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姣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00)
文化視角下我國茶葉英譯的方法與技巧研究
付艷姣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00)
茶葉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中國茶葉對外輸送的過程中,中國傳統茶文化以其濃郁的東方文化色彩和深邃的民族品格,享有較高的聲譽。在國際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茶葉產品輸出中的英譯問題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因此,本文從文化的視角之下,對茶葉的英譯方法和技巧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更好地提升茶葉在世界上的品牌形象,并更為廣泛地進入到國際市場之中,促進我國茶葉的貿易流通和文化流通。
文化;茶葉;英譯;方法;技巧
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之下,茶葉貿易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我國的茶葉產品以其不可替代的歷史淵源、文化底蘊,進入到國際市場之中,獲得了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為了更好地拓寬我國茶葉在國外的貿易和流通,我們要重視茶葉產品的英譯方法和手段,運用正確的茶葉英譯方法和技巧,使中國茶葉在國際上更具品牌形象,更好地提升中國茶葉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達到茶葉產品貿易和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
中國茶文化內涵豐富,涵括諸多方面,如:茶藝、茶德、茶道等,在初始的茶文化之中,僅被應用于提神止渴的功用,隨著茶文化的不斷深入和普及,它逐漸由物質的層面上升為精神的層面,成為了人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并以陸羽所作的典籍《茶經》為代表,對中國傳統茶文化進行了科學的闡釋,并融合了中國傳統茶文化中所融合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思想和哲理,凝聚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盛行和普及,成為了對外貿易中的商品之一,在十六世紀的海上貿易運輸之中,茶葉就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貿易商品流傳到了西方,并逐漸成為西方社會的奢侈品,引領了西方飲茶的時尚和風潮。后來,在西方社會的飲茶風尚的引領下,逐漸使茶葉普及,成為了西方普通民眾所喜愛和認同的健康飲品,風靡全球。為了更好地推動茶葉的對外貿易,我國的茶葉企業也推行了各種不同的茶葉翻譯策略,以搭建起茶葉與國外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2.1 中國茶葉品牌因缺乏特色難以被識別
在我國的茶葉英譯過程中,由于缺乏特色化的英文翻譯語言,導致茶葉品牌的辨識度不高、不夠清晰,難以引領西方消費者準確地辨識中國茶葉,并實現購買。同時,由于在對中國茶葉的語言結構、文化背景等知識的了解缺失,導致國外消費者難以準確辨識中國茶葉。
2.2 不符合西方人的思維和語言習慣
在中國茶葉英譯的過程中,存在與西方消費者的思維和語言習慣不相符合的問題,這樣就較大地降低了中國茶葉在西方的銷售和傳播,降低了西方消費者的購買預期。如:龍是中國吉祥如意的象征物,然而在西方的文化和審美理念之中,卻是邪惡兇殘的象征,在這個巨大的文化鴻溝背景下,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龍井茶”則要謹慎翻譯,以避免中英文化和思維的沖突和分歧理解。
3.1 中國特色化的茶葉名稱英譯
在中國茶葉的英譯過程中,可以采用優美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英譯方法和技巧,給國外消費者帶來全然不同的嶄新體驗。在中國茶葉的名稱英譯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英譯技巧:
(1)融入大自然中動物的神韻。在對中國茶葉名稱的英譯之中,對地于金壇雀舌、白毛猴、鳳凰茶等特色化的茶葉名稱,可以融入自然的神韻及動物的特征姿態的理解,激發出人們對于動物的喜愛之情,并由此及彼,產生“愛屋及烏”的審美心理,認同和接受中國特色化的茶葉。
(2)浸潤大自然的山水之情。在對中國茶葉的英譯過程中,還可以浸潤和融入人們對大自然的山水喜愛之情,將美麗的山水、花草等詞匯翻譯到茶葉之中,如: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天池茗毫等,可以使人們感受到茶葉之中所蘊含的靈動色彩和情趣。
(3)融入生活化氣息的詞匯。在對中國茶葉的英譯過程中,還可以注入具有生活化氣息的詞匯,可以讓人聯想到茶葉的地域性特色和風格,引發不同的聯想。如:龍巖斜背茶、仙居碧綠、小布巖茶等。
(4)揉合中國佛教思想。在中國文化和思想領域之中,傳統佛教思想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這顯現出人們對于神靈的敬畏和尊重,可以將這一思想注入到茶葉的英譯之中,使西方消費者感受到中國的傳統佛教思想和文化。如:普陀佛茶、鐵羅漢、鐵觀音、化佛茶等。
(5)以制茶者的名字命名。在對中國茶葉的英譯之中,還可以將制茶者的名字作為茶葉的命名,這主要是體現出人們對于制茶者的推崇之意。如: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國媚茶等,這樣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實現對制茶者思想的傳承,感受和領略到文化力量的傳播意旨。
3.2 茶葉名稱的英文對譯方法與技巧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各不相同,有較大的差異性。為此,我們需要基于不同的文化語境,從文化的視角,對茶葉的英譯進行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實現對中國茶葉的對外交流和傳播。
在對中國茶葉進行英文對譯的過程中,要基于不同文化的視角,采用簡潔明確、通俗易懂的翻譯方法,采用茶葉英譯的交際策略,實現不同的直譯和意譯策略和方法。所謂直譯,即是將茶葉的名稱采用直接翻譯的方式,在雙方不具有認知沖突的前提睛,達到茶葉名稱的共同認知和理解,從而促進茶葉的貿易和交流。如:中國茶葉種類的英譯,就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將其譯為:“不發酵茶(Non-fermented)、后發酵茶(Post-fermented)、部分發酵茶(Partially fermented)、全發酵茶(Competely fermented)。對于不存在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差異的茶葉名稱,也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如:“玫瑰繡球”就可以直譯為“Rose Bulb”。另外,對于中西文化和思維有一定差異的茶葉名稱,則可以在英譯的過程中稍加改變,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如:“洞頂茶”可以稍加改變,翻譯為“Dongding Tea”,在這種關聯性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之下,可以便于人們記憶和理解。
意譯也是茶葉英譯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和技巧,它主要是基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維語境差異性,力求翻譯過程中的和諧與一致,使國外消費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中國茶葉名稱,促進中國茶葉在國外的銷售。如:紅茶是西方人喜愛的茶葉,在進行英譯的過程中,不能僵化,而要采用變通性的思維方式,將其英譯為“Black Tea”,使國外消費者理解中國茶葉,更好地促進雙方的合作和交流。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思維的差異之下,我們要基于文化的視角,對中國茶葉的名稱進行翻譯,采用不同的茶葉名稱英譯方法和技巧,言簡意賅地對茶葉名稱進行翻譯,也可以采用音譯、意譯、改譯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有效地避免中西方文化和思維習慣的差異沖突,促進國外消費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中國茶葉,推動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繁榮。
[1]貫麗麗.文化語境與茶葉名稱英譯探究[J].福建茶葉,2016,(06):265-266.
[2]王建輝,蔡銀.術語學視角下茶名英譯的規范化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93-96.
[3]楊迪.中國茶葉博物館英譯本的歸化與異化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 2015,(13):155-156+159.
[4]楊倩.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名的英譯探討[J].雞西大學學報,2014,(04): 80-81.
[5]張竹莉.文化語境與茶葉名稱英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03):82-83.
付艷姣(1977-),女,湖南雙牌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