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芹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研究
潘正芹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當波斯商人將中國的茶葉運往西方時,中華五千年的傳統茶文化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打開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并為西方民眾所接受和喜愛。隨著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國傳統茶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和象征。然而,由于中西方語言表達方面的阻礙,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受到一定的阻滯,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領域,培育社會適用的新型人才,通過對英語翻譯人才的培育,更好地使中國傳統茶文化融入到西方文化體系之中。
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教學
中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隨著全球知識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多元文化的特征和格局逐步顯現,我國的傳統茶文化也進入到了國際間文化交流和渠道,成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切入點。在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也以中國傳統茶文化作為研究中心,探索中國傳統茶文化對外傳播和交流中的意義和作用,實現跨文化交際和中國傳統茶文化教學的融合與滲透。
中國傳統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首先,中國傳統茶文化通過商業貿易的方式,流入到日本、韓國、印度、歐洲各地,成為了世界各地人民喜愛的飲品之一,也被冠以中國文化的代言詞,在中國傳統茶文化走向西方的過程中,對茶文化的翻譯起到了較大的輔助和推動作用,只有在語言的輔助之下,才能更好地實現對茶文化的傳播,因而,大學英語的茶文化翻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在中國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經》的英譯本面世的推動下,大學英語中優秀的英文翻譯者脫穎而出,進入到對茶文化典籍的翻譯工作之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使更多的國外茶文化愛好者所品讀和賞析,使國外讀者更為深入地感知中國傳統茶文化精髓和精神要義。中國茶文化典籍《茶經》是唐代陸羽所作的茶學著作,有“茶葉百科全書”的稱譽,文章精妙絕倫,涵括文化極其寬泛,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始祖。由此,中國傳統茶文化也一步一步地逐漸滲透到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這與大學英語中的優秀譯者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傳統茶文化需要借助于語言傳播的力量,實現對自身的對外傳播和輻射,而大學英語教學無疑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通過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教學,可以更好地擴寬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文化輻射范圍,不僅使學習者能夠提高英語翻譯水平,同時還將中國傳統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其中,培育出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發揚光大的翻譯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和影響。
2.1 大學英語教學成為中國傳統茶文化翻譯的先驅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為了使中國傳統茶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借助于語言的力量,實現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播,要基于大學英語與茶文化翻譯的深厚淵源,培育能夠翻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語言翻譯人才,如:《茶經》的翻譯者姜欣、姜怡等教授,為中國的茶文化傳播開疆拓土,使之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
2.2 大學英語教學要成為茶文化翻譯的促動力量
在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趨勢和背景之下,大學英語教學要充分發揮其語言教學的載體和平臺作用,使中國的傳統茶文化注入于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之中,豐富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在大學英語進步的推動之下,更好地實現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翻譯,成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有力促進者。
2.3 大學英語要成為茶文化翻譯的實踐者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最高層次的英語教育體系,需要在優化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前提下,拓寬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翻譯渠道,要以姜欣等教授為茶文化翻譯的團隊指導,集聚大學英語的翻譯優秀人才,以中國傳統茶文化翻譯為主導方向,實現中西方文化差異視角下的茶文化翻譯,要實現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對外翻譯,還要實現西方茶文化在中國的教學,通過對茶文化翻譯的踐行,更好地促進茶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大學英語對茶文化的翻譯教學應用極其寬泛,它涉及茶文化的諸多層面和內容,具有較高的翻譯層次和極寬的翻譯范疇,并在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視角之下,可以極大地拓展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內容和素材,是跨文化交際時代背景下的一大創新。
3.1 增強茶文化翻譯的原汁原味體驗
在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習者閱讀中西方茶文化文學相關作品,通過對不同茶文化文學作品的涉獵,可以感受和領略到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感受和領略茶文化中不同語言之美,獲得文化和情感的熏陶和浸染,積累更多的茶文化翻譯經驗,增強學習者的茶文化翻譯體驗,在經典原文名著的閱讀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茶文化氣息,如:簡·奧斯汀的《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作的《呼嘯山莊》等,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閱讀,可以獲悉英國人的飲茶習慣和生活方式,了解英國的茶文化,提升學習者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翻譯能力,拓寬了學習者的英文翻譯視野,為茶文化的翻譯奠定了基礎。
