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斐月
【摘 要】互聯網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衍生出各種新媒體,對電視媒體不斷發出沖擊,也讓觀眾的收視習慣發生了變化;綜藝節目的收視群體(尤其是年輕人)從電視逐漸向視頻網站轉移,視頻網站自制綜藝節目開始盛行。本文以較為成功的兩檔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為例來探究其興盛的原因。
【關鍵詞】網絡綜藝節目;視頻網站;奇葩說;火星情報局
國內綜藝節目迅速發展,電視媒介與網絡媒介的融合發展也已成常態。最初,視頻網站通過購買各大衛視綜藝節目的播放版權來吸引點擊量,之后,大部分視頻網站又通過購買獨播權來與其他視頻網站進行競爭。2013年“限娛令”的出臺,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銳減,且有了諸多限制,綜藝節目獨播版權費用水漲船高,一些衛視有了自己的視頻網站,如湖南衛視的芒果TV。這樣,視頻網站用來作為競爭的拳頭產品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少,成本也越來越高。于是,一些視頻網站就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網絡自制綜藝應運而生。
2014年,被稱為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元年。這一年涌現出一大批形式新穎、各有特色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它們沖破電視綜藝的環境束縛,開始研發、上線自制節目,也以此樹立網絡媒體的自身品牌。2014年11月29日,愛奇藝推出了自制綜藝節目《奇葩說》,它是由馬東主持,蔡康永和高曉松為常駐嘉賓的一檔脫口秀辯論節目。第一季就獲得5000萬元的冠名收入,創下當年自制綜藝節目的“吸金”紀錄,也為綜藝節目招商樹立了新的標桿。到今年第三季的總招商額已破3億元。《奇葩說》自開播以來備受好評,話題熱度、關注度持續走高,第一季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2,迅速得到年輕人的追捧。
2016年4月8日,由優酷土豆和銀河酷娛聯合出品的網絡自制綜藝《火星情報局》正式上線,這也是綜藝節目主持人汪涵的首次“觸網”,他不僅是《火星情報局》的“局長”,也是節目聯合制作人。這是一檔用綜藝手法檢驗全民新奇發現的網絡綜藝節目,未上線前就受到極大關注,招商贊助費破億元,將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第一季的招商額推到了一個新高度。開播四期累計播放量超過了2億次,第一季收官,播放量直逼10億次。
這兩個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網絡自制綜藝的興盛和發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穎的形式和內容
《奇葩說》是首檔以辯論形式為主的真人秀節目,旨在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通過海選選出“奇葩”選手組成兩個隊,每期節目都會圍繞一個預設的辯題雙方展開辯論,現場觀眾投票來決定淘汰和晉級。不過,《奇葩說》在已播的三季中的規則也在調整。與傳統的規則嚴謹、話題嚴肅的辯論會不同,《奇葩說》每期節目的辯題新穎有趣,同時又與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像“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催婚是愛還是變態”“你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人到30歲是做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等等,其實這些辯題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通過辯論讓受眾在輕松的狀態下能找出自己的困惑所在,并學會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火星情報局》實際上是一檔脫口秀節目,旨在尋找一切新奇有趣的發現,以特工為單位,守護提案,舌戰群儒,激活洞察潛能。節目虛設火星情報機構,汪涵出任“局長”,也是核心主持,兩位女明星嘉賓擔任“副局長”,同時有幾位明星作為“高級特工”進行“提案”,就是匯報一些新奇有趣的新發現并給出提議,再由在場的觀眾也就是“初級特工”以拍桌形式予以支持或反對,最終由“局長”裁決。節目中的提案十分有趣——如“一個人在家時都是神經病”“小時候父母打你會叫你自己送上刑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關于夏天的歌”等等。這些都是當代年輕人的一些生活細節和青春記憶,被發掘出來容易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這兩檔節目輕松活潑、無拘無束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是傳統電視綜藝節目所不具有的,也是網絡自制節目的優勢之一。
二、主持人和明星嘉賓的新型組合
