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敏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血清肌鈣蛋白T(cTnT)、心肌酶及白介素-6(IL-6)聯合檢測對慢性心衰患者的作用。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于我院選取56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再選取5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行cTnT,心肌酶及IL-6聯合檢測,分析其臨床作用。結果研究組cTnT、CK、CK-MB、AST、LDH及IL-6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在cTnT、IL-6檢測指標方面,NYHA心功能Ⅲ級與Ⅳ級患者異常檢出率均較高,后者略高于前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心肌酶檢測指標方面,NYHA心功能Ⅲ級與Ⅳ級患者異常檢出率均較低,后者明顯高于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正常健康人相比較,慢性心衰患者cTnT、心肌酶及IL-6水平明顯增高,且隨著心功能等級的嚴重程度而增加,這對其臨床診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慢性心衰;血清肌鈣蛋白T;白介素-6;心肌酶;聯合檢測
慢性心衰全名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該病是因各種誘因引發心房負荷超標,致使心肌損傷,從而無法有效的供應心排血量,最終導致心臟受損。目前,針對該病的治療尚無治愈的可能,但及時開展有效的診治措施,可以很好地控制癥狀,改善預后,延長生存期。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研究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體檢者分別行cTnT、心肌酶及IL-6聯合檢測,并予以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納入的112例研究對象,其中56例為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研究組),另外56例為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正常人(對照組)。研究組:男36例(64.29%),女20例(35.71%);年齡44~80歲,平均(62.2±5.4)歲。對照組:男33例(58.93%),女23例(41.07%);年齡45~78歲,平均(61.9±5.8)歲。并且,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臨床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研究組患者均經臨床證實為慢性心衰,且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31例、Ⅳ級25例;(2)對照組健康體檢者既往均無心血管疾病史,且相關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3)兩組均為成年對象,且年齡≤80歲,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力衰竭者;(2)認知障礙及老年癡呆者;(3)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3檢測方法
入院后次日清晨,兩組受檢對象均經靜脈采血3mL,行3000/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送檢,宜24h內完成檢測。cTnT采用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檢測,選用美國美德科學技術公司的試劑進行測定;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選用北京九強公司的試劑進行測定;IL-6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選用北京大可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試劑進行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檢測結果分析
研究組cTnT、CK、CK-MB、AST、LDH及IL-6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研究組不NYHA分級患者各指標異常檢出率比較
在cTnT、IL-6檢測指標方面,NYHA心功能Ⅲ級與Ⅳ級患者異常檢出率均較高,但后者略高于前者,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心肌酶檢測指標方面,NYHA心功能Ⅲ級與Ⅳ級患者異常檢出率均較低,但后者明顯高于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其心力衰竭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慢性心衰,這已成為威脅我國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心衰是由多種誘因而導致心室泵血功能障礙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這也是各種心臟病晚期的共同結局,再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如炎癥損傷、內分泌失調、基因表達異常等),進而發生心室重構又加重心肌損傷,從而使其心功能進一步惡性,加重病情,致使嚴重后果的發生。針對如此棘手的疑難雜癥,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這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對慢性心衰患者,采用cTnT、心肌酶及IL-6聯合檢測進行研究分析。眾所周知,cTnT是心肌受損的特異性標志物指標之一,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極低,往往不足0.2μg/L,一旦心肌受損后,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水平急劇上升,且隨受損的嚴重程度而不斷上升,持續時間長,特異性較高,易于檢測。據相關資料顯示,WHO指出局部心肌缺血,其壞死細胞中的心肌酶就會大量的釋放到血液中,故血液中心肌酶的含量水平就會急劇提高。因此,可將心肌酶譜中的CK、CK-MB、AST、LDH水平作為診治慢性心衰的標志物指標之一。有報道稱,當機體處于缺血缺氧的情況時,為降低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IL-6的合成就會增多,對機體的炎癥狀態進行免疫調節,并且IL-6還能抑制心臟乳頭肌收縮功能,且這種抑制是以可逆的方式、劑量依耐性進行,在早期心肌肥厚中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56例慢性心衰患者cTnT、CK、CK-MB、AST、LDH及IL-6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56例健康體檢者(P<0.01),這提示慢性心衰患者的這些指標明顯異于常人,對早期篩查有重要意義;且cTnT、IL-6指標對研究組患者的異常檢出率均在90%左右,而心肌酶CK、CK-MB、AST、LDH指標的異常檢出率相對較低(約在50%左右),這提示cTnT、IL-6特異性較高,從而說明cTnT、IL-6的釋放與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炎癥有關。但是,整體來看,這些指標對NYHA心功能Ⅳ級患者的檢出率均高于Ⅲ級患者,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越嚴重,其cTnT、心肌酶及IL-6水平就越高,這對其病情的臨床診治及預后評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血清中炎性細胞因子濃度的升高與血清肌鈣蛋白T濃度的升高一致,這說明心功能與細胞因子的濃度密切相關,也是反映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還需進一步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來予以證實。
由此可見,cTnT、心肌酶及IL-6聯合檢測可以在慢性心衰的早期診治中,發揮協同互補的作用,為其臨床診治提供指導意義,具有較高的推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