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幫春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紹了玉米對養分的需要量,概述了玉米不同生長時期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的特點,如何為玉米測土配方施肥,玉米施肥技術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玉米 需肥特點 施肥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96-01
施肥是玉米獲得高產、提高玉米質量、降低生產技術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富縣常年種植玉米面積5300畝,占全縣總耕種面積的46.5%,準確掌握玉米種植技術和施肥水平,是玉米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1 養分需要量及需肥特點
玉米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多種礦質營養元素,整個生育期玉米對氮的吸收最多,其次為鉀,磷居第三位,磷素和鉀素的供應均對玉米的產量有顯著影響,鉀素的影響大于磷素的影響。一般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鉀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48∶0.8。玉米對微量元素吸收特點:玉米微量元素的需要量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一般認為,玉米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的臨界值為:每千克土壤含有效鋅0.6毫克,易還原錳100毫克,水溶性硼0.5毫克,含量低于臨界值的土壤,施用相應的微肥都會獲得良好的增產效果。微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基肥,根外噴施,浸種或拌種。玉米葉子在生長中積累的鈣、鎂、錳占整株中該元素總量的50%以上。
2 施肥技術
2.1 基肥和種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但在有機肥不足的情況下,也可補充一部分無機肥,特別要增施磷肥,可利用秸稈直接還田作玉米基肥。
基肥能以肥培土,以土培苗,為玉米發根、壯苗創造條件。基肥是以有機肥為主,肥效持久,分解過程中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養分需要,防止后期脫肥,還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機質腐爛時釋放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玉米葉片光合效率。基肥的養分含量豐富、全面、除含氮、磷、鉀三要素以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促進玉米增產。
基肥的施用方法:水富縣一般采用塘施和條施,但在基肥較多的情況下,可撒施后翻耕入土,達到土肥相融,培肥地力的目的。
2.2 追肥
2.2.1苗肥和拔節肥。苗肥的作用是提苗,拔節時施用的肥料叫壯稈肥,達到苗齊苗均苗壯,也有一定促進雌雄穗分化的作用。應早施,看苗施。特別是采用中早熟及早熟品種的夏玉米和秋玉米,施用壯稈肥,增產效果顯著。一般在4-5葉時結合間苗定苗,每畝施用尿素10斤左右。拔節肥又叫攻稈肥,其作用是既促進莖葉生長又能滿足幼穗分化的需要,既能使葉茂稈壯又不生長過旺,發生倒伏。施用時間一般在拔節期。
2.2.2穗肥和粒肥
穗肥的作用在于保持葉面積達最大值后,有一個較長的穩定階段,使葉片不過早落黃,延長功能期,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穗大粒多產量高。約在抽穗前10-15天左右,當植株出現大喇叭口時每畝可追施20-30斤尿素。玉米(特別是春玉米)開花授粉后,可適當補施粒肥,粒肥的作用在于防止后期脫肥早衰,養根保葉,促進籽粒飽滿,減少禿尖長度,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粒肥主要施用速效氮肥,也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粒肥用量約占總用肥量的5%。
2.2.3施用微肥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般不缺乏,但在酸堿度過大的土壤中或有機肥少、以氮化肥為主的地區,易出現缺微素癥。適量施用微肥,可以提高產量。鋅肥的用量因施用方法而異。基施用量以硫酸鋅15~30kg/hm2為宜;以0.02%~0.05%硫酸鋅溶液浸種12~24h,能明顯提高玉米發芽率和增產;拌種時1kg玉米種子用2~3g硫酸鋅加少量水稀釋后與種子拌勻即可;葉面噴施用0.05%~0.10%硫酸鋅溶液,于苗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均可噴施,但以苗期和拔節期噴施效果較好。硼肥作底肥,可用硼砂22.50~51.75kg/hm2或硼鎂肥375kg/hm2,浸種時用0.01%~0.05%的硼酸溶液浸12~24h。
總結
水富縣對玉米的施肥經驗是以“兩頭重,中間輕”的施肥方法,也就是指重施基肥和重施攻穗肥,輕施苗肥和攻稈肥。總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底肥,輕施苗肥,巧施攻稈肥,重施穗肥,酌施攻粒肥”。以上是筆者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能以此提高本地的玉米產量。
參考文獻
[1]劉德江,李青軍,高偉等,施肥對玉米養分吸收利用、產量及肥料效益的影響 [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4):56-59.
[2]謝佳貴,張寬,王立春等,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J].高效施肥2008(10):17-20.
[3]陳憲軍,張瓊,張景霞,等.玉米施肥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08(4):13.
[4]武芳,劉軍平.玉米施肥技術要點[J].中國農技推廣,2000(4):37.
[5]尹梅,王貴寶,蘇帆,等不同磷鉀水平下云南旱地玉米產量和養分吸收利用研究 [J];高效施肥2014(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