一檔成功的綜藝節目有明星主持和嘉賓來預設人氣是必不可少的。《奇葩說》的第一季、第三季集合了馬東、蔡康永、高曉松,第二季高曉松暫退,金星加入。毫無疑問,這種組合本身就有很高的人氣。馬東曾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節目中的馬東幽默搞笑;作為著名音樂人的高曉松在節目中語言犀利且博古通今;金星的大膽潑辣、心直口快也在節目中展現。主持人無論是逗捧互掐、帶隊PK還是加入辯論說出自己的觀點,都以其深厚的主持功底和知識邏輯征服眾人。不僅如此,節目每期都會邀請一位明星嘉賓作為男神或女神加入辯題的討論,讓話語更多元、拓展視角同時也增添人氣,擴大節目影響力。
《火星情報局》中的明星嘉賓更加豐富多元,除“局長”汪涵外還有寧靜、應采兒、張宇、薛之謙等明星為嘉賓,汪涵的主持功底自不必說,各個明星在節目中各司其職又各有表現,在節目進程中明星和現場觀眾處于平等交流、輕松自在的狀態。這種新型的主持組合和設計也反映了網絡自制綜藝的特點。
三、奇葩的選手和自由開放的話語環境
《奇葩說》在節目中選出的選手話語犀利,有邏輯嚴密的專業辯手,更多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喜歡說話、善于表達、敢于表現的非專業辯手。這些奇葩選手才是這個節目的中堅力量,辯論間看點十足,金句涌現。在互聯網這個開放的話語環境中,讓“女魔頭”馬薇薇可以說出:“你可以一天整成一個范冰冰,可是你不能一天讀成一個林徽因”;“drama女王”范湉湉可以說出:“為什么要壓抑自己的天性”;“邏輯怪”黃執中可以說出:“人值不值錢,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這些犀利的金句。他們的表達暢快淋漓,讓人大呼痛快。同時節目的口號也有趣——“you can you BB”,要“脫下虛偽假面,好好說話”。《火星情報局》中的明星嘉賓在節目中隨心所欲的表達看法,真實坦誠的談論爭辯表現自我,現場觀眾與明星零距離,與明星嘉賓同為“特工”,可以以“初級特工”的身份進行提案,自由發表看法。
互聯網這個平臺賦予了網絡自制綜藝開放的話語環境,促使多元的觀點互相交流碰撞,也能讓年輕人在其中獲得身心的放松并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四、精準的受眾定位和充分的互動
視頻網站憑借大數據分析的優勢,將節目精準定位于年輕受眾,同時根據視頻用戶海量數據的分析來充分了解受眾的偏好和習慣,這種優勢是電視媒體所不能匹敵的。
《奇葩說》和《火星情報局》關注的都是年輕人群體,它們了解年輕人的世界,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說出他們的內心話,《奇葩說》甚至在開篇提醒道:“40歲以上的觀眾請在90后陪同下觀看”。《火星情報局》中也大量運用網絡流行語,這種精準選擇年輕人作為自己的受眾群體,也為節目注入了活力。
另外,《奇葩說》《火星情報局》輕松自在的氛圍很大一部分歸功于明星之間以及明星與觀眾間的互動。節目中明星間“互掐”貫穿始終。在《奇葩說》中主持人、導師、嘉賓和選手之間可以隨意調侃,可以與導師互動爭辯,可以表達不同觀點。現場觀眾也可以即時進行投票隨時跑票,掌握主控權。《火星情報局》中除了明星“高級特工”的提案,在場觀眾“初級特工”既可以拍桌通過也可以起身提案,與主持人和明星嘉賓有充分的互動。
而節目的收視群體也可以通過評論、彈幕的形式來互動。看《奇葩說》節目的同時可以通過彈幕的形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火星情報局》“局長”汪涵在節目中經常會提到“屏幕前的‘初級特工如果同意這個提案,可以按1111……”這也是鼓勵觀眾在看節目的同時開啟彈幕,進行互動。網絡自制節目與彈幕技術的結合,年輕人群體樂于參與這種互動形式,這一優勢也是電視綜藝節目所不具備的。
五、成本的控制和活躍的制作團隊
視頻網站自制網絡綜藝節目和網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控制成本,因為能購買的電視綜藝節目越來越少,獨播版權費用高,通過購買節目的形式來增加視頻網站的流量從而賺取廣告費也越來越困難。自制綜藝節目可以更直接增加播放量,獲得廣告盈利,也降低了成本。雖然網絡自制綜藝的冠名以及招商金額遠不及電視綜藝節目,但網絡自制綜藝的播放門檻更低,制作成本也比電視綜藝節目要低。盡管《奇葩說》《火星情報局》也是明星云集和高投入的綜藝節目,但相比購買網絡獨播權的方式還是要節約不少成本。
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將年輕人作為目標受眾,其制作團隊也趨于年輕化,甚至大部分為“90后”,這樣的團隊更加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奇葩說》中的所有辯題都是專門的團隊來選擇和試辯,那些“老奇葩”選手們有些也已成為制作團隊的一員參與節目的策劃與剪輯。《火星情報局》中的很多提案也是經過網絡征集和篩選的,特別是其后期字幕組,也備受好評。 當然,這兩個節目在前期宣傳和在借助網絡制造節目話題熱度而增強節目影響力等方面都做得不錯,這一點電視綜藝節目同樣也在運用。
網絡綜藝節目在娛樂眾人的同時是否具有文化內涵的問題,或者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是否被這種娛樂化所掩蓋,網絡自制綜藝是否會走向低俗化?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目前網絡自制綜藝節目正值興盛期,在不斷嘗試與探索中逐步走向規范化,也期望網絡綜藝節目在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同時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從而促使自身的健康發展。
(作者: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