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覽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意見》指出,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以下簡稱“三區三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策。
《意見》提出,中央統籌,重點支持“三區三州”。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新增脫貧攻堅項目、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用于深度貧困地區。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加大項目布局傾斜力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力度,加大生態扶貧支持力度,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社會幫扶力度,集中力量攻關,構建起適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
(欣 華)
日前,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項目已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查和驗收委員會竣工驗收,標志著國家五大基礎信息資源庫之一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已率先建成并投入應用。目前,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已存儲包含13個數據項的有效人口信息13.99億,其中7項數據的采集率達100%,初步實現了對我國人口基礎信息的統籌管理。
據了解,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已在民政部異地婚姻登記、低保救助,人社部社保發卡、養老保險管理,衛計委跨省醫保辦理,教育部學籍網絡查詢等基礎業務工作中廣泛應用,累計提供各類共享服務9.52億次。
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是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的國家數據庫,通過共建單位的多源校核,保證了全國人口信息的一致性、準確性、完整性、權威性。
(劉奕湛 程士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目前中國傳統村落達4153個,通過5年的努力,得以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保護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具備基本的安全防災能力,傳統村落將進入復蘇階段。
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司長盧英方近日在貴州雷山縣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上表示,下一階段保護發展任務將以復蘇傳統村落為重心,在加強保護的同時,更要重新激發其發展活力,推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得到繼承弘揚。
此外,住建部還將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動態監測管理信息系統,開展監測檢查,發布監測報告,并公布監測結果。對保護價值受到嚴重破壞,或失去保護價值的村落給予警告或退出處理。
(李黔渝)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負責人尤艷馨日前介紹,2017年中央財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規模497億元,截至目前已經下達390億元。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5億元,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5億元,主要用于31個省區市土壤污染防治,新啟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
此外,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億元,重點支持南水北調沿線及重點水源地周邊,主要用于農村污水垃圾處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從2008年啟動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435億元,到2017年年底,預計可完成整治村莊約12.9萬個,受益人口近2億人。
(高 敬)
從全國耕地保護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目前,全國共劃定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超過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15.46億畝保護目標,并全部實現上圖入庫、落地到戶。特別是城市周邊劃定保護比例由45%上升到60%,與森林、河流、湖泊、山體等共同形成城市生態屏障,成為城市開發剛性約束的實體邊界。
近年來,我國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全力推進,逐步形成以“土地整治+”為主要方向的新工作格局。各地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全國建設占用耕地1560萬畝,同期補充2259萬畝,實現了占補有余,95%以上建設用地實現耕地先補后占。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8億畝,新增耕地2400多萬畝,整治后的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到2個等級,農田產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糧食產能約440億公斤。
據了解,各地完善落實征地補償政策,普遍做到3~5年調整提高1次征地補償標準。搭建了全國征地信息公開共享平臺,做到征地批前、批準、實施信息全覆蓋。14個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及近百個貧困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55個,650多萬農民受益。
(郁靜嫻)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水利部近日聯合宣布,12月1日起,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陜西等9省(區、市)將開征水資源稅,這是繼去年7月1日我國在河北率先試點水資源稅后,改革試點首次擴圍。
此次水資源稅改革擴圍,一個重要原則是稅費平移,總體不增加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但按不同取用水性質實行差別稅額,地下水稅額要高于地表水,超采區地下水稅額要高于非超采區,超采區取用地下水稅額加征1至4倍;對超計劃或超定額用水加征1至3倍;對特種行業從高征稅;對超過規定限額的農業生產取用水、農村生活集中式飲水工程取用水等從低征稅。同時,辦法規定了限額內農業生產取用水免稅、對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免稅等六種稅收減免情形。
(韓 潔 郁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