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105-01
新時代的小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其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形成也應得到更高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責任。
一、以數學美陶冶學生心靈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因此我注重挖掘教材數學美的意蘊,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如我在講中心對稱圖形和軸對稱圖形, 積極找資料, 展示數學美和生活對稱美的作品, 并組織學生自己動手, 設計圖案, 包括中心對稱圖形和軸對稱圖形, 在課上展示, 評出最有創意獎。在講七巧板時,讓學生們準備七巧板, 根據自己的喜歡, 拼出圖形(每塊板都用到), 并編成故事講出來, 也可以為故事續集。學生們在數學課上感到數學美, 又享受到了文學美。
二、倡導合作,提升進取品質
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一些人任性、孤僻、不善于與人合作、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因此,教學中要特別強調集體的作用,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
學生合作學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新世紀人才必備的心理特征。我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將全班學生分成11個學習合作小組,發現學生的合作中點滴進步就及時鼓勵,讓小組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為學生取得成功搭建平臺。在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師與生、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探索各種問題,通過觀點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達成思想上的共識,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和實踐好的學習策略,學習成績和能力得以提高。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困難的學生遇到比較難的題目思想就開小差,導致所學知識不能掌握,學習跟不上。越跟不上越不想學,成績總不理想,從未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合作學習,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有一部分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要參與課堂,積極與人合作,先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后試著一點一點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同組同學可以為他在課堂的表現打分,進行評價,讓他們借助于別人的幫助,使自己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與人合作,使自己的思維得以發散,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他們的合作意識漸漸產生,學生由被動變主動進行學習交流,伙伴之間更加親密,與他人合作的觀念在他們的內心漸漸塑造起來,學生的自信心也逐漸樹立起來。
三、創設生活化情景
有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情景,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好的生活情景,能促發強烈的問題意識,利于引發學生的探究情感,培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最終解決問題。我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觀察到我的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建立抽象的解題模式。例如下面這道題:有一個牧場,一百只羊恰好吃30天,兩百只羊剛好吃10天,請問三百只羊可以吃幾天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長,假定生長速度相同)。這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結構:一百只羊恰好吃30天,指的是一一百只羊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長的兩部分牧草;兩百只羊剛好吃10天,也是指兩百只羊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長的牧草。但是,題中并沒有告訴這些草有多少,不便計算。因此,我們設一百只羊一天吃的草量為“1份”,一百只羊30天就吃了30份,兩百只羊10天就吃了20份,30份減20份就是20天這塊草地長出來的草。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