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王新
[摘要]目的研究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對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提高的。方法將2011年4月~2014年5月人住我院的明確診斷為偏癱的患者80例分為兩組,康復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按常規治療,康復組40例除常規治療外,在患者入院不同時期開始進行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方法訓練。結果兩組患者經過8周的康復訓練后,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方法訓練在感覺方面、平衡能力、肢體痙攣、廢用綜合征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提高。結論通過不同時期開始進行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訓練方法有利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整體提高,從而減輕和降低偏癱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關鍵點控制;支撐面;腦卒中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腦卒中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國腦卒中的年發病率約為217/10萬,且發病后偏癱的發生率高達50%~70%。偏癱患者對家庭及社會都是沉重的負擔,因此早期診斷有效的治療對降低腦卒中患者偏癱及偏癱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我院康復科通過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訓練方法提高偏癱患者整體肢體功能,從而減輕和降低偏癱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初步的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4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明確診斷為偏癱的患者,經納入及排除標準篩選后80例入選,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52.4±13.3)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54.7±11.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變性質、病情程度及康復介入時間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由腦出血、腦梗死、顱腦損傷等病因引起的偏癱,經CT或MRI確診,且初次發病,經神內科、腦外科處理后生命體征平穩,轉入康復中心的患者,且無其他顯著影響康復的并發疾病。排除標準: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惡性進行性高血壓,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等的患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神經病學體征不再進展48h后開始接受神經常規藥物治療和常規康復訓練,兩組患者功能訓練均由有經驗的治療師執行包括良肢位擺放,運動療法(主要為Brunnstrom及Bobath方法)治療45min/次/d,同時配合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有針對性的不同時期存在關鍵點及支撐面控制調節訓練20min/次,2次/d。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方法訓練包括:(1)軀干中心部關鍵點控制:大致在第8胸椎高度的胸廓所在面。端坐位下首先評定是否獲得身體中心部的穩定性。然后在重心移動側骨盆產生抗重力伸展活動的翻正運動。再自律性產生重心移動側肩胛帶上舉,前方牽伸、上方旋轉。然后重心移動側骨盆與軀干出現前方旋轉,在對稱胸廓稍上舉同時出現生理性右方旋轉。自律性產生頭頸部旋轉、鼻尖稍向對側的反應。大腿部反應有:重心移動側大腿由髖關節伸展運動而負重、對側髖關節負重減少方向的自動姿勢張力調整。負重側軀干產生前方旋轉,負重減少側軀干及骨盆稍向后方旋轉。治療師可由身體感受到它的自律性反應在正常人表現為共同的運動模式。(2)近端部的關鍵點訓練簡稱為PKA。這相當于頭頸部、肩胛帶、上臂、大腿,在尋求近端部的穩定性時使用。表示與頭頸部、上肩、軀干相關的簡稱HAT的確切動態排列,這在步行運動中保證下肢平衡上很重要。(3)遠端部的關鍵點控制訓練簡稱DKP,這相當于手、前臂、足、小腿。尤其是手掌、手指、足底、足趾存在許多感覺器官故在調整身體對線的同時,為適應外環境也要在DKP進行可感受及導入各種感覺的治療。(4)調整肌纖維提高肌肉活動訓練:關鍵點作用之一是由此調整好肌纖維沿抗重力的方向走行,易于收縮而從生物力學進行正常位置的再排列,在此基礎上引入運動則更易于肌肉活動。治療師應用自己的手力用關鍵點對因弛緩被重力牽拉的肌纖維予以重新調整排列,使肌梭處于易啟動狀態。(5)不同時期支撐面的改變對肌張力調整訓練:支撐面是人與環境的向心性信息的相互作用中從功能上支撐身體的面,主要是本體感覺參與,同時知覺與識別也有參與。不同時期支撐面的改變對肌張力調整起很大的作用,如弛緩期患者支撐面要大,要穩定等。
1.3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均在開始康復訓練前和治療8周后,采用FugI-Meyer評定方法、FMA評定運動功能,平衡功能用Berg平衡量表(BBS)評定,功能性步行分級FAC評定步行能力,所有評定由一治療師來完成。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8周的康復訓練后,FMA評分,FAC評級和BBS均較治療前提高(P<0.05),但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3。
3討論
腦卒中發病后最常見的功能障礙就是偏癱,我康復科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對患者康復預后及生活質量方面具有很大意義。關鍵點控制:關鍵點與關鍵區是同義詞,關鍵點是在調整姿勢張力的同時可促進更正正常姿勢反應及運動的身體部分。支撐面:是人與環境的向心性信息的相互作用中從功能上支撐身體的面。論述了關鍵點的控制、支撐面、關鍵點對線、對照點、穩定點等意義與作用及與促通關系。展示了重新獲得關鍵點的穩定對腦卒中患者由于腦功能損傷,加上各種反射活動的異常,形成了異常的運動模式改善,通過不同時期開始進行通過關鍵點控制與支撐面改變的方法訓練有利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整體提高,從而減輕和降低偏癱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