3.2 實現大學英語在《茶經》中的翻譯應用
中國茶文化典籍《茶經》是中國茶葉百科全書,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市面上有多種對《茶經》的翻譯,然而其水平參差不齊,并且他們都是以大學英語的教學為前提和基礎,因而大學英語對于《茶經》的翻譯地位不可替代,在對中國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經》的翻譯之中,就充分體現和彰顯大學英語的精神要義和文化主旨,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和體系之下,較好地實現了對《茶經》的跨語言文化轉化。
3.3 實現大學英語在茶詩中的翻譯應用
中國歷代文人騷客都以茶為主題,創作出許多熠熠生輝的茶詩、茶詞,而對茶詩的英譯成為了茶文化翻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學英語在對茶詩的翻譯之中,具體應用于翻譯策略和技巧之中。
(1)美學導向的茶詩翻譯策略。這是基于翻譯的接受美學理論和觀點,對茶詩文化加以翻譯,在美學導向的茶詩翻譯策略運用之下,可以向西方讀者展示出相關的審美情境和場景。例如:為了表達蘇東坡對武夷巖茶的由衷喜愛和贊嘆之情,可以將其茶詩“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嘉”,采用美學導向的翻譯策略,譯為“Buds of tea by theWuyi River dainty and fair;Tended by DingWeiand then Cai Xiangwith eare?!?/p>
(2)互文性翻譯策略。宋代茶詞以“雅俗敘事”為特征,倡導和運用了民間的方言和俚語,為了讓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本土茶文化的特殊性,可以采用互文性導向的翻譯策略,遵循“以俚譯俚”的互文邏輯和策略,使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產生“生活化”的感知和理解。
(3)文意對等翻譯策略。在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教學中,注重和強調茶文化翻譯中的文意對等性策略,這樣可以更為形象和生動地對茶文化加以描述,使國外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納蘭性德的《浣溪沙》翻譯之中,其中的茶詩內容“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就可以采用文意對等的翻譯策略,充分體現出大學英語茶文化翻譯的技巧性。
(4)標準化翻譯策略。在跨文化翻譯的視角之下,存在茶文化翻譯中的不標準和不準確的現象和問題,基于這一“標準上的匱乏性”現象,我們應當建構專門翻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翻譯機構,更好地實現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翻譯。
3.4 實現大學英語在茶詩中的翻譯應用
茶藝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提煉和濃縮,在對中國茶藝的英語翻譯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實現對中國獨特茶藝文化的傳播,可以采用歸化和異化的茶藝文化英語翻譯策略,使茶藝文化英語翻譯具有“洋味”,避免因中西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歧義。例如:在對中國茶藝文化進行英語翻譯時,對于茶藝專業用語:“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便于觀察茶湯的色澤及形狀的變化,適宜盛放黑茶及奶茶,并用于烹煮”,可以采用歸化的茶藝英文翻譯策略,忠實地表達出原文的本意,并有原汁原味的茶文化意趣。另外,異化翻譯策略也是在茶藝文化翻譯中的方式,它可以避免中西方讀者在文化理解方面的差異性。例如:在茶藝專業術語“The sipping glass teacup is convenient for viewing the liquor color。”的翻譯之中,如果采用通常的翻譯方式,將其譯為“玻璃茶杯”,則使本土文化的意蘊流失,而將其譯為“玻璃品茗杯”,則可以在運用異化策略的方法中,更好地傳遞出本土茶文化的文化特征及語言應用習慣,能夠使國外讀者更好地認識到我國的茶藝文化。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茶文化底蘊深厚,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綻放出璀璨的光芒,為了讓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更好地發揚光大,需要借助于語言的傳播力量,充分運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使之成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播載體和平臺,培育優秀的茶文化翻譯人員,運用適宜的茶文化翻譯策略和技巧,忠實地表達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意蘊,傳遞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華要義。
[1]劉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跨文化翻譯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09):140-141.
[2]鄒翠萍.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茶文化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6, (07):219-220.
[3]袁義.大學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中國市場,2015,(19): 223-224.
[4]王薇.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新題型之于跨文化翻譯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137-138.
[5]孫麗,王麗波.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翻譯能力培養及策略[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187-188.
[6]郭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文化信息問題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43-45.
[7]鄧宏春.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6):72-73.
廣西教育廳項目“英漢互譯中介現象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13LX126)
潘正芹(1965-),男,廣西都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第二語言習得,外語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