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山東省武城縣的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利稅已經連續兩年過億元。
“誠信,只有講求誠信,企業才能長盛不衰,如把希望寄予投機取巧,其最終結果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該公司董事長周曉峰說。
1996年,周曉峰就任古貝春集團董事長。當時酒廠虧損7980萬元,欠貸4360萬元,企業外欠2300多萬元,拖欠職工工資7個月,外加集資500多萬元……幾乎到了破產邊緣。周曉峰到來后,就是短短幾句話:“我的治廠綱領就是質量第一,信譽至上。只要大伙兒抓住這兩點,廠子就會活過來,否則我就自動辭職。”
當年夏天,有顧客反映在一瓶酒里發現了少量黑色顆粒物,周曉峰親自帶領質檢、勾兌技術人員趕到現場調查處理。后來經化驗證實,這是酒中殘存的少量活性炭。它作為酒的凈化輔料無毒無害,對酒的內在質量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周曉峰還是當場宣布了處理意見:總經理自罰2000元,質檢中心主任罰款2000元,按照一票否決制度,負有直接責任的車間主任、質檢員就地免職!時至今日,當初“活性炭事件”的當事人還記憶猶新:“老板拍桌子啊!茶杯蓋都掉地下了,說誰砸古貝春的牌子,他就砸誰的飯碗!”
2000年初,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周曉峰面前:廠里由于生產工藝調整,一批價值11萬的包裝箱上所印的配料順序與現有的產品不符,這些包裝物積壓在倉庫里,占用著資金,更占著人們沒有精品意識的陳腐腦海。有人主張自己粘貼一下,也沒什么大礙。但周曉峰不同意,他堅決不允許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他主張“大張旗鼓地燒掉”、家丑外揚,要讓全社會都來對我們的質量進行監督!3月15日,11萬元的包裝物在公司的廣場上被付之一炬。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這是周曉峰的追求,他要用古貝春多年來的“誠信經營”四字寶典去釀造生活的美酒。為了進一步夯實產品質量,他設計規劃了5萬畝糧食基地,建設了高標準科研大樓,花幾千萬購進先進設備,斥巨資修建了1500個大型窖池和可容納8000噸原酒的酒仙山,保證了優質白酒發酵和儲存的需要。“誠信經營”是古貝春制勝的法寶。消費者對古貝春品牌有一句很實在的評語:“古貝春”是大眾“喝”出來的品牌,這句話是市場給予的最好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