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106-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對每一位教師實施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任務。現談談筆者近年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將傳統的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聯系起來,使之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既能優化課堂結構,又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同時,形象直觀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運用多媒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新課標力求使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本質和思想方法,突出從解決問題出發,讓學生嘗試、探索、討論和交流。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發揮多媒體的最佳效果和數學教育的特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向更高層次發展。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多向啟發,使學生思路開闊,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立體思維,從而抓住問題的實質,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總結出規律,促使學生打破常規的解題模式,另辟蹊徑,達到思維的簡縮,提高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三)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拓寬延伸知識
知識的應用是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這一環節是掌握知識的重要環節,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以其傳播信息量大,不受時空限制的顯著特點,為我們的教學開拓更廣闊的領域,從而使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起到傳統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可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枯燥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但部分教師對這一新型教學手段的使用效果不容樂觀,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成了多媒體“代替”教學
多媒體作為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但多媒體技術并非是點石成金的點金術,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萬靈藥。大多數教師在公開課上使用了多媒體,部分教師從新課引入到練習,由始至終開機亮幕。教師只是把預先設計好的課件逐一播放,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我們應該明白: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師的主體地位。我們應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遵循教學規律,遵循人的認知規律,選擇必要的內容制作課件,適時、適度、適當地運用課件。比如選擇教材中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抽象的、其它媒體無法演示的內容,介入多媒體技術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味追求多媒體的應用,而不求教學效益,其實是“穿新鞋,走老路”,使用先進的教學技術為舊式的教學服務。計算機畢竟無法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無法與學生進行交互式的交流。
(二)重視課件“外在美”,忽視其“內在美”
有些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制作圖文并茂、“時髦、新穎”、著力凸現趣味性的課件,只重視了藝術性,忽略了其科學性。這樣的課件偏離了教學的本質,剝奪了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減少了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舍本逐末。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制作課件,首先考慮是否能突出教學重點,能否給學生提供一個符合數學規律及原理的感性形象,恰當運用多媒體在課堂上的切入,就以不影響教學過程的真實性、完整性,且符合學生思維的遞進性和連貫性為原則。制作的課件應該具有交互性,使教學過程呈現為“教師——計算機——學生——教師”進行交流的一個過程,真正體現其“內在美”。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這已經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時代發展的需要。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學還處在相當幼稚的初級階段。如何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威力,使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當好“賢內助”,從而促進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