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方方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 473004)
茶藝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
段方方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 473004)
語言學習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英語作為不同教學階段的必修課程貫穿我國教育始終,茶葉作為世界第三大飲料,國際茶葉貿易繁榮很大程度促進了我國茶葉企業海外市場拓展。高校茶藝專業英語教學開展目標是為茶葉行業全球化發展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從業人員,但是由于傳統語言教育過分關注基礎詞匯和語法積累,造成學生接受茶藝專業英語學習后僅具備應試能力,跨文化意識缺失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足。鑒于此,基于文化差異認識對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意識導入,有助于提高學校茶藝專業英語教學效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傳播茶文化,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本文以茶藝專業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融入為例,首先介紹了茶藝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東西方茶文化差異及英語跨文化教學重要性;其次具體分析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全新教學模式構建,以期對茶藝英語教學發展有所借鑒和參考。
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教學模式構建
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技術保障,隨著跨區域文化交流普及,語言作為區域文化載體日益受到關注?,F階段,國際茶葉貿易快速發展為我國茶葉行業帶來了全新機遇與挑戰,高校茶藝專業英語教學目標是茶葉英語的實際應用??缥幕庾R在專業英語教學中引入是指在充分尊重文化差異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的仿真語言環境,強調英語在學生未來就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學的趣味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當前高校茶藝專業特點進行教學模式構建,使茶藝專業英語教學符合國際文化交流要求,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需要從教學方式、教材選擇、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變革,增強語言教學的實用性,幫助學生具備基本跨文化思維。
1.1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
茶葉飲用最早起源于我國神農氏時期,隨著歷史發展,茶葉開始由藥用逐漸發展為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普通飲品。茶葉種植最初集中于我國西南地區,茶飲品的普及帶動茶樹種植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發展至今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茶種,在茶葉種植、應用過程中不斷融入傳統道德思想和民俗文化,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國茶文化,茶文化與音樂、詩詞、美術等藝術形式結合產生大量優秀茶文化作品。漢代以來,茶葉跟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推廣至海外,唐代陸羽所著《茶經》首次對我國茶葉種類、制作工藝及飲茶習俗進行系統記錄,被奉為世界茶文化鼻祖。由于地理條件限制,西方歐美國家不具備茶葉種植條件,十八世紀,茶葉通過海上貿易進入英國皇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少數特權階層(皇室)才有資格享受,逐漸成為文化色彩濃郁的特色飲料,對歐洲影響廣泛。后來,國際茶葉貿易的繁榮為西方普通民眾接觸茶葉提供機會,茶飲品受到各階層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八成以上英國居民有每天飲茶習慣,茶葉人均消費總量遠超中國。在茶葉品種選擇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綠茶產品,民間茶葉飲用及傳統茶品牌集中于綠茶,在飲用過程中不添加任何調味劑;英國茶文化主要圍繞紅茶展開,紅茶進口比重大,飲用時加入牛奶和糖配合甜食在特定時間形成著名下午茶文化,展現飲茶者品味。
1.2 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重要性
自上個世紀我國高校實施課程改革以來,英語教學開始關注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理解,在具體文化背景下解釋不同語言表述差異,增強語言教學的實用性。英語本質是英國文化載體,茶藝專業英語適當引入跨文化意識,即在茶藝專業知識基礎上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背景,茶藝專業涉及大量茶文化知識,語言應用過程中專業性較強,理解茶文化差異對專業詞匯學習有著輔助作用。語言是在不同歷史文化中形成,帶有鮮明地域性的信息符號,認可文化差異存在的必然性是運用英語的前提,跨文化意識融入茶藝英語教學對幫助學生了解對比不同國家茶文化發展,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發進行信息交流有著積極作用。在高校專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引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比較,引導學生結合我國茶文化與西方飲茶習慣風俗進行類比,探尋茶文化內在規律,深入探究基于同樣物質載體的跨地區文化。交流中考慮中英表達及語言習慣差異,對專業名詞選取固定規范釋義,例如:紅茶在英語翻譯為“Black tea”(黑茶),直譯“Red tea”則是南美的一種漿果飲料,因此,對茶葉行業的專業名詞需要進行統一規范,了解背景性知識避免直譯可能造成一些誤解。跨文化意識指導下的情景模擬練習,通過塑造貼近實踐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在社交環境情景,帶動英語英語能力提升。
2.1 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問題
現階段,我國教育界已經充分認識到茶藝專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但在教學實踐開展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教師自身跨文化意識不強。我國多數高校茶藝專業英語教學的開展沒有配備專業師資力量,由院系擅長英語的其他科目老師兼任,教師本身不具備跨文化知識,遵循傳統語言教學方式。導致高校專業英語學習重點集中在專業詞匯背誦和語法記憶,課堂教學依靠書本知識展開,關于英語國家文化拓展較少,學生沒有建立跨文化意識途徑。
