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關鍵詞】 教育考試宣傳;手機媒體;目標;宣傳模式;特點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20—01
教育考試,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由于其考試種類繁雜(包括高考、成人高考、自學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資格證書等級考試、海外考試等),成為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焦點。
由于考試宣傳工作集中在一個短暫的時間節點上進行,大大增加了教育考試院宣傳工作和考生接受報考信息的難度。主要體現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接受信息慢,不全面,對相關考試政策的了解不到位。然而教育考試的宣傳模式繁多,現有的宣傳模式主要依賴于官網發布的信息,輔助電視媒體、報紙以及口頭傳播渠道。由于時間與場合的限制,傳統的宣傳方式并不能完全滿足考試宣傳的最基本原則(及時性、廣泛性和準確性),而手機媒體的發展正好可以解決這一難題,現總結如下。
一、教育考試宣傳工作的目標
教育考試宣傳工作包括思想宣傳和內容宣傳,其宣傳工作應達到以下目標。
1. 及時性原則。有效縮短教育考試院信息傳達與考生信息接受的時間,保證考生接受信息在時間上的前沿性。
2. 廣泛性原則。教育考試院將相關考試信息傳達至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考生,涵蓋所有報考人群。
3. 準確性原則。保證考生接受到的考試政策、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4. 多樣性原則。摒棄傳統宣傳內容和方式單一性,結合現有素材使得宣傳內容和方式具有多樣性。綜合運用各種宣傳方式,保證宣傳的質量;在內容上,圖文并茂,信息、政策全面,給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低宣傳成本。盡量降低紙質宣傳的成本,維護生態環境;(2)高宣傳效率。降低宣傳工作強度的同時,節省考生對相關考試信息、政策的學習成本和學習時間,使考生充分利用閑暇瑣碎時間迅速獲得信息;(3)低接受門檻。考生接受相關考試信息不再受限于時間、場合與工具,獲取信息方式便捷,對外部環境的依賴較小。
二、手機媒體的發展
為了充分滿足教育考試宣傳工作的標準,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與手機媒體作為新型考試宣傳模式。具體表現在:
1.中國2015年第一季度國內整體市場出貨量達9880萬部,IDC預計2015年國內整體市場出貨量超過5.5億部。
2. 2014年底,手機通信技術已經全面步入4G技術(LTE Advanced技術)時代,未來5年內中國將進入5G時代。
3. 騰訊公司于2011年運營的WeChat(微信)在短短的四年時間發展迅猛。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
4. 截至2013年6月,中國微博用戶規模達到3.31億,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認證賬號超過24萬個。
5. 手機的智能化發展引領智能家庭設備、智能穿戴的發展,其相互聯系緊密,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三、教育考試未來宣傳模式及特點
基于手機媒體的迅猛發展,為迎合時代的潮流,未來的教育考試宣傳模式為手機APP、微信公眾賬號、門戶網站的微博以及短信推送等方式,它們具有以下優點:
1. 獲取信息便捷。在線上,可用手機APP,微信公眾賬號以及微博充分獲取相關信息;線下可用短信推送方式將信息及時傳達給考生,能夠實現隨時隨地接受信息。
2. 信息量大,內容、方式多元化。手機媒體可承載的信息量巨大,而且成本低,在內容上不再受限于篇幅,參與互動性增強。
3. 宣傳覆蓋面廣。以手機、互聯網為媒介的教育考試宣傳模式其宣傳效率高,適合社會生活的發展,將宣傳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取長補短,能實現宣傳媒介的大融合。
4. 人機交互能力強,使用人性化。智能手機的發展逐漸帶動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的發展,即手機APP、微信、門戶網站的微博以及短信推送方式等未來宣傳模式逐漸植入智能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中。
手機媒體,作為社會生活發展潮流的典型符號和代表,由于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同步而迅速的發展,逐漸成為扮演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傳統的教育宣傳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需要有機結合以手機APP、微信公眾賬號、門戶網站的微博為手機媒體的主要宣傳模式,從而有效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宣傳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宣傳效率,降低了宣傳成本,擴大了宣傳范圍,在內容上圖文并茂,宣傳信息量大,在教育考試思想宣傳和內容宣傳方面都能達到一個理想的宣傳效果。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