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靜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50)
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中西茶文化差異的滲透研究
譚 靜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50)
語言體現出民族的文化內容和特色,它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體系中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融入中西茶文化差異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涵義,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使學生領悟到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為跨文化交際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茶文化;差異
隨著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高校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語言能力,還應當將文化教學融入和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感受文化的同時,領略到英語語言學習的無窮魅力,產生極大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語言是人類不同文化中的構成內容,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環境中加以深入的理解和剖析。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語言教學需要實現與文化的統一,才能使學生充分領略到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的重要功能,并通過不斷學習文化知識,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從而更好地深入理解英語語言。通過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文化知識,在這個前提下,可以更好地靈活運用英語語言,并避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而引發的歧義和誤解。本文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入手,幫助學生了解中西茶文化差異,并通過文化的理解和學習,更好地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效率。
茶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元素,它源起于中國,并通過貿易的形式流往國外,在茶葉進入到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英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體系,我們對中西茶文化的深層內涵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不同價值理念和文化意識。
2.1 產生背景的差異性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早在中國春秋時期就有了關于茶的記載,著名的典籍《茶經》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代表,中國茶文化于中國唐宋時期最為鼎盛,也逐漸由皇宮庭院進入到了中國百姓之中,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飲品,并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生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茶文化內涵,在融合了道家和佛家哲理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茶道精神。
而西方茶文化則是由中國傳入的,在新航路開辟之后,由商人的遠程貿易將茶葉帶入了西方,并引發了英國王公貴族的推崇,成為了英國皇室貴族的奢侈品,它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進程大致同步,逐漸形成了英國特有的“下午茶”文化。
2.2 品茗方式的差異性
中國是盛產茶葉的國度,并生產有不同類別的茶葉,大致劃分為六大類,其中還有名目繁多的不同茶葉品種。在對茶葉的品茗種類選擇方面,中國人偏好喜愛綠茶,自古以來強調飲茶的本真口感和味道,主張不摻加任何輔料的“清飲”,直接用開水加以沖泡,以感受和體驗茶葉原本的自然清香。在沖泡茶葉的過程中,講究茶之水、茶之器,以山野林間的清泉活水為最佳浸泡之水,以優質玻璃或上乘紫砂茶具為上乘茶具,能夠在這茶具之中欣賞到茶之清翠、湯之甘醇,并且還講究飲茶的氛圍和環境,以清幽、雅致的飲茶環境為最佳。如此美景,可以使人陶醉其中,于品茗中靜思,在清飲中感受到淡泊無爭的自然之境,體悟到澄凈悠遠的茶之本性。
中國開始傳入英國的茶葉大多是綠茶。然而,由于英國地處環境屬于海洋性氣候,陰雨連綿而氣候潮濕,而綠茶本性寒涼,不適宜于英國人長期飲用。紅茶則成為了英國人喜愛的茶葉品種,這主要是由于紅茶更具有本性溫和、味道醇厚的特色,也適宜于在潮濕的環境下保存和飲用,因而,英國人喜愛性情溫和的紅茶,并在飲用紅茶的時候,喜歡添加糖、牛奶、蜂蜜等配料,這種品茗的方法較好地調和了紅茶自身的苦味,使之帶有香甜的口感,搭配使用甜品、水果的飲用方式成為了英國人喜愛的茶葉品茗習慣。另外,英國還根據自己的需要,研發出袋泡茶,也稱為速溶茶;美國人還研發出冰茶,可以將其置于冰箱之中,省略了茶葉沖泡、清洗等工序,而直接取出飲用,方便快捷,具有較為顯著的實用特征。
2.3 飲茶禮儀的差異性
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以茶待客”禮儀由來已久,這表示出主人的待客之禮,以示歡迎之意。還有茶文化中的“以茶定親”習俗也表示出一種特殊的禮儀風俗;婚姻大喜之日要向長輩奉茶,以示敬愛之情;拜師學藝要向師傅奉茶,以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忠貞之心;佛家弟子要在修行時行茶道之禮,以示對佛祖的敬畏之心。
