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超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經濟體制改革注重供給側的新形勢下,十八屆五中全會和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均提出了“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方向。同時,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路徑是多種多樣的。
1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功效表現
1.1 能更好的推進農業發展模式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推進農業創新發展。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特別是合作社聯合社作為一個組織,在與農戶、種糧大戶自愿、互贏的基礎上,能夠開展更大面積的實施農業植保新技術、新產品,實現科研成果、新藥械、新型農藥更短時間、更大面積的見成效,并能夠更好的和科研機構、企業合作,實現強強聯合發展。F縣農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有39個成員單位,68個機防隊,社員1360名,年服務面積達到60萬畝次,其服務網點遍布全縣,可以隨時為廣大農戶做好專業化防治的服務工作。近年來,該社在專業化防治中使用的有植保無人機、水旱兩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3WD-16噴桿式噴霧器等一些植保新藥械。該社還與安徽全豐瑞美福聯合建設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無人機培訓基地,組建植保專業化服務大隊,把植保服務范圍向周邊市縣延伸,并輻射到山東、上海等地,通過強強聯合,增強了合作社發展的可持續性。相比之下,單個農戶或依靠行政部門推進都具有更多的弊端。
1.2 合作社實行統防統治,能夠更好的推進“三安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要部署。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F縣的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的一些做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該社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統一組織貨源,科學選藥,全部施用無公害生物農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用藥,由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確定使用農藥的品種和施藥量,相對于農戶自己施藥來說,可以有效的減少了農藥疊加使用,減少了用藥次數和用藥量,2014年該社實施小麥、水稻統防面積4萬畝次,按畝均減少用藥1.5次。以上做法,可以更有效的避免盲目施藥、過度用藥的危害,更好的減少農藥的殘留,更好的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
生物農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由機手規范噴灑農藥、較少次數的噴灑農藥等,能夠更大限度的減少施藥過程中農藥和天氣對施藥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推進農業生產人員的生產安全。
同時,無公害生物農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以及該社統一培訓農藥噴灑技術人員,建立嚴格的農藥噴灑制度,能夠更大限度的減少了農戶家庭式施藥后隨意傾倒農藥殘夜、丟棄農藥包裝物對環境的損害,更好的推進生態環境安全。
1.3 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共享發展。實施植保合作社服務可以增加合作社內部工作人員工作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勞務收入。據統計,該社的社員戶均收入和一般農戶戶均收入相比,2010年多收入2100元,2012年為4500元,2013年為5000元,2014年為5800元。科學規范的植保服務能夠更高效的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產量,減少成本,增加農民收入。2014年,該社實施小麥、水稻統防面積4萬畝次時,畝均減少用藥1.5次,節約防治藥費12元;減少用工0.8個,降低人工成本40元;畝均增產10%,麥、稻二季畝增收200元。統防統治模式下,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由植保專業合作社受托統一實施,農民能夠更大限度的從農作物的管理上解放出來,從事其他工作,獲得更多的收入。
2 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2.1 一些農戶對植保統防統治的認識不足,不愿加入。該合作社雖然在近年來發展的形勢不錯,但和發展潛力和該縣的農戶、農田狀況來看,其已經取得的成果比例還是較小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很多的農戶還是傳統的種田意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也不愿意單獨接受植保合作社的統防統治服務。
2.2 合作社的運行還不夠規范。特別是一些終端的加盟合作社,在自身業務發展上、在遇到農戶的不理解、不接受等情況時推進的積極度不足,甚至還有其他的違規的操作。
2.3 機手的流動性較大。機手的工作是季節性的工作,在特定時間段內有工作可做,有收入。如果單從單位工作量所獲得的收入來看,收入不算低。但如果他們不再從事其他工作的話,年均收入是較低的。所以多數機手是兼職的,有的還是離開本地打工,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季節并不一定有時間、有意愿回來。
3 關于植保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
3.1 完善制度,規范管理。該合作社聯社在成立時已經依據合作社法,結合該社實情制定了社員管理制度、機防隊作業制度、事務公開制度、機械維護管理制度、安全用藥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收費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12項管理制度,并由該社全體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同時該社還有完善的組織機構。所有這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在實際執行中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的完善,與時俱進,使合作社管理更加規范,合作社的發展更快更好。
3.2 加強宣傳和培訓,擴大統防統治在農戶中的影響,提高機手的水平和人力儲備,提高合作社成員自身的科學種田水平。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和精通藥械維修的技術人員在農閑時期給各社員、機手和種田大戶給他們分析農業的現狀和以后的發展趨勢,傳授科學種田技術和藥械的維修維護技術;通過邀請和組織農業科技人員下鄉進行科普趕集活動,宣傳農業科技知識和統防統治來擴大統防統治在廣大農戶中的影響;通過組織社員和種糧大戶實地觀摩,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統防統治的益處,更加相信專業化統防統治。
3.3 提升全程服務,實地指導。一是依據縣植保站的病蟲情報,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針對病蟲發生情況,進行病蟲防治技術培訓,并把病蟲防治技術資料印發到各成員社和機手手中,同時通過編發病蟲防治手機短信、電子郵件來指導他們進行病蟲防治。而且,作為一種宣傳,可以組織人手在街頭、村頭張貼宣傳病蟲防治的宣傳單,一方面宣傳合作社的科學做法,一方面也可以引導農戶科學的、及時的防治病蟲害。二是在防治適期內,組織農技人員分赴各鄉鎮的機防隊作業區,實地督查和現場指導各機防隊的專業化統防統治,同時為他們解決臨時遇到處理不好的病蟲防治和藥械維修的技術難題。三是防治結束后,組織農技人員到各機防區抽查防治效果。防治前、防治中、防治后把各成員社和機防隊的統防統治的具體情況做詳實記錄,并保存在案,做為年終考核各分社和機防隊的一個重要指標。
3.4 進一步明確責、權、利之間的關系,按照市場化模式運行,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活力。合作社聯社與該社的成員單位、機防隊員、社員之間通過合作社章程、制度和協議按照市場化原則,依據各成員單位、機防隊員的交易量和服務量進行分紅和返利,各成員單位的植保機械和機防專隊員可以有償調配,資源共享,風險共擔,降低成本,提高合作社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使合作社的發展更具活力。
3.5 強強聯合,增強合作社發展的可持續性。與一些高校、科研機構、植保產品供應單位聯合發展、聯合建設,通過強強聯合,不斷提高合作社服務的科技含量,提升質量品質,增強了合作社發展的可持續性。
2016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要求:“在改革中,市縣一級要注意配足力量,創新工作方法,把精力集中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要總結各地創造的新鮮經驗,發揮好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F縣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的情況可以看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多種措施,樹立誠信,強化品牌意識,加速打造品牌戰略,讓植保植保統防統治走進千家萬戶,打通推進農業現代化、踐行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