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迷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075-02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得閱讀者得天下。”是的,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加強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有利于鞏固和提高識字質量,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因此,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和優秀圖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具體策略是:
一、以生為本薦好書
向學生推薦什么樣的讀物,為什么要推薦,教師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情況和教育教學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認真選擇。
1.與生同讀。教師要做到推薦有的放矢,必須做到“與生同讀”。教師可以定期到新華書店關注一下兒童讀物;看見班里有學生在看一本新書,要設法了解大概內容;從其他介紹新人新作的報紙雜志或學生的讀書筆記中了解自己沒有接觸過的兒童讀物。當教師了解了大量兒童讀物后,就能抵制一些不良讀物對學生的侵害。
2.讀懂學生。低年級學生愛讀圖文并茂的兒歌、童話、小故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小豬唏哩呼嚕》《葫蘆兄弟》《白雪公主》等;中年級主要是革命如《小兵張嘎》《十萬個為什么》故事、科幻童話(或小說)、科普知識;而高年級則主要是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文字優美的散文、情節曲折的小說如曹文軒、沈石溪系統叢書,四大名著,《岳飛傳》等。推薦讀物時要遵循這一規律,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3.結合教學。將課內所學內容與課外閱讀聯系起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讓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全集》,學習了赤壁之戰》,可推薦他們讀《三國演義》,學習《景陽岡》,可推薦《水滸傳》等等。
4.緊扣時代。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為讓學生及時了解社會重大時事和最新科技成果,教師要緊扣時代脈搏,及時向他們推薦相關讀物。如2016年,我國“神舟10號”上天舉世矚目,可讓學生閱讀報紙上的相關報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不拘形式激興趣
古人說得好:“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與“火花”就是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首先,我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讀物。其次,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推薦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讀物,了解書籍、報刊的分類,幫助學生選擇書報。此外,我們還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
1.簡介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推薦方法。主要內容可以由老師介紹,也可以由讀過此書的學生簡單敘述。要講出其精髓,語言力求生動,有感染力,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2.借用名人(或媒體)評價。有些優秀讀物在歷史上或當今社會影響較大,不少名人讀過,并給予評價。有的媒體也作過推薦。教師可把這些評價或推薦材料介紹給學生,借用名人和媒體的影響,增強讀物的吸引力。
3.讀精彩片斷。朗讀,作品中一個優美的段落或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片斷,也會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致。如介紹《朱自清散文選》,就可繪聲繪色地朗誦《春》中精彩的一段描寫。
4.講述創作故事。許多作品的產生都有其艱辛、有趣的創作故事。這些創作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由此引出的作品往往能使學生有親切感,產生閱讀愿望。
5.設疑惑,造懸念。情節曲折的小說、故事、童話等,可圍繞故事的內容,提出令人疑惑的問題,或敘述離奇的情節片斷,或敘述內容至高潮處戛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三、定期檢測增效益
向學生推薦了讀物,教師要及時跟蹤調查。可隨時個別詢問,可檢查讀書筆記,可小組調查,也可通過“閱讀匯報課”檢查反饋。
1.按時記錄。小學生個個都爭強好勝,可采用每周記錄一次學生所閱讀的書籍,從數量上激勵學生,培養閱讀的興趣。每兩周寫一次讀后感,開始可要求學生以記錄主要內容為主,借此要求學生寫寫讀后感受,使學生讀書后有一個反思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益。
2.家長參與。在校由學生協助老師監控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效果,在家則求得家長配合,教師和家長之間可建立多種聯系方式。如記錄本聯系、手機或電子郵件聯系等,促使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
3.成果展示。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并且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信息,我們采用了交流展的方法。如“一人一條新聞”“一個故事”“一人一篇演講稿”等,讓學生將課外讀中所見的要聞、奇事怪物、民情風光等說出來。其次每學期不定期地搞一兩次書面交流活動。比如優美片斷摘記匯展、讀書筆記結集等;再次進行口頭作文、書面作文競賽(寫閱讀相關的)。
四、循序漸進育志趣
課外閱讀,常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學生的盲目性、隨意性較大。這會影響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形成。因而,要將課外閱讀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制定長遠目標和短期計劃,切實抓好。如本人在自己班里指導學生每學期制定一份“閱讀營養食譜”。“食譜”制定遵循多樣性原則,以閱讀課外書積分方法加以落實。每一本書教師都給出一個閱讀價值評分讓學生作為參考,每學期閱讀積分結合本班實際提出要求。學生閱讀志趣的養成必須堅持從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個學期按“讀多——讀深——讀透”的步驟進行,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提高閱讀能力,養成學生良的閱讀習慣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要從學生的需求考慮——閱讀的需求、體驗成功的需求、完善自我的需求,精心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長期堅持,必有成效。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