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舉
【關鍵詞】 高效課堂;個性;習慣;信息;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9—0067—0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靜寂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自主探究”。要求我們不單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把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了解學生個性。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配合前行。在教學中,采用各類適宜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自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配合前進。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介入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弭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削減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現實中引出問題,使學生體味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
二、培育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重要基礎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改變“講話熱鬧的教室”為“專心彼此傾聽的教室”。只有在“專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經由教學過程讓各類思考和激情彼此交流,否則交流是不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講話,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游戲。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知道你說什么,他的神色也是很興奮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把握課堂能力的最好展示。
三、充實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學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劃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用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學習信念;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唾手可得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艱苦的喜悅。其次,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的時辰,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擬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按照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擬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1.設置提綱,指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首先展示小黑板讓學生看,明晰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自主圍繞思考題看書、找謎底,還是邊看書、邊交流、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自學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競賽方法最好,因為競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合作是一種比常識更主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世人的一種主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激情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舞激勵學生從分歧的角度去察看、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五、運用信息手段是高效課堂的主要策略
1.導入更吸引人。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前導入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注重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現代化手段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經由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宜地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思考,能使其體驗學習新知識的樂趣。
2.樂趣更易激發。樂趣是最好的教員。在數學教學中,經常呈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臺下表現出消極厭惡的情緒或自己做其他事。這種現象呈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讓未親自經歷過的學生產生樂趣。運用電教手段,可以充分表現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各類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六、培養良好的習慣,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應該使課前、課中和課后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要研究的方面還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仍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懈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立異。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