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漁(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520)
中高職銜接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創新研究與實踐
王漁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520)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取少的一部分,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普及,職業教育科系更加豐富,教育體系也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逐漸成為了教育科研領域關注的重點內容。在中高職院校中,茶藝課程體系逐漸完善并興起,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力平臺,茶藝課程的創新改革也顯得十分重要,在如此復雜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中高職酒店管理業的茶藝課程銜接,并實現其創新與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中高職;酒店管理;茶藝課程;創新
茶藝課程是酒店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隨著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當代人極為推崇和熟悉的文化形式,因此在酒店管理專業中,茶藝課程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并以此促進該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對此進行幾方面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在創新茶藝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就是構建理論教學體系,經過完善、創新、研究與茶藝課程相關的理論教學體系,使茶藝課程教學模式得到優化,使課程內容更加風趣,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茶藝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1.1 優化調整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職業崗位知識技能
現代的中職教育有兩大目標,一是將職業教育的社會性與實踐性貫徹到學生腦海當中;二是讓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以適應廣泛的就業需要。因此茶藝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課程理論體系,要遵循新課改的教育要求來實施授課,還要將中職教育自身的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展現在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之中。茶藝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僅要體現出其自身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還要與職業崗位要求相對應。因此,我校在進行茶藝課程教學時,要將教學任務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茶文化精神和提高學生對茶藝與茶道的原理認知程度之上,從而塑造出一批具有高能力、專業型的優秀茶藝師。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將課堂學習內容應用到實踐當中,從而使學生們對茶藝和茶道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了解得更加透徹,進而使學生的茶藝美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而且能夠將茶藝服務的技巧、茶葉理論課程教學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當中。當然,茶葉行業發展中不斷產生的一些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也要引入到教學當中,從而讓學生領略到茶藝所特有的藝術性和先進實用性。在對茶藝課程進行實踐教學時,我校需抓住教學重點,即培養學生的茶藝職業技術崗位能力,最大限度地將中職教育的優勢展現出來,建立一個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茶藝實踐教學體系,從點茶到制茶,從烹茶到飲茶,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親自實踐,在引導學生完善實踐細節的同時,讓學生對茶道精神的領悟更加透徹,用心去實踐,并能將烹茶技巧運用自如。另外,還要將茶葉的種植、采摘、烘焙等與茶相關的知識融入到茶藝教學當中,使學生能全方位的了解到茶藝知識,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1.2 補充更新教學內容,體現行業發展趨勢
茶葉加工行業發展迅速,新型的工藝技術層出不窮,因此,中職教育要將新工藝有機結合到茶藝課程當中,也要讓課程內容適應于最新茶藝師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在不斷創新茶藝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將與茶相關的文化、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展現給學生,舍棄已被淘汰的茶藝知識,將以茶藝相關的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不斷引入到課程教學當中。例如:近年來時興的茶席活動,其將茶藝文化活動的獨特性完好的展現了出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茶藝文化活動的展開,公眾對茶藝師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所以,要想設計出一個好的茶席作品,就需要中職學生對茶藝課程的各類知識體系了解更透徹,且能將茶藝知識、茶藝技能靈活運用在實踐當中。因此,我校及時地將與茶席設計相關的內容引入到了教學大綱當中,將茶席設計的組成部分、具體素材以及其設計的思路、設計的技巧和茶席設計的知識和多種技能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之中,從而綜合培養學生的茶藝職業崗位技能,進而使學生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茶藝師。再例如:在我國,各種各樣的茶葉層出不窮,就受人廣知的普洱茶來說,其產于云南,是當地的特產,普洱茶因其獨到的口感以及保健功能而非常受當地人的喜愛,因此,為了保證普洱茶更具有口感,需要不斷改進普洱茶的加工工藝,從而更好地保留茶葉原有的味道。不斷普及普洱茶知識,讓學生開拓視野的同時,了解來自于云南地方的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普洱茶需要經過細心的種植、采摘和烘焙過程,讓學生完成對茶領域知識的掌握以及熟練掌握蒸茶、煮茶的技巧以外還要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有關茶的文化知識。學生在掌握炒茶、煮茶的技巧的同時,需要按部就班地掌握一系列流程,這對培養學生相關管理知識具有指導意義。以茶葉加工為基礎,進而詳細地展現所有過程,讓學生明白茶藝的加工過程與酒店的管理過程可以進行良好的銜接。采茶、種茶、烹茶的技巧都可以應用到企業的酒店管理方面,在完善管理內容和管理制度的同時,讓學生明白不同行業之間的管理技巧是相通的。為了培養學生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需要以茶業技能為基礎,進而培訓學生具有完整的管理知識技能、良好的服務態度,進而掌握管理技巧的同時,為自己的以后的茶藝師崗位做出充分的準備。
