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莉
1 伏牛白山羊種質資源現狀
伏牛白山羊是河南省省級保護畜禽品種。占全省羊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六分之一,目前已取得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伏牛白山羊屬于肉皮兼用型品種。該品種成熟早,繁殖率高,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耐粗飼,易管理,肉質好,板皮大而致密,抗拉力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引進薩能奶山羊、波爾山羊改良伏牛白山羊,在提高生產水平的同時,也給伏牛白山羊品種資源保護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使其在數量和分布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交通方便的鄉鎮幾乎看不到純種伏牛白山羊。伏牛白山羊雖然生產性能不如引進品種,但良好的肉質和特殊的產品風味是引進品種所不及。尤其伏牛白山羊稀有特異基因具有較高的育種價值,一旦消失,則不可復得,一旦保住,則受益無窮。因此,明確保種的指導思想,制定保種目標,突出保種重點,采取必要的組織和技術措施,開展行之有效的保種工作,對我縣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品種資源的持續利用以及保持良性的生態平衡都具有重要意義。
2 指導思想和保種目標、保種等級
2.1 指導思想
根據內鄉伏牛白山羊分布情況,明確劃分保種區域,突出保種重點;以科技為依托,在政策、資金支持下,規范完善伏牛白山羊保種場,開展保種技術和方法的研究,以更有效地保護好伏牛白山羊;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伏牛白山羊的開發力度,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以利用促保種,提高伏牛白山羊保護的整體水平。
2.2 保種目標
2.2.1盡量減少保種群的遺傳漂變和近交,最大限度地保存伏牛白山羊的群體數量和優良特性。
2.2.2保種場籌建500只核心群承擔創新品系的培育,培育體大、高產、早熟、抗逆和綜合五個品系。品系的平均水平達到本品種的頂級水平。
2.2.3建立二級保種群保種村,保種羊存欄達到2000只,體長胸圍分別有所提高百分之五,日增重50克。屠宰率達百分之五十八,保持高繁殖率和高品味的肉質。建立三級保種群1萬只。
2.2.4修訂2004年內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的伏牛白山羊質量標準體系標準,對山羊的選優淘劣,使伏牛白山羊品種的繁育走上保種化、等級化,達到優質優價。
3 保種區域布局及規模
根據內鄉特定的地型和地貌及伏牛白山羊存欄分布情況,劃定七里坪鄉、板場鄉、夏館鎮、馬山口鎮、赤眉五個鄉鎮為伏牛白山羊保種區。劃定核心保種戶,確定保種核心群2000只規模。
4 保種重點
4.1 對已劃定的保種區、保種場進行封閉管理,堅決杜絕外來品種的進入。
4.2 對伏牛白山羊保種場的種羊,計劃在保種場采用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保種飼養,并開展伏牛白山羊的提純復壯;對保種區的伏牛白山羊建系譜檔案,普及伏牛白山羊的選種選配技術。
4.3 廣泛宣傳,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等多種形式,開展伏牛白山羊保種工作重要性的宣傳,開展伏牛白山羊養殖優惠政策的宣傳,提高大家對伏牛白山羊肉嫩、肉細、肉香等優點的認識,提高對這一稀有品種需要保護的認知,喚起廣大群眾飼養伏牛白山羊的熱情。
4.4 加強培訓,傳授技術。針對伏牛白山羊生產特性,組織技術人員撰寫培訓教材,組織保種村群眾,做好選種育種、飼養管理、疫病防治、建立檔案等技術培訓工作。定期不定期進入伏牛白山羊保種區進行實地指導,針對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4.5 建立健全保種區、保種戶、保種場的系譜檔案資料。
5 保障措施
5.1 保種工作屬政府行為。它是一項投入大而短期不能見到經濟效益的系統工程,需要縣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把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內鄉縣畜牧發展總體經濟規劃,并給予長期的資金扶持,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促進我縣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事業的發展。
5.2 在伏牛白山羊保護中,以保護伏牛白山羊群體和遺傳多樣性為原則,采取保種場和保種區選育相結合,采用政府獎勵、企業運作和開展群眾性的保種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以伏牛白山羊保護場為中心,以保種區為依托的資源保護體系。
5.3 明確劃分保種等級和區域,實施原地保存,保種區內嚴格控制引入外來畜禽品種。對種畜禽實行建卡登記管理,搞好宣傳培訓,普及種畜禽選種選配及培育技術。
5.4 加強領導,健全隊伍。一是成立專門技術小組,負責制定保種方案,建立健全飼養、繁育、測定等各項技術規程和質量管理制度,確保伏牛白山羊保種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加強保種技術隊伍建設,做好種質鑒定、性能測定和品種登記工作。
5.5 建立長效保種機制。一方面,采取保種場保種、保護區保種、群眾性保種的多元保種形式;另一方面,要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經濟利益為紐帶,建立長效保種機制。要在打造伏牛白山羊品牌、經濟開發利用上做文章,挖掘伏牛白山羊資源潛力,使內鄉縣真正成為伏牛白山羊永久的原種庫、基因庫,使伏牛白山羊成為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6 進度安排
第一步:第一年年底前重新劃定伏牛白山羊保護區,并開展宣傳培訓,讓廣大群眾自覺參與保種工作。
第二步:第二年規范完善伏牛白山羊保種場的核心保種群的重建,核心群存欄種羊達500只;并在七里坪、夏館、板場、馬山、赤眉五鄉鎮籌建二級保種群存欄種羊2500只,并制定選配制度。修訂種羊等級標準。
第三步:第三年保種場種羊核心保種群建系,對二級保種群種羊進行鑒定,進行優選淘劣,建立種羊擴繁群檔案。
第四步:第四年建立保種場擴繁核心群和二級保種繁殖群,保種場開始向外供應祖代種羊,保種區開始向社會供應父母代種羊。
第五步:第五年聘請專家和行業主管部門評價育種工作,對各項指標進行嚴格測試,拿出測試數據。
第六步:第六年達到設計的育種質量,全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