開展茶曲唱腔方面的專題探索,讓學生們借助于茶曲唱腔磨練自己對于傳統藝術的親近感;也可以開設相關的茶文化音樂方面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圍繞著“基礎音樂”、“音樂哲學”、“審美立場”等開展深度的哲思,拓展其藝術境界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確立起茶曲唱腔在“陶冶性情”、“寓教于樂”、“助人倫,成教化”、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4.2 基于茶曲唱腔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作為一種生活化的藝術,茶曲唱腔本身就是一種依賴于生活實踐的藝術,它深刻地扎根于茶文化實踐當中。當音樂教育的“生活化趨勢”成為觸動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催化劑的時候,我們不妨倡導教師們帶領學生充分借助于各種生活化的教育場景、教育資源,比如說茶曲論壇、茶文化論壇、茶腔研習班等生活化場景,開展基于生活世界的音樂教育,讓學生真正在茶文化背景、茶文化場景中學習傳統藝術的精華。
4.3 基于茶曲唱腔的音樂藝術作品融合創新策略
音樂教學本身并不僅僅包括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和技藝的習練,還體現在對音樂藝術作品的創新上。茶腔本身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代表著傳統社會的音樂藝術風格,但是在當前這樣一個快節奏、城市化、工業化、數字化的消費社會,這種帶有慢生活節奏性質的藝術形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對此,可以嘗試基于茶曲唱腔的藝術融合創新策略,例如可以在流行音樂的專題教學中融入傳統的茶曲唱腔,用這種帶有傳統元素的藝術形式感染當代年輕人。活躍在當前舞臺上的鳳凰傳奇組合、玖月奇跡組合、女子十二樂坊組合等都是在這方面開展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融合的重要踐行者。
[1]賴俊才.桂南客家采茶唱腔淺析及其在戲劇中的應用[J].藝術探索,2007(6):12-13.
[2]曾竹娥.淺議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以贛南采茶戲教學為例[J].群文天地,2012(11):203.
[3]邰樂.論我國民族音樂創作的時代性和創新性[J].大舞臺,2009(10):126.
[4]鄭顏文,楊仲華.不可或缺的“價值觀”理念—音樂教師教育指導思想與培養目標研究[J].中國音樂(季刊),2007(4):139-141.
[5]黃小惠.求知與美育:同根共生的藤——關于音樂教育價值的思考[J].中華文化論壇,2009(3):136.
方倩(1980-),女,天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