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國家建設不僅僅需要知識技能較高的人才,還需要高校培養學生過硬的身體素質以及良好的健身習慣。讓大學生能夠有較高的體育素養,在鍛煉過程中培養人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適應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學生生體育訓練不僅僅是課堂上的訓練,還可以利用體育訓練營的方式促進學生運動效率的提升,也讓體育訓練營在高校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基于此,本文對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訓練營;高校體育;教育;作用
在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形式多種多樣,隨著教學改革的變化,不同類型以及不同層次的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出現,這些訓練營對高校來講是一種新的體育構架,也在不斷的優化和升級,伴隨著體育訓練營中體育訓練的多樣化和多元化,實踐學習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更加注重學生的體育體驗和感受,這些新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來講是一種挑戰,以下對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大學生體育訓練營的發展
剛剛進入到大學的學生們對自己的新生活都比較向往,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同時也存在各種問題。大學生需要和新的環境相適應,并且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進行重塑,尤其是人際關系,這些都對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大學生體育訓練是一種從大學體育社團中變化而來的,這種教學模式較為創新,是高校的體育教師和課外體育愛好者之間組成的一種社會團體。這種大學體育俱樂部之后就演變成為體育訓練營,學生自愿加入,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在對學生培養方面有非常好的前景。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已經闡釋,在大學階段,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和人相處、學會學習。在這四會的基礎上,大學生進入校園中也面臨著新的環境和新的問題,學生需要進行自我評價,然后適應新的生活節奏。建立一定的組合字對大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具有極大的促進性作用,并且大學生體育訓練營的存在也能夠讓學生的課余時間更加豐富,為學生健康性活動提供更多的建議。其中項目的開設咳喲有體能訓練、野外生存以及籃球和足球等等。學生按照要求參加到訓練營之中,經過長期的考察,拓展訓練營中的活動項目,讓廣大師生進行社交,在訓練營中做體育鍛煉,健身以及各項娛樂活動。從此可以看見,體育訓練營的構建對大學生的生活、人際關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促進性作用,對學生的成長也非常有利,能夠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
二、高校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
高校體育教育中應用體育訓練的教學方式,需要站在大學教育的宏觀角度上去分析,這樣對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以及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播具有一定的促進性作用,還能夠讓學生掌握終身健康的意識和習慣。如果從學生個體微觀的角度上去研究和分析,體育訓練主要是能夠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世界觀,能夠極大的提升大學生的心理情況,緩解心理問題,最后形成個性化的人格魅力。
具體的講,社會化、以及產業化體育訓練形式已經被高校引入進去,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心理情況有比較多的了解,通過體育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加公平的客觀的對自己進行評價,對自己的進行自我管理。體育訓練營的存在,能夠讓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溝通和交際能力更強,對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強化學生的心理自我調節能力有非常大的促進性作用。體育運動促進體育文化的形成,體育文化中的進取精神還能夠對學生后續的工作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道德水平,強化學生的審美以及文化實力。高校體育教育的宗旨就是讓體育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強化學生的體制,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的體育訓練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且爭取在體育訓練營當中,體育的作用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確定體育學習的目標,秉承身體健康,精神強化的教育指導思想,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在此過程中也需要將課內體育學習和課外體育學習結合在一起,號召全體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營的各種活動。
三、體育訓練營在高校體育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一)體育訓練營要建立起多元化的運行機制
大學生在體育訓練營中活動是自愿加入的,但是體育訓練營需要按照高校所設立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體育訓練,然后充分的發揮出大學生體育訓練的優勢,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體育訓練營的開發和娛樂性質有效的發揮出來,強化社交和預科課程開發的作用。各個大的高校需要在思想上給學生一定的認識,讓學生對體育訓練營的授課方式有非常大的了解,因此建立起體育訓練營多種教育教學模式,教育運行機制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讓學生對體育訓練活動有較大的熱情和興趣,以此更好的挖掘出體育訓練的潛能,使學生持有終身體育的態度。大學生的生活是五彩繽紛,要想能夠讓學生對體育訓練營有正確的認識,就需要吸引學生的視線,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教育思想,拓展出有效的體育訓練方式方法,將單一性的體育教育,體育訓練變成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體育訓練和學生的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
