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清
摘 要: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本節課內容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與我國一貫主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得益彰。通過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解改革開放政策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經濟發展;南南合作;中國夢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Ⅰ.能從不同角度分析世界各國家及地區之間的差異。
Ⅱ.掌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分布地區及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
Ⅲ.通過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世界政治地圖》,培養對比、分析、辯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Ⅰ.使學生認識國家不分大小,地位應當平等。反對霸權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Ⅱ.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信念。
2.教學重點: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
3.教學難點:加強國際合作的意義
4.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課件播放用Flash自作MTV《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斗志,課件展示我國所加入的國際經濟組織。
引領:同學們,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國際的交往與合作日益頻繁。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哪些國家經濟發達?哪些國家經濟落后?如何加強國際經濟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本節課的地理課堂。
多媒體展示課題:世界燈光影像圖
講授新課:圖像展示,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觀察“世界燈光影像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發展水平較高和較低的地區分別位于哪些大洲?學生展示討論結果,老師用多媒體資料進行點撥提升: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多位于歐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多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讓學生繼續討論地區發展差異形成的原因,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劃分的原則,然后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討論結果: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家園,不同的地區自然條件有優劣之分,開發歷史有早晚之別,經濟水平有高低之差。發展水平差異顯著,主要表現在:科技水平、教育水平、醫療水平、經濟水平、生活水平等方面。
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圖片資料,說明兩類國家發展水平存在哪些差異呢?學生交流探索成果,預設
如下:
發達國家:發展水平較高,工業比較發達,出口以制成品為主,科技水平較高,教育水平較高,人均收入較多。
發展中國家:經濟比較落后,工業不發達,出口以農產品和原材料為主,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較低,人均收入較少。
承轉:剛才我們探索了兩類國家的發展差異,那么這兩類國家在世界上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呢?我們會不會發現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的含義呢?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學生讀圖觀察,探索地理規律
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探索問題如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是: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南北對話”“南南合作”的含義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有關政治、經濟方面的商談簡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簡稱為“南南合作”。
老師出示圖片資料,引領學生體會、感悟“南北之差”:
南北之差: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異。
(3)國際經濟合作──實踐鏈接,用實例驗證地理原理
老師出示“手機生產”Flash動畫感悟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老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以下議題,并多媒體呈現相關資料:
海爾集團創立于1984年,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壯大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跨國企業,是因為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海爾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至2002年海爾實現全球營業額711億元,是19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爾躍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之首。18年前,工廠職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爾不僅職工發展到了3萬人,而且拉動就業人數30多萬人。
通過以上實例得出結論: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當今時代,中國正在發展,中國正在改革,中國正在前進。我國確定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活動與鞏固:用Falsh動畫完成活動題。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本材料豐富,圖文并茂,很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Flash動畫,既生動形象又幫助他們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并結合圖片資料、新聞熱點幫助他們有效拓展了思維,學習到有用的地理知識。這樣設計拉近了學生學習知識和生活實踐的距離,又提升了學生結合實例分析、驗證地理問題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