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薇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陜西西安 710100)
從茶文化看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高 薇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陜西西安 710100)
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豐富多彩,而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茶文化引導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夠推動大學生群體健康成長,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本文基于茶文化視角下,通過茶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承中的現狀進行分析,主要探討了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希望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茶文化;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
淵源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經過不斷的創造和發展,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思想深邃、意境高遠,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結晶。[1]21世紀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外國文化的不斷涌入,使我國的傳統文化遭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構成了當今世界的文化主題,甚至有些中小學教科書上刪去了不少經典詩詞,導致我國自身的傳統文化被冷落和遺忘。因此,正視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成了每個中國人面臨的重要課題。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茶文化實現了與我國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結合,自古以來,我國人們就有飲茶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濃厚歷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茶文化。茶文化不但包括歷史考古、醫學保健,還包括餐飲旅游、文化藝術等多個行業和學科。因此,挖掘茶文化以及茶事活動中的文化內涵,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具有推動作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是一種休閑文化、一種禮儀文化、道德文化,不但能夠陶冶當代大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優雅氣質,在當代大學生中進行茶文化的推廣教育,還能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另外茶文化中有關道德、禮儀、規范的內容,能夠與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給予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是整個大學生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禮儀規范。[2]
進入21世紀以來,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概念、定義等描述就是正確的答案,過分拘泥于課本知識,形成了一種理論化、概念化的思維方式,這一點達到一種近乎條件反射的程度,導致當代大學生不能從生活的角度上來看待茶文化,對于茶文化的認識僅局限于字面上。事實上,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茶文化也的確是以一種喝茶習慣存在著,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當代大學生中,只有17.96%的人認為茶文化是具有豐富民族內涵的民族文化;有72.46%的人認為茶文化是指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并與茶有關;而有4.04%的人認為茶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喝茶習慣;有5.54%的人不清楚茶文化。
而茶文化在大學教育的普及率上,有14.37%的大學生只有茶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程;有10.66%的大學設置了茶文化專業;有74.97%的大學生沒有設置任何與茶文化相關的專業或課程。全國只有一所設置茶文化專業的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另外,有52.09%的當代大學生希望就讀的大學開設茶文化相關課程;有37.43%的當代大學生都表示其非常有興趣。也有很多當代大學生對茶文化不感興趣,沒有接觸過、不了解茶文化;還有一部分學生經過實踐操作課后,喜歡上了茶文化,如: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專業的學生。
目前,當代大學生更希望學習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很少有人愿意學二胡、古箏等傳統民族樂器,并且絕大多數的家長對西洋樂器持有更加熱衷的態度。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傳統文化普遍受到了冷落。而對于國粹京劇等傳統文化,由于身邊人說不好看,很大大學生表示從來沒有認真地看過,或有意識地抵觸。當代大學生被各種因素隔絕在傳統文化之外。可以說在傳統文化傳承上,當代大學生是處于被動地位,認識局限于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內容,沒有形成將傳統文化真正融入、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對傳統文化接觸的機會不多。[3]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傳承觀,結合茶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中的現狀分析,結合茶文化的發展,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改善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傳承觀進行了研究。
3.1 增加茶文化相關課程的普及率,確定茶文化教育的目標和價值
擴大茶文化相關課程在大學的普及率,開設茶文化課程,能夠促進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茶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在當今社會以及傳統文化傳承中,其文化體系具有的魅力仍舊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為對茶文化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從盛產茶葉省市的大學開始,積極開展茶文化教育,明確茶文化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價值。從整個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上,開展茶文化教育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促進和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其次,當代大學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因此大學生要全面、透徹地了解茶文化,否則對茶文化的發揚和創新就會是紙上談兵。其次,要根植于傳統茶文化的基礎上,來開展茶文化教育,創新茶文化本身,以傳統茶文化為基礎,對茶文化進行學習和了解,使其呈現出具體的、現實的特征。
3.2 挖掘茶文化精華,增加傳統文化在大學的宣傳力度
我國茶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茶文化的內涵和廣博性能夠推動大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能夠使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繼承觀進行改善。因此,為了確保茶文化教育內容能夠在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繼承中發揮重要作用,茶文化教育的開展應當以學生為需求,對茶文化教育內容進行分析和篩選,從而做到茶文化的古為今用,依賴于社會的支持與配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通過課題研究、傳統技藝的學習觀摩、傳統詩詞的學習與寫作等,增加傳統文化在大學的宣傳力度。同時,通過傳統戲劇的演出與觀賞等各類實踐活動形式,改變當代大學生潛意識中對傳統文化的抵觸心理,讓他們親自去探尋、去感受傳統文化中的樂趣,讓傳統文化以各種途徑真正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讓大學生走進、接觸傳統文化,由被動轉變為主動。[4]
3.3 增設相關特色專業或課程,創新茶文化教育手段
各大學要根據所在地傳統文化背景,合理利用各地文化形式,因地制宜,增設相關特色專業或課程,讓大學生作為傳統文化宣傳主體,尤其是茶葉專業學生與茶科所研究人員要參與種茶、制茶與品茶,進行針對性的教授和傳承,讓傳統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發揚光大,為當今社會主義服務。茶文化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課堂講述的方法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欠缺趣味性,很難激發學生對茶文化了解的興趣,容易削弱學生接觸茶文化的積極性。因此,在茶文化教育中,學校要創新教育手段,強調學生的自主習得和自主體會,通過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化發展,充分發揮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作用,讓學生能夠將茶文化進行內化。如:采用茶文化知識競賽、茶藝表演等形式來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傳統文化作出宣傳與普,為學生自主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便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1]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
[2]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與實現[J].福建茶葉.2015(05)
[3]饒品良.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分析[J].教育探索.2014(06)
[4]梁曉明.淺析茶文化對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08)
高 薇(1988-),女,陜西榆林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