西方茶文化中的茶禮茶俗則顯現出與中國茶文化的不同。西方茶文化并沒有融入到西方的人生重大儀式之中,卻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例行部分。中國的飲茶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定,而在英國則有較為嚴格的飲茶時間規定,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要依循不同的茶禮茶俗:上午11點為上午茶時間,主要飲用綠茶作為提神醒腦之用;下午4點為下午茶時間,也即英國獨特的“下午茶”文化,最初是由貴族主婦用于打發下午無聊的時間,相互邀約,并且以下午茶作為契機,用精致點心、上乘茶葉等款待客人,隨后成為了社會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媒介,一些政要也利用下午茶時間洽談政務工作。晚餐時間,英國人還會用晚餐茶作為輔食;睡覺之前會飲用晚安茶,于清冽香甜之中進入到夜晚的寂靜時分。
2.4 茶道精神的差異性
中國傳統茶文化匯聚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內涵,在幾千年的思想沉淀之下,形成了具有中國獨特內涵的茶文化,它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承載,向人們傳遞出哲學精神和理念,可以通過對中國茶道精神的領悟,感知和領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茶道精神的浸染之下,感受到以“和、靜、美、廉”為內核的中國傳統茶道精神,體現出自然、淡泊、寧靜致遠的情懷和品味。
西方茶文化遠不如中國茶道精神來得深邃,然而,它也有其獨特的講究,注重悠然自得、優雅舒適的飲茶品味和格調,相較于中國茶道精神而言,西方茶文化側重于對物質的享受,而中國茶文化強調一種內在的精神追求,兩者之間顯示出一定的差異性。
3.1 中西茶文化差異內容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講解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還要注重對文化的滲透教學,要將文化教學內容貫穿和融合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使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在此前提下,更好地實現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tea”這個英語詞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個單詞發音的由來,還可以組合講解與“tea”相關的英語短語和詞組,如:a nice cup of tea、tea graying、tea cloth、tea processing等,并向學生講解“茶”在英國作為財富的象征意義,具體例句運用有:Would not do something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在這個句子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茶”代表“財富”的涵義。又如:“茶”的短語中也有大題小做的涵義,即:a storm in the tea cup。學生通過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3.2 創新文化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基于對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認識,可以采用對比舉例教學法,將中西方茶文化融入到英語文化教學中,增進大學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提升英語文化學習的氛圍。例如:通過對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性比較,教師可以將中西茶文化禮儀的不同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感受到茶文化的氛圍,并由此引出茶會(tea party)、下午茶(afternoon tea)、以茶會友(friends of tea)等多種英語語言表達方式。
3.3 中西茶文化著作閱讀引入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還可以將中西茶文化著作融入其中,可以將這些典型的茶文化作品,與學生一同賞析,并理解其中內蘊的西方茶文化。如:英國著名詩人和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所作的《呼嘯山莊》之中,就包括了大量的英國茶文化習俗和禮儀內容。還有喬治·吉辛所作的《四季隨筆》散文集之中,也生動刻畫出飲茶的歡愉體驗,表達了作者飲茶的幸福感覺。教師將這些茶文化名著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美妙文字背后的茶文化內涵有更為深入的體悟,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滲透和融入中西茶文化差異性的教學內容,可以極大地提升大學英語文化課堂的趣味性、文學性,通過文化導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茶文化背景知識,并在茶文化差異的視角下,更好地實現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和理解,從而突破原有的英語語言單調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成為英語跨文化交際的使者。
[1]陳桂琴.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劉兵.中西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寫作[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5):14-17+39.
[3]張文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220.
[4]劉俊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體驗大學英語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4):286-287.
[5]梁爽.中西文化差異與商務英語教學[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0):104-105.
[6]張曉東,張萌.中西文化差異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導入與滲透[J].考試周刊,2011(67):84-86.
[7]陳榮生.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09(S5):122.
譚 靜(1979-),女,廣東廣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