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海
農機的安全水平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會影響農機化事業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必須時刻關注農機的安全監理,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機安全監理機制,扎實推進農機監理工作,提高農機安全水平。
1 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盡管全縣的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但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宣傳教育存在的問題。“三差一低”現象非常明顯。所謂“三差一低”就是拖拉機安全性能較差、車況較差、作業環境較差、農民機手文化水平較低。價格便宜的拖拉機安全性能確實較差;絕大多數的拖拉機在山區搞運輸,鄉村道路條件較差;農民機手文化水平絕大多數為初中文化,法律意識、安全常識、維修知識、駕駛技術、應急措施等能力較低。
1.2 農機部門上道路權受限,制約了農機監理工作
農機執法缺少法律依據,農機監理法律規范存在缺失和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只規定拖拉機該誰管,卻沒有如何管、怎樣管的實施細則;只賦予了農機部門對拖拉機實施牌證管理的行政許可權,卻沒有對該許可項目進行監督檢查的職權,監督手段嚴重缺失,對路查權、扣車權的規定不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實施后,給農機監理工作造成困難,不干是不作為,干了可能又是亂執法,農機主管部門和公安交警部門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管理上的相互配合缺乏有效配合合作機制,還遠沒有形成足以震懾違章的合力。鄉村道路、城鄉結合部疏于安全管理,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管理,面臨公安、農機管理出現“真空”狀態,違法載人,無牌行駛、無證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助長了無牌無證、不按時參加檢審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形成了安全隱患,嚴重制約了農機監理的大發展。
1.3 監管職責存在的問題。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農業主管部門是農機行業的主管單位,道交法賦予的四大職責,沒有賦予農機部門上路執法的監管職責。農機部門沒有上路執法權限,出現了監管缺位。拖拉機管理資源未能與交警共享,導致交警糾違處罰落不到實,拖拉機駕駛人無處交納罰款,安全隱患較為突出,農機安全員形同虛設,并多數為兼職,履行的主要工作任務不在安全上,基于多種原因安全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
1.4 農機監理裝備經費不足。按要求,農機安全監理大隊本應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檢測、事故勘察儀器以及辦公自動化設備,但因經費不足,沒有到位,尤其是沒有配置檢測設備,檢驗人員靠肉眼、憑經驗進行檢測。監理裝備的不足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監理規范化建設和農機工作效率的提高。
2 解決以上問題應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2.1 健全完善農機安全監理法規
健全完善法規是農機安全監理工作改革的前提,分析農機安全監理體制存在的缺陷與問題,歸根結底是法規不完善,法規覆蓋面不夠專門和詳細,還存在很多空缺,農機安全生產標準不健全,給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帶來許多困難。要構建立足防范、長效監管、操作性強的農機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為農機安全管理提供法制保障,將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保證農機安全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和持續改進,使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環境不斷改善。各地要在嚴格執行國家現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基礎上,結合各地農機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加快制定與之相配套的規范性文件,并積極推動地方立法,著力解決本地區農機安全的突出問題。
2.2 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工作
本著“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目的,深入鄉村,宣傳安全法規知識,將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深入到學校、家庭,并通過宣傳板報,發放宣傳材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內容豐富、淺顯易懂、形式多樣的方式,大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的知識,擴大宣傳效果,營造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同時,取得與交警的支持與配合,聯合執法,建立一個“警監”共建農機安全生產體系是目前解決農機監理上路執法和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的保證,并主動與各鄉政府及各村村委協調好,積極配合搞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農機監理人員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上,樹立“以民為本,為民服務,幫民解難,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觀念,增強服務意識,要為農機手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主動走村入戶,開展送檢送審,積極幫助機手解決困難和問題。通過農機監理人員的服務,增進執法人員與機手間的感情,促進新形勢下農機安全監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3 完善法規,明確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執法主體地位
對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實行“三定”和登記管理。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農機安全監理執法人員管理辦法,縣監理機構的負責人由上一級監理機關任命。建立起一個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義務與權利相協調的高效、廉潔、可靠的農機安全監理網絡,為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民群眾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要爭取政府資金上的支持,搞好監理裝備,加大監理工作方面的宣傳,爭取得到政府領導的重視和農民的理解。監理執法人員自身要堅持學法、懂法,增強法制觀念,要認真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實施條件,《行政許可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農業部41號、42號、43號令及2個規范,吃透精神,掌握要義。
2.4 要強化質量,優化安全性能。要加強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管理,提高產品安全標準與科技含量,優化產品安全性能。同時,應根據實際,完善農機具強制報廢制度,減少安全生產隱患,確保農業機械技術狀態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