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剛
[摘 要] 主要研究大棚辣椒提前早熟豐產栽培技術,從選種、催芽、定植等方面,對大棚辣椒提前早熟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大棚辣椒 提前早熟 豐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55-01
大棚栽培辣椒成熟期更早,和露地栽培相比可提前成熟一個月,淡季上市,價格更高,產量更多,畝產可達5000kg,畝產值超過一萬,研究并推廣大棚辣椒提前早熟豐產栽培技術,是菜農增收的有效措施。
1 品種處理
1.1 選種
選擇矮株、低坐果位、耐寒、耐弱光、耐濕、長勢旺盛的品種,如贛椒1號、早雜2號、早豐1號等,種子用量50g/畝左右。
1.2 晾曬浸種
選種之后先晾曬兩天,促進種子發芽,提高活力。5-6倍種子量50-55℃溫水中浸泡種子15min,攪拌至溫度下降到30℃,靜置12h以上,殺死種子攜帶病菌,吸足水分后,撈出種子,包裹紗布,覆蓋濕毛巾。
1.3 催芽
控制溫度在25-30℃左右,每天沖淋溫水,翻動種子包均勻受熱,清水淘洗,4-5d后,胚芽露白,準備播種。
大棚栽培提前旱地20-30天,2月份上旬定值,苗齡90天以上,胚芽至少兩個左右分支,帶大花蕾,確保定值后能夠快速開花結果,10-13cm,莖粗0.3cm以上,6-8片葉,矮壯、厚葉為壯苗。建議營養缽育苗,避免起苗傷根。
2 定植
2.1 建棚
提前25-30天覆蓋棚膜,大棚寬4m,高1.8m左右,長度不超過30m,避免距離過長影響通風降溫。坐北朝南方向,東西向延長,接受最多太陽輻射,偏西南10°左右,更好的接收下午陽光,吸收更高熱量,提高夜間地溫。
2.2 整地
辣椒對土質無嚴格要求,適宜種植在微酸、高地勢、干燥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塊,砂土、沙壤土最佳,提前深翻土地至少25cm,暴曬、冰凍殺蟲,改良土壤,消滅病蟲害,定植前15d左右施基肥,三犁兩耙整地,地表、棚面噴灑綠享2號、多菌靈殺菌,開中間溝,寬40cm,深25cm,兩邊整1.5m寬畦,保持畦面土層松軟綿細,清理草根、雜物。兩側各開寬、深各30cm邊溝,兩畦三溝,鋪地膜,前10-15天扣棚膜封閉,提高地溫棚溫。
2.3 施肥
大棚辣椒長勢旺盛,需要適當增加施肥量,定植前施加腐熟豬牛糞、土雜肥等有機肥,確保營養全面,肥力有效,并加施45%三元復合肥30kg,尿素15kg,氯化鉀10kg基肥,基肥施量應該占到總施肥量的60%以上,追加50-80kg枯餅或100kg草木灰,肥效更佳。
2.4 定植
定植要求辣椒須根和子葉平行,子葉和畦向垂直,方便根系在畦向兩側生長,并根據椒苗的長勢進行分級,從大到小按序定植,小水點蔸,減少地溫損失,水中加多菌靈-辛硫磷600倍液殺蟲。選擇天氣晴朗無風,溫度較高的上午定植,下午封閉大棚升溫,防止下午定植液體蒸發,椒苗莖葉凝結水珠導致病害。大棚內光線強度不高,濕度大,定植密度盡量小,避免過密導致徒長落花或誘發病害。可以選擇寬窄行間隔、相鄰兩行交錯品字形定植方法,每畝3500株。
辣椒苗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需要根據溫度、天氣、保濕情況選擇合適時機揭薄膜,三天后膜兩頭通風,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5天后拆除薄膜,練苗,活棵后及時防治病蟲。
5 田間管理
5.1 溫度管理
定植后一星期內保濕為主,棚外溫度在20℃左右時,棚內溫度可上升到40℃,晴天控制膜內溫度25-30℃,夜間溫度不低于16℃,根據長勢判斷是否需要覆蓋小拱棚薄膜,同時加強排水,及時澆水。
5.2 采果管理
鮮椒適時采摘,成熟一批之后及時采摘,避免養分過多消耗,占用結果時間,影響抽發新枝和新花開放與結果,晴天采摘,5-7d采摘一次,采摘同時及時追灰,破膜施加人畜糞、磷鉀肥。
5.3 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害主要有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害三類,常見病害有猝倒病、青枯病、壞死病等,蟲害以蚜蟲、棉鈴蟲為主,可噴氯氰菊酯1000倍液+大功臣3000倍液,或三唑靈400倍液。
結語
近些年國家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對農村新技術扶植力度較大,大棚種植技術快速推廣,研究并引入大棚辣椒提前早熟豐產栽培技術,對菜農增收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