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89-01
語言文字訓練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以來,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發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語言文字訓練越來越受到小語界同仁、特別是教學一線教師的重視。大家認為:為了減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無效勞動,把語文課上得扎實而富有成效,必須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因此,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正確看待和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新課題。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三個環節的成功操作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熟練掌握,也考驗著教師的語言文字功底。
一、找準訓練點,打好訓練的基礎
備課時選好訓練點并設計出訓練程序是搞好訓練的基礎。有時一個大的訓練點一旦選定也就理清了教學思路,完成了一節課的教法設計。如《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一位教師把課題“窮人”確定為訓練點,首先引導學生了解“窮”字,窮人“窮”到什么地步,接著讓學生通過默讀課文理解,在文中批劃,然后重點深層研讀,感受人物品質。抓住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抓住這個訓練點帶動了一系列訓練活動的順利進行。備課時選好訓練點的關鍵是認真閱讀課文,即所謂“細讀文本”。語文教師應當以普通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身份細讀教材文本。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大致要經過感知、理解、賞析、遷移這幾步,教師備課也要親歷這樣的過程。訓練點是在教師熟悉教材的過程中逐步確定下來的。當初步閱讀教材的時候,似乎覺得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隨著對教材的逐步熟悉和深入了解,又會覺得值得注意的東西很多很多。
二、抓住訓練時機,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了精彩的發言或發言中暴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良好時機,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問:“‘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教師利用這個提問進行了一系列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讓學生查詞典,查出了三個讀音為r€髇ghu€嗟拇視錚骸叭芑薄叭諢薄叭芻薄H緩螅ι佳靼茲齟實墓餐愫筒煌悖憾加小盎鋇囊饉跡奶跫煌直鶚竊諞禾逯謝⑹莧然⒃諢鷸謝Q治剩?“溶”和“熔”有“三點水”和“火字旁”表示與水、火有關,“融”字哪一部分表示與“熱”有關呢?教師告訴學生:“融”是形聲字,“鬲”(l€歟┦切聞裕俺妗筆巧裕硎窘貧烈簟X切鹿糯笫澄锏鈉骶擼腥齟執蟮耐齲閿謔莧齲虼艘浴柏蔽聞緣摹叭凇弊志哂小叭取焙汀拔屢鋇囊饉跡淥叭凇弊值拇視鍶縟諍汀⑷諢恪⑾凇⑷誶ⅰ⑵淅秩諶詰榷加胛屢行┕叵怠U庋拇視镅盜罰喚齜岣渙搜撓锘慊郟儀幣頗厴噶擻鎪亍⒋室搴禿鶴種兜慕萄А?
三、重視常規訓練,落實學段目標
常規訓練主要是指傳統語文教學經常采用的、基礎性的語言文字訓練,如學習生字生詞、領會重點詞句、復述大意、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加標點符號、語速測試、讀寫結合等。應當根據學段目標、教材特點和課后練習題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現在的問題是,對于這些行之有效的、傳統的訓練方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教師沒有注意到課程標準對這些傳統的常規訓練都有明確的規定。
思維訓練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第三學段“閱讀”目標規定:“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和寫作能力都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為基礎,作為常規訓練項目的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等都是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只要方法得當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過去這類常規訓練存在一些問題,不在訓練形式本身,而在于做法的不當。現在的課堂上很少見到有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的訓練,而比較多見的是教師確定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課文的內容,或者讓學生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你喜歡這一句,他喜歡哪一句,一篇完整的文章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這些做法是與課程標準的精神相違背的,為了達到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目標,必須重視并正確進行劃分段落、概括段意等常規訓練。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