例如,在高校進行體育訓練營招生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演講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發傳單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日常健身以及體育訓練對自己的益處,還要介紹進入體育訓練營以后自己要履行哪些義務,承擔怎樣的責任。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進入到體育訓練營之中,由此潛移默化的讓學生了解體育訓練的益處,將體育訓練營的條件和基本要求傳達給學生,以此學生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參加。這種自由性和靈活度在招生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較大。
(二)體育訓練營中加入課內和課外的教學訓練內容
盡管大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的運行機制一直向著社會化衍生,但是這樣對體育訓練營給大學生體育教學所起到的促進性作用并沒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大學生體育訓練營的訓練宗旨和高校的體育教育宗旨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體育知識,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讓大學生的心理意志更好,實現大學體育的素質教育,讓大學生向著德智體美方向發展。在這個宗旨下,大學生體育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出來。在實施體育訓練的過程中,也要求體育訓練營按照體育教學大綱進行,實現課內教學和課外訓練的有機結合。
例如,參與到體育訓練營中的學生都需要按照自己的體育愛好以及自己的身體情況作出一份體育訓練計劃,教師幫助學生擬定。在擬定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對教材的要求以及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實際的分析,然后給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例如,學生喜歡籃球就可以選擇選修籃球,在進入訓練營以后,要接受基本的體育訓練知識,還要增加籃球訓練的項目。對籃球的運球以及傳球,還有投籃和灌籃等等技巧技能分析,這些學習內容都是課內的內容,因此課內和課外要緊密的練習在一起,進而提升學生的身心配合度,也提升學生在體育項目訓練過程中的適應性能力,滿足體育的個性化教學[1]。
(三)體育訓練教學計劃和生活實踐相聯系
各大高校都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研究,第一層面是知識認知層面的;第二層面是技能的培養層面,最后是實踐體驗層面。大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給學生一定的體育指導,并且對當前的體育訓練技能進行傳授,能夠達到生活實踐的最高層次。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是單一的訓練內容,還需要把學生的訓練內容引申到生活實踐當中,給學生組織體育比賽或者是一些體育實踐性活動。
例如,在學生課余時間或者寒假暑假,可以給學生組建體育訓練營,讓學生到野外去生存,還可以借助于祖國的河山,給學生設計出一些移動樣式的訓練營,讓學生在大自然當中訓練,磨練學生的心智讓學生享受大自然,并且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不僅僅收獲體育訓練技能,還能夠有更強的體育實踐體驗。這樣的野外訓練能夠讓學生的協作能力更加突出,生活和體育結合在一起,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2]。
(四)對高校體育訓練營發展的建議
首先,高校的領導需要大力支持體育訓練營的發展,強化在體育訓練營之中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方面的支持。使體育訓練營能夠在大學生生活中發揮出更加完善的作用。另外還要強化體育訓練用的組織和管理,讓訓練營在運行過程中機制體制更加完善。
其次,大學體育訓練營和社會活動之間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并且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實踐項目,并且讓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寬,在此過程中需要強化安全措施和相關的體育緊急運動預防方案。提升學生的社會道德水準以及規范文化性也是體育訓練營的主要責任和義務,讓學生能夠在體育訓練營中的情感意識得到有效的提升。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以后,面對新的環境可能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并且適應環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體育訓練營的作用是建立起有好的人際關系,學生在其中能夠和同學展開更多的協作,并且消除一些生活上的消極緊張情緒,強化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這對矯正學生不良價值觀以及迷戀網絡的的現象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作為體育訓練營中的教師需要對學生此方面的特點加以全面的關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學生體育訓練營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更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在強化科學技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理。高校的教師和體育愛好者以及學生要聯合在一起,不斷的溝通交流,提升體育訓練營在體育訓練中的作用,提升學生在體育訓練營中的參與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報道.耐克校園體育訓練營讓體育課變成魔幻課[J].體育教學,2014(11):79-79.
[2]陳營玉.淺談體育高考生如何處理文化課與體育訓練的關系[J].體育時空,2014(19):101-102.
作者簡介:原艷玲(1976.08-),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