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美
歷史教學要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就要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努力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開創一個全新的歷史紀錄學新局面。
一、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要樹立全新的歷史教學觀,摒棄傳統的歷史教學觀念,所謂全新的歷史教學觀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知能力。
1.要改變歷史課就是以故事為主的教學觀念,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歷史課產生興趣,在歷史教學中,為追求歷史的故事性,而忽視了歷史課的史料性、辯證性,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提煉時代的精華,讓學生在學歷史時,創新歷史,正確認識歷史上的人和事。
2.要善于通過歷史教學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歷史教學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要通過學習歷史去發現歷史、研究歷史,解決當今的問題。通過學習歷史課,讓學生在自我總結歸納中去領悟,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它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當今社會哪些應該去吸取,哪些應該是摒棄的。就一個改革而言,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有什么區別,今天的改革與之相比,根本點在哪里,通過活生生的歷史鏡頭,讓學生在充分認識中去解剖社會、解剖歷史,在歷史的歌謠中唱出一首首新歌。
二、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學要求我們重人格在中教學過程中的演繹,為了提
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歷史教學要把課堂教學作為自己教學的主
戰場。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該學科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該歷史產生興趣才能收到教學的好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開展歷史為主的講演和歷史事件的解說。或者開設一些故事性的自我延編,讓學生參與式的教學為一體,這種創新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開展研究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才能,也是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歷史課是歷史性很強的學科,雖然它具有跨越時空的特點,作為教師,充分讓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通過自我想象,去評價和分析歷史事件,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怎樣評價岳飛、文天祥,他們的愛國精神又如何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意見。
3.開展課堂教學中的質疑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自主發展是課堂教學創新性的舉措,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大膽思維的一個起點,對于歷史學科盡管許多事件已成為歷史,但作為創新思維的教學來說,允許和鼓勵學生在歷史的事件中大膽質疑。大膽地對歷史上的人和事件進行聯想和分析,通過活生生的歷史去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
4.開展互助是教學歷史課的創新教學,要積極營造師生互助的教學氛圍,采用師生互換,讓學生體驗如果我是老師,我的歷史怎么教,假如我是學生,我會提出什么問題,采用互變互譯互相探究性的教學,形成師生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則能充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歷史教學的創新,關鍵是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提高教師的個人品味
素質教育越來越要求我們在校教師不僅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更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提高教師的個人品味。民族創新的,關鍵是教育創新的,關鍵是教師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1)要增強自身的求知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尤其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讓自身素質上個高雅文靜的臺階,所謂文史不分家,文史相通在歷史教學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2)要加強自身的個人人格方面的修養,一個好的歷史教師不僅有豐富的文化修養,更要有一種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的敬業形象,要有與學生保持零距離的親和力,讓自身的人格去熏陶學生心理,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中受到心靈的凈化。(3)要努力加強馬列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具有高水準的理論水平,要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去面對復雜的歷史現象以及現實矛盾。(4)要有善于駕馭新課標的個人教學藝術的能力,新課標是歷史的方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下,要有善于駕駛新課標的教學藝術修養。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捕捉教育新信息,成為創新教育的能手。
參考文獻:
[1]胡繼文.試論新課改下初中歷史創新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師版),2015.
[2]姚曄錯.試論新課改中中學歷史課的創新教學[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