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珍
摘 要 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不僅是語言教學本身的需要,更是新時期教育目標的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的導入,加強文化內涵的滲透、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實現學生交際能力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課堂教學 跨文化教育 目的 問題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58-02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其中提到的“文化意識素養”是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跨文化的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文結合新課程高一英語的跨文化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加強跨文化教學,實現學生交際能力的和諧發展。
一、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因此,學生剛進入高一年級時,要以初中為基礎,根據新課標中二級的要求內容,教會學生相關的文化知識,例如英語中的稱呼,如何稱贊,了解西方國家常見的食品和飲料名稱,了解主要西方國家的首都和國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標志物,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英國的大本鐘等;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學生進入高二年級后,要根據新課標中五級的要求,讓學生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肢體語言;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了解英語中不同性別常用的名字和呢稱;了解西方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慣;要能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作出正確的回應;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等;了解自然現象在英語中可能具有的文化含義;了解西方國家中傳統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等。學生進入高三年級,要根據課標中八級的要求內容,讓學生理解英語中常見成語和俗語及其文化內涵;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典故或傳說;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經歷、成就和貢獻;初步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況;了解英語國家中主要大眾傳播媒體的情況;了解主要英語國家與中國的生活方式的異同;了解英語國家主要宗教傳統;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并且加深對中國文化更深的理解。
二、在教材中挖掘語篇的文化信息
高中新教材選材廣泛,大部分語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特別是其中的一些文章,為學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動的材料。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時,可就動物在英、漢中的不同意義進行文化滲透。例如:“龍( dragon )”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炎黃子孫都驕傲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我們的語言里就有了“望子成龍、龍鳳呈祥”等成語。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因此,在翻譯“亞洲四小龍 ”時,不能翻譯為“Asian Four Dragons”,而應翻譯為“Asian Four Tigers”。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還要介紹給學生一些有關動物的成語、諺語等。例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 ,as hungry as a wolf,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as timid as a hare, as happy as a pig”等等。教育學生對于一些詞語切不可望文生義,要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思考。在語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還要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
三、強調文化對語法的影響
英語語法難學主要因為英語中的許多語法現象是漢語中所沒有的。我們所學習的語法主要是針對普遍的用法,但還有許多看來不符合語法規則,卻是正確的習慣用法,英語中所有語法規則都源于英語語言的習慣用法。例如“He is busy working on the problem.”要比“He is working on the problem busily.”更加地道。要表達“我認為他不對”,應該寫成“I dont think he is right.”,而不寫成“I think he is not right.”。在表達感激贊美之情時不應翻譯成“You are really very nice.”,而應寫成:“Its very nice of you.” 這些表達方式,換一種方式語法上沒有錯誤,但是在真正用來交流的時候,往往就會出問題。雖然語法沒有錯但卻無法讓對方理解。因為不符合英語的習慣用法,不符合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就難以順利地進行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講究一般語法句式,老師要讓學生了解這種思維習慣上的文化差異,體會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要多看,多記,多練一些英語習慣用語,才會對掌握地道的英語大有幫助。
四、創建多種可行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手段,吸收并體驗異國文化。比如運用影視、幻燈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能夠耳濡目染英語的實際使用。在高中英語教材所選的文章中,我認為“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Cast Away(浩劫重生)、 Forrest Gump(阿甘正傳)” 這三部影視作品非常值得推薦給學生們觀看。學生們既欣賞到時了影視作品,了解到了中西文化,又增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西方國家的圖片和物品,讓學生了解外國歷史、藝術和風土人情。還可設計課外互動,增加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互換,將課文改成對話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總之,在新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不能只單純地注重語言教學,必須加強文化的導入,加強文化內涵的滲透,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中西文化差異,才能真正運用地道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實現學生交際能力的和諧發展,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