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學
[摘要]目的探討柴芍六君湯治療肝郁脾虛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肝郁脾虛型分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進行研究,根據入院單雙號分為研究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采用泮托拉唑腸溶膠囊治療,研究組采用柴芍六君湯治療。兩組患者的綜合臨床療效,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內鏡下病變程度。結果兩組綜合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均顯著下降,差異顯著(P<0.01)。治療后研究組中醫證候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1)。兩組治療后胃鏡下黏膜病變程度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改善,差異顯著(P<0.01);研究組治療后胃鏡下黏膜病變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柴芍六君湯治療肝郁脾虛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中醫證候,改善食管黏膜病變程度,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柴芍六君湯;肝郁脾虛型;反流性食管炎;泮托拉唑腸溶膠囊
在祖國醫學上,將反流性食管炎歸入“吐酸”“胃脘痛”的范疇。食管抵抗功能下降,食管黏膜抑制反流能力下降,侵襲因素增加,例如肥胖、胃酸分泌增加,損傷食管黏膜,均會導致反流性食管炎。西醫認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抗反流屏障破壞、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損害、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等有關。治療上也主要采用減少胃分泌物,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排空等。泮托拉唑腸溶膠囊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反流性食管炎,通過特異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降低壁細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患者會出現偶有頭暈、失眠、嗜睡、惡心、腹瀉和便秘、皮疹、肌肉疼痛等不良反應。柴芍六君湯具有疏肝健脾、理氣解郁的作用,我們將其應用于肝郁脾虛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中醫辨證分型脾虛肝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70例患者男37例,女33例,年齡23~68歲,平均(37.9±10.6)歲。根據患者入院單雙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研究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38.2±9.4)歲;平均病程(5.8±1.2)年;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37.5±10.1)歲;平均病程(6.0±1.4)年。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會同意。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歲,且<70歲;符合中醫肝郁脾虛型辨證分型;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無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過敏體質者,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不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哺乳期、妊娠的患者或者計劃懷孕的患者;嗜酒、吸毒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影響療效判斷的患者;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剔除中途脫落的患者,不能按照規定服藥的患者。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泮托拉唑腸溶膠囊(沈陽圣元藥業有限公司,規格:40mg*10s,H20067169)治療,每次40mg,每天1次,早餐前空腹口服。研究組采用柴芍六君湯治療。方藥組成:柴胡、白芍、厚樸各10g,黨參、白術、茯苓、海螵蛸各15g,瓦楞子30g,甘草6g。大便費力,粘滯費力者,厚樸加至15g,加檳榔15g;大便時多時少,排出不暢,加枳殼15g,大腹皮15g,合歡皮10g;便秘、排便無力,白術加至50g,枳殼10~15g,肉蓯蓉15~30g;咽痛、便干者加土牛膝15g,木蝴蝶15g;咽痛、便稀者用黃芩15g,烏梅15g。煎服,每天2次,早晚餐后30min各一次。
1.4評價方法
治療8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綜合臨床療效:治愈為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胃鏡復查顯示食管黏膜恢復正常;顯效為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小超過2/3,胃鏡檢查食管黏膜改善超過2級;有效為主要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積分減少超過1/3,胃鏡檢查食管黏膜改善超過1級;無效為達不到上述標準或者病情惡化。比較治療前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復查胃鏡,觀察病變程度變化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綜合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的分布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88.6%,對照組85.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及對照組中醫證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1)。治療后研究組中醫證候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1)。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胃鏡下黏膜病變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后胃鏡下黏膜病變程度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改善,差異顯著(P<0.01);研究組治療后胃鏡下黏膜病變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見表3。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皮疹、嘔吐、頭暈等不良不適反應。
3討論
成人的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可能與飲食習慣改變、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大等有關。研究顯示,肥胖、中老年人、精神壓力大、飲酒、吸煙是高發人群。常見的致病原因包括食管酸廓清功能下降,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壞、胃十二指腸功能障礙、妊娠嘔吐、裂孔疝等。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包括有膽汁及胃酸,其反流至食管后,作用于食管黏膜,破壞食管黏膜。但是在膽汁及胃酸反流入食管,必然先有幽門、LES功能障礙。臨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常常伴有胃炎。滑動型食管裂孔疝因可導致幽門、LES功能失調,進而導致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酸分泌增加,容易發生胃竇痙攣、幽門功能紊亂,也容易導致反流性食管炎。
祖國醫學將反流性食管炎歸入“吐酸”“胃痛”“胸痛”“痞滿”等范疇。認為其與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憂思惱怒、郁久傷肝、肝氣郁滯、脾胃為其所犯而導致。脾胃為肝氣所犯,氣機失調,肝膽郁火犯胃,胃失和降。本病雖在胃,但與肝脾的關系密切。有學者認為本病多與情志不暢、氣機郁結、飲食不節等,導致氣火濕痰血瘀互結。病變早期以肝氣犯胃、肝胃郁熱有關,中期以痰濕熱阻有關,后期以胃陰虧損或者痰瘀互結為主。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胃失和降。有學者認為飲食不節、服藥不當,日積月累,導致中焦損傷,脾胃失運化,濕熱釀生,胃失和降。抑郁寡歡、急躁易怒者,肝郁不達,疏泄不利,肝胃失和。有學者認為其與肝膽脾氣機升降失調有關。
目前中醫主要將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辨證分型,給予對應的辨證施治。本研究納入研究的患者為肝郁脾虛型。四君子湯是柴芍六君湯的基本方,功效是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同居中焦,司氣機升降。四君子湯其藥性平和對久病不愈的患者均具有較好的效果。柴芍六君湯具有疏肝健脾的作用。方中黨參及茯苓有健脾益氣的功能,柴胡及白芍有疏肝理氣、平肝柔肝的功效,厚樸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海螵蛸、瓦楞子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主要合用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疏解肝氣,升健脾氣,下降胃氣。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總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但是其對中醫證候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治療后其中醫證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柴芍六君湯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復查內鏡,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胃鏡下食管黏膜病變程度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柴芍六君湯能夠顯著改善病變程度。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中的柴芍六君湯,在基本方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具體證候,進行加減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柴芍六君湯治療肝郁脾虛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