為了保障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開展茶藝課,將茶葉的品質、口感與內涵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向學生傳授茶藝,學生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來保證充分熟知整個茶藝過程技巧的同時,了解茶藝課程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和生活實用價值。經過不斷的實訓和烹茶訓練,讓學生學習到完整的煮茶技巧。學生在履行每一步烹調的過程和步驟的同時,也完成了教師所要教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指導思想傳授過程。茶藝實訓課程可以分階段進行,首先:以基本茶葉知識為主,傳授最基礎的茶文化內容,保證將具有信念、教育意義的茶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其次,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通過扮演不同角色,進而進行茶藝展示。負責進行茶藝表演的學生需要完整地展現出所學到的每一個茶藝演示步驟,準確使用各種茶具,并為學生提供可供飲用的茶水;最后,由學生代表負責作出總結,將所學到的茶藝展示知識與所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而將學到的茶藝知識內容與專業的管理知識相結合,保證制定的管理政策充分符合管理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內容的同時,讓學生更加有管理頭腦和經營方法,從而為以后應對管理工作作出充分準備。由于開設了茶藝教授課程,因此大學生學到茶藝知識內容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素養,進而讓自己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只有具有了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能夠勝任在管理崗位上的工作。學生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保持具有綜合素質且具有高智商、高水平的酒店管理實力也非常重要。
學生需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理解茶藝、感悟茶藝、反思茶藝當中,才能更好的學習茶藝知識。因此在進行茶藝課程教學時,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進行授課,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取長補短,在學生互相學習的同時,也使學生們對茶藝的認知更加透徹。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極為迅速,因此,在茶藝課程教學中也要適當引進科技教學資源,將網絡、茶藝知識內容與多媒體三者有效結合,讓課堂教學環境更加生動、更加風趣,從而增加學生對茶藝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茶藝知識,我們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茶藝的學習效果。現代的教學資源可謂相當之多,比如網絡上就存在著許許多多與茶藝相關的資料、教材,學生可將其引入到教學當中,使學生更能直觀地感受到茶藝所具有獨特的魅力,當然,教師還需要為學生不斷演示烹茶的技巧,并要將其中所蘊涵的基本知識細細地為學生講解出來,在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編排能力以及茶席設計能力,使學生真正地掌握茶藝的精髓,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將其應用到酒店管理當中。
我校對茶藝課程的考核環節做出了相應的改變,淘汰了以往以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引進了以實踐考核為主的新型考核模式。這種新型的考核模式以實踐為主,筆試為輔。筆試考核一般以茶藝的基礎知識理論為主要考點,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進行考核;實操考核,即要求學生將點茶、置茶、烹茶等一系列的茶藝活動進行表演,從而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審核。另外,我校還引進了先進的模擬茶藝師的考核方式,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考核,小組之間的考試命題也不盡相同,每個小組要獨立完成一個茶席設計,不得抄襲、雷同,需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設計,且要按要求選取茶葉品種、烹茶器具、背景音樂、服裝等等,最后將所設計的茶藝表演呈現給考官。這一全新的考核方式不僅對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了考察,而且更真實地審查了學生對茶葉的鑒賞水平、烹茶技巧等等,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茶藝課程創新,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職業院校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要做到組織教育與文化知識教育同時進行。此時,借助茶藝課程,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學生文化道德素質建設非常必要,尤其是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如何能夠順利實現其中職到高職的過渡,使其更好的理解和體悟茶藝文化中的深刻內涵,成為當代職業教育中茶藝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主要科研問題。
[1]蘇巧雯.《茶藝》課程教學形式改革與做法的探討 [J].廣東茶業, 2007(4):14-17.
[2]胡建輝,張新富,趙磊.茶學專業茶藝課程改革與茶藝師考試對接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6(4):154-155+186.
[3]王曉洋,卜燕紅.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改革——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為例[J].職教通訊,2012(12):42-45.
[4]程善蘭.高職院校茶藝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改革——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為例[J].廣西輕工業,2011(10):132-133.
[5]文瓊.從成都茶文化談高職院校《茶藝》課程的改革[J].青年文學家,2011(24):157-158.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科學研究課題項目,中高職銜接學生技術技能一體化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152078)
王 漁(1985-),女,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