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姍
【摘要】本文是關于兩種口語課堂環境下中國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交際意愿狀況的定性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兩種常用方法,即半結構化訪談和課堂觀察,得出以下結論:學生的交際意愿總體不強,并呈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口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有很大差異:在本族語教師口語課上,學生的英語交際意愿相對較強;反之,在非本族語教師口語課上,學生英語交際意愿相對較弱。通過半結構化訪談總結分析出了影響英語專業研究生交際意愿的三個因素,即學生語言水平的自我評估、教師教學風格及課堂氛圍。
【關鍵詞】口語交際意愿 課堂氛圍 教學風格 語言水平自我評估
引言
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培養交際能力(D?rnyei, 2005),近年來二語交際意愿的實證研究層出不窮,多數以定量文章為主,定性文章占少數,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來探究中國英語專業研究生的交際意愿影響因素,豐富了二語領域交際意愿的實證研究,除此以外,針對交際意愿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學層面,英語專業研究生很少研究,尤其在兩種口語課堂環境下,因此,有必要開展相關研究,以便更好促進英語教學發展。
一、研究方法
1.課堂觀察。本研究觀察了兩堂英語口語課分別是美國老師和中國老師,在上課之前爭得教師的同意并告知研究的總體目的。第一節課是2015年6月8日上午10:00至11:40,中國老師的口語課,研究者進行了錄音和田野日志,課后立即將音頻進行轉換。第二節課是2015年6月18日下午4:00至5:40,美國口語老師的課,采取了相同是實驗步驟。
2.半結構式訪談。8位英語專業研究生參與了訪談,其中有翻譯方向,教育方向,美國文學方向和美國社會文化方向。訪談的目的是為了探求口語課上交際意愿不高的導致因素。采訪的總時長約為100分鐘,平均每個人12.5分鐘。問題無先后順序。主要的三個問題如下:
(1)你覺得你在口語課上的表現如何?
(2)什么情況下你更愿意與人交流?
(3)你認為什么因素會導致你的交際意愿尤其是不愿意交流的時候?
二、實驗結論
1.英語專業研究生課堂交際意愿現狀。通過課堂觀察,在本族語教師和非本族語教師的口語課堂上,學生都表現出中等偏下的交際意愿,除此之外,本族語教師課堂上學生交際意愿高于非本族語教師課堂。本族語口語課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具有明顯的口語課特征,但是非本族語課堂與聽力課相似,學生大多是在聽而不是說。
2.影響交際意愿的因素。通過對8名同學的半結構式訪談得出影響交際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學生語言水平的自我評估,教師教學風格和課堂氛圍。8名采訪者有4名都表示不愿意交流是怕自己說錯,比如發音,詞匯或語法等方面。其中2名同學表示經常找不到合適的詞匯去表達,大部分情況下先用中文構思,再翻譯成英文,這個過程會很長,等想好了這個話題已經錯過了。但是認為自己英語水平好的同學會表現出更高的交際意愿。其中1名同學表示很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覺得詞匯,語法等不是問題,但要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課堂氛圍是影響的又一因素,其中2位采訪者表示不愿意在課上回答問題的原因是其他人都保持沉默,自己也不好意思先開口,不說話就會很安全,時間久了就沒有很強的交際意愿了。其中1名同學表示尤其在中國教師的課堂上缺乏師生互動,老師只是站在講臺上自言自語,忽視了臺下同學的感受,課堂氛圍顯得單調和乏味;但美國教師的課上會很活躍,學生喜歡老師的幽默。研究表明,輕松的課堂氛圍是提高學生交際意愿的關鍵因素,課堂氛圍越壓抑學生就越難以調動。
教師的教學風格也會影響學生的交際意愿,學生傾向于喜歡言語幽默,能夠給予他們更多機會交流的老師。通過對比,本族語教師性格更為活躍,對于學生是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自信的表達,非本族語教師相對來說要求會更嚴格,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體現出教師為中心。
三、對英語教學的啟發
MacIntyre et al. (1999) 指出激發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應該成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首要目標。任何不能加強學生的二語交際意愿的教學都是失敗的。本研究通過定性的方法給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啟示,首先,口語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學生需求。了解和滿足學生交際需求是提升口語水平的前提。其次,英語教學必須把重點從語言形式轉移到內容。學生在具體問題前更愿意去溝通。第三,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增強英語學習者的交際意愿也至關重要。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支持和幫助時,他們會更傾向于用他們所學的語言進行交際。除此之外,英語教師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尤其是口語教師,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他們創造更多的交際機會,多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反饋,減少消極反饋。同時,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減少學生的緊張和焦慮。
參考文獻:
[1]Dornyei,Z.(2005).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2]Maclntyre,P.D.et al.(1999).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Communication Quarterly,47(2),215-229.
[3]彭劍娥.大學生英語交際意愿的多元變量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7,94(4):26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