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娜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廊坊 065000)
茶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韓麗娜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廊坊 065000)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話題。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更加重要。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強的個性,也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因此,要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就要用更加全面更加新穎的方法去進行思想教育。本文以茶文化為視角,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
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茶文化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歷史軌跡,是一部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痕跡。和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一樣,茶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發展歷程,更加是我國輝煌的歷史見證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茶就開始出現了,但是那時候的茶是非常少見的一種存在,只是作為一種神奇的植物。曾經有神農嘗百草一說,茶就作為其中的一種藥材,能夠給人治病。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開始成為一種飲品為士大夫們所追捧。很多士大夫在聚會和游玩時會以茶會友。茶以一種高貴的身份出現在文人士大夫的各種聚會場合中。飲茶是一種高貴身份的代表,是一種大家都熱衷且流行的飲品。直到唐宋時期,茶成為一種流行且時尚的飲品,一方面,茶葉被流傳到民間,很多農民,市井小民都可以飲茶。另一方面,采茶舞采茶戲等等藝術作品開始出現。這帶動了整個茶業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茶成為一種產業,甚至開始對外進行貿易,很多國家進口我們國家的茶葉。茶早就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飲品,早已不具有神秘感。當代,茶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有其根源,有其自我的體系。但是,茶文化對于其他文化來說,有其特殊性。本文以茶文化為切入點,闡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茶文化在政治教育方面是一個很好的應用。
2.1 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
當代大學生身上有著其自己的特殊性。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好做。現在的90后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體系,又處于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大多數接受的是中西方各方面的多元教育。又因為互聯網的發達,大學生了解外界事物的能力顯著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很順利的開展。優秀的品質能夠通過思想教育得到好的培養,比如集體主義精神。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讓學生既不會放棄自我的個性,也能體會集體主義精神的美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2.2 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還是比較強烈的。因其從小接受的愛國教育比較多,因此,其愛國主義精神還比較充沛。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個性和西方各種多元化的聲音,很多大學生已經不大明白怎樣的愛國行為才能稱為愛國。愛國主義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因為只有國家強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但是,現階段,各種多元化的聲音出現,讓我們的大學生出現了很多本不該有的思想和想法。這些想法的滋長會讓我們的新一代產生不好的行動,甚至出現不可預見的后果。另一方面,愛國分為理性愛國和非理性愛國。大部分的年輕人處于自己的青壯年時期,想問題有時候會過于激進,也會想得過于簡單。因此,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很難做到理性愛國。要理性愛國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同時也要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3 提高綜合能力
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茶文化一樣對于學生來說都能提高其綜合素質。茶文化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文人雅士紛紛熱衷效仿的文化。不管是飲茶本身,還是茶詩的制作還是欣賞茶藝表演,都具有提升人素質的功能。從飲茶本身來看,茶香沁鼻,飲茶本身追求很多種境界,讓人更加放松和釋放。能夠從精神上提升人的素質,讓人的精神層次再上一個臺階。茶詩的制作也能讓人的素質得到提高,不管是從文化還是語言功底的角度。進一步地,茶藝表演的欣賞也是展現人素質的一個體現。懂茶藝的人才看得懂茶藝表演,而其中的境界和玄妙之處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一些優良品質,比如熱愛集體,團結合作和奮力拼搏等等品質。這些品質的養成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極大的用處。因此,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茶文化一樣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3.1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現在的大部分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特別的目的,沒有明確的計劃,也沒有明確的戰略方案。在大部分高校中,有設置思修課,但是思修課的內容也比較枯燥,方式也比較單一。因此,課堂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課堂外,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思想教育老師,只是學生的輔導員會經常給學生以開班會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這從一方面說明高校根本沒有很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其不重視,因此,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不可能做到位。
3.2 教育方式落后
現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個重大缺陷,那就是教育方式落后。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都是輔導員完成的。輔導員在班會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很單一,只是口述,而且是一種很單調的口述。很多大學的輔導員甚至在班會的時候讀一些報紙或者圖書來傳達上級的思想。對于這種教育方式,學生們是不可能接受的。現在的大學生都非常喜歡新穎的東西,但是老師用這種方式去傳達思想,就跟上級匯報工作,和下級分配任務一樣,這必然不受學生的歡迎。
3.3 教育內容單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也是現在其出現的一個重大缺陷。就像其教育形式單一一樣,其教育內容也很單一。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就是傳達一些上級的思想開會內容,或者要學生寫一些思想匯報。對于這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們肯定覺得無聊。另外,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能想通過比較特別的形式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內容也比較單一,比如去看一場具有濃烈愛國主義的電影。強行灌輸一些愛國思想。這樣的方式和內容,只會讓當代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感興趣,甚至失望。
3.4 教育效果不佳缺乏考核機制
教育效果不佳以及缺乏考核機制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缺陷。由于意識比較淡薄并且教育內容和形式單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又因為缺乏一定的考核機制,這使得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夠到位。進一步地,很多高校并沒有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相應的考核。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老師也是敷衍了事。因此,對于大部分的高校來說,根本不知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到怎樣的階段,也不知道對他們的教育工作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會取得好的成效。
4.1 加強教育意識
現階段,很多高校并沒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能做得好。茶文化強調心到,意到,行動到。因此,在茶文化的視角下,高校首先必須做到心到。所謂心到,就是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不能只是口頭上說說,需要加強教育意識。在心到的情況下,需要行動,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目標,計劃等等。達到這些目標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考核。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
4.2 改變教育方式
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都是輔導員完成的。輔導員在班會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很單一,只是口述,而且是一種很單調的口述。很多大學的輔導員甚至在班會的時候讀一些報紙或者圖書來傳達上級的思想。對于這種教育方式,學生們是不可能接受的。從茶文化的視角來看,這種方法是行不通,茶強調柔和,強調情趣。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柔和,也要情調。比如方式可以改變,從口述變成他們口述,從單一的讀報到講述一些生動的事例。通過對這些教育方式的改變,真正讓學生明白政治教育的工作性。也讓他們真正地接受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3 豐富教育內容
現階段,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就是傳達一些上級的思想開會內容,或者要學生寫一些思想匯報。這樣顯得比較單一。另外,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能想通過比較特別的形式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內容也比較單一,比如去看一場具有濃烈愛國主義的電影。這樣強行灌輸一些愛國思想對于當代學生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茶文化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淵源,我們的民族文化因為茶文化的注入才更加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豐富教育內容。比如,加入一些茶文化的內容,讓茶文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普及中國的茶文化,讓學生對茶文化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讓學生增添更多的愛國情感。
4.4 需要一定的考核機制
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不到位甚至出現不考核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不知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茶文化強調實際作用,比如飲茶需要止渴,需要平心,需要修身養性等等。這些都說明茶文化體現一種有用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當這樣,強調有用性。加強考核能夠為其帶來有用性。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各種美好品質,比如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等。除此之外,在提高個人素質方面也有著全面且非常顯著的作用。但是,現階段,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內容單一等等。在茶文化視角下,高校需要改變教育方式,也需要注重效率等。
[1]魏文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與對策[J].紅旗文稿,2012(19):30-31.
[2]黃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4-46.
[3]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9-14.
[4]閔永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80-87.
韓麗娜 (1979-),女,河北廊坊人,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