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瑜,王獻娜
(1.河南安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 安陽 455000;2.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嬰兒腦損傷是指從出生到1歲的嬰兒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由于宮內窘迫或出生后窒息等多種因素導致的腦部損傷。宮內窘迫或窒息導致的嬰兒腦損傷往往會引起嬰兒腦神經元的大量死亡,致殘率很高。臨床旨在盡快恢復患兒神經功能,減少損傷時間。研究發現[1],將鼠神經因子和神經節苷酯共同應用于腦損傷嬰兒,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神經組織,促進神經組織的生長恢復。本文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神經節苷酯治療嬰兒腦損傷,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腦損傷嬰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兒符合嬰兒腦損傷診斷標準[2],均經MRI確診為腦損傷,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兒存在器質性疾病,或其他較嚴重的并發癥;②患兒存在血液、免疫系統缺陷等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各90例。試驗組男52例,女38例,年齡3~18個月,平均年齡(8.21±3.23)個月;對照組男43例,女47例,年齡2~17個月、平均年齡(7.69±2.35)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如糾正低血糖、低血壓、平衡體內紊亂的電解質充分供氧、降低顱內壓等。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靜脈滴注胞二磷膽堿(長春大政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2026207,規格:2 mL∶0.1 g/支),0.005~0.01 g/kg,q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神經節苷酯(黑龍江哈爾濱醫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64601,規格:2 mL∶20 mg/支),20 mg,qd;聯合肌注鼠神經生長因子[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52,18 μg(9 000 AU)/瓶 ]治療,18 μg,qd,兩組均治療 14 d。
①治療第1 d、14 d,采用新生兒神經功能評分量表(NBNA)評價兩組患兒神經功能,并根據量表結果對患者療效進行評價[3]。1個療程后如果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NBNA評分≥15分,則視為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BNA評分在5~14分,則視為有效;臨床癥狀未改善,NBNA評分<5分,甚至出現惡化,則視為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記錄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包括患兒意識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和神經反射恢復時間。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81.1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前,試驗組、對照組NBNA評分分別為(19.42±3.21)分、(20.58±2.96)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14 d后,兩組評分均上升(P< 0.05),分別為(39.24±3.68)分、(36.15±3.48)分,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試驗組意識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及神經反射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d)
嬰兒腦損傷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其高發時間為嬰兒出生前后或嬰兒1歲以內,出生前后發生的原因為窒息、母體遺傳、早產等,1歲以內發生腦損傷的主要原因為摔傷或墜落,因為嬰兒顱骨發育尚不完全,在經受外力撞擊后,可能會發生變形,對內部的腦組織產生損害。這些損傷往往會造成嬰兒神經元的死亡,如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導致嬰兒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陷,進而發展為腦癱,嚴重影響嬰兒的身心發展,也給患兒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4]。相關研究發現[5],治療嬰兒腦損傷的關鍵在于促進其神經組織的恢復和神經功能的復原,越早恢復其神經功能,其后期出現較大損傷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如何盡快在患兒腦損傷的前期進行及時地救治,恢復其神經功能,成為嬰兒腦損傷治療的關鍵所在。
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具有營養神經元和促進神經元生長雙重生物學功能的一種神經細胞生長調節因子,它在神經元的發育、分化、生長、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達方面均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6]。1953年,神經生長因子最初于小鼠顎下腺中被分離出來;1960年,美國科學家Cohen提純了神經生長因子,并證明了其具有生物活性;而后對于神經生長因子的研究開始深入,直到現在,神經生長因子成為了最早被發現而且研究最深入的神經營養因子。有學者研究發現,鼠神經生長因子和人神經生長因子在結構上存在高度相似性[7],其所表達的生物效應也無明顯差異,將鼠神經生長因子應用于促進人神經元生長、分化上是可行的。神經節苷酯(Ganglioside)又被稱為唾液酸糖鞘脂,是一種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該物質廣泛分布于機體中樞神經系統中,對神經再生具有重大促進作用,分析其機理可能為該物質為神經細胞膜的組成物,在促進神經組織再生、保護神經細胞膜穩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8]。
研究發現,神經節苷酯和神經生長因子的聯合應用,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在保護腦損傷患兒神經組織,改善因缺血缺氧導致的神經組織損傷能夠起到積極和扭轉的作用[1,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及NBN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應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和神經節苷酯能加快腦損傷患兒神經功能恢復及提高患兒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振芳,梁秀清,王曉紅,等.高壓氧綜合治療兒童顱腦損傷并發運動障礙32例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3,20(4):267-268.
[2] 張淋坤,張引成.神經生長因子和神經節苷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 13(10):89-93.
[3] 陳桃,郭渠蓮.神經節苷脂聯合神經生長因子治療小兒腦損傷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5):728-730.
[4] 吳勝蘭.神經節苷脂與神經生長因子聯用治療小兒腦損傷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7):98-99.
[5] 陳慶真,施明祥,劉盛飛,等.鼠神經生長因子不同給藥方式修復周圍神經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18(33):5356-5360.
[6] 曹云.神經節苷脂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 2002, 17(3):133-136.
[7] 吳惠文.早產兒腦損傷早期診斷指標臨床應用進展[J].海南醫學, 2014,25(17):2573-2574.
[8] 周愛真.小兒腦損傷應用神經節苷脂聯合神經生長因子對癥狀改善及神經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