第二,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經驗不足。長期以來,國內跨文化意識研究停留在理論階段,教師幾乎沒有可以參考的教學實踐案例,茶藝專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處于摸索階段,教學水平受教師個人素質影響大,不同院校間學生跨文化意識水平差異大。
第三,英語教學跨文化教學活動較少。研究表明,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環境的建立至關重要,符合茶藝專業知識的實景模擬機課堂活動對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有著促進作用,實現學生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但由于學校經費、場地等因素限制,多數院校無法開展豐富專業英語課堂活動,語言教學和評價考核主要依靠書面表達,學生缺乏練習口語機會,跨文化意識指導的實際價值有限,沒能有效改善我國茶藝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2.2 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需要結合茶藝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發展趨勢和傳統茶文化知識,明確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思維。教學實踐中突破傳統語言教學刻板的“知識點”學習考核模式,增加專業英語課堂活動,以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為跨文化知識學習提供機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思維方式。參考不同地區茶葉行業發展趨勢針對性開展教學,事先評估學生的英語基礎和綜合文化素養,調整教學進度和知識點難度,確保課本外知識的添加融合與學生接受能力匹配。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紤]茶藝專業就業前景制定相應人才培養目標,盡可能保證學生英語交流書面表達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共同提高,面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流問題可以突破書本限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關注到大學生思維認知,使教學引導符合青少年思維習慣,建立師生互動機制了解學生英語學習中困難,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營造學習氣氛,引入影視作品、音樂賞析等方式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了解文化知識,對應改變現有學科評價考核機制,以多元化評價機制確保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核。
我國茶葉進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使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具有重要實踐意義,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理念與市場發展結合為大學生就業及我國傳統茶文化海外傳播提供更多機會。當前高校茶藝專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融入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師資力量、教學經驗和實踐活動的不足限制了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跨文化意識養成缺乏文化基礎。專業英語教師需要通過再學習不斷提升跨文化知識水平,突破傳統語言教學模式限制,緊跟茶葉行業產業化發展趨勢,為學生營造與今后就業環境相當的語言課堂,注重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和文化沖突處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茶藝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度,在教師引導下逐步形成跨文化思維。
[1]張曉艷.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研究現狀與理論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53.
[2]宋相瑜.從茶文化角度探究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 [J].福建茶葉,2016,(05):234-235.
[3]伊博.藝術專業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構建與反思[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06):55-57.
[4]杜愛平.構建階段性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新模式的探索—關于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一項實證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91-92.
[5]王薇.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新題型之于跨文化翻譯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137-138.
[6]羅湛.關于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基于跨文化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4,(11):37-40.
[7]王曉麗.CET反撥效應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基于2013年12月CET題型改革研究 [J].雞西大學學報,2014,(07):103-105.
[8]潘娟.旅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基于英語涉外導游人才培養課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114-117.
[9]陳薇,汪學立.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構建——南京郵電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例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52-156.
[10]向群飛.基于元認知理論的英語語言文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7):196-197.
段方方(1982-),女,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