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梅 王 鑫
高校大學生“脫機課堂”管理與實踐途徑
徐先梅 王 鑫
手機的廣泛應用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在大學校園中,很多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已從課下延續到了課上學習,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及課堂教學質量效果。本文從“脫機課堂”的管理實踐入手,通過學校和社會兩個大的影響環境入手,進一步探討實現“脫機課堂”管理的有效途徑。
脫機課堂 大學生 實踐途徑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及智能手機的功能提升,智能手機的使用率在當今高校的校園中已開始逐步替代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大部分功能。智能手機在功能上的便捷性讓使用者對其的依賴性大大加強,手機的功能不再是單純的電話、短信、上網,現在的智能機在各種APP及開發軟件的應用下已逐步完善電腦所具備的的各種功能。大學校園中學生們通過手機實現了購物、游戲娛樂、訂餐、網絡支付、網絡學習、網絡視頻等一系列日常活動,甚至出現了只要“手機在手,生活無憂”的現象。大學校園中,課堂上出現了“低頭族”,寢室中滋生了“躺客族”,甚至在學生們固定的“三點一線”的活動中到處都是手機的身影。在這其中,影響最為嚴重的就是大學校園中課堂學習中出現的“低頭”現象,這種手機常伴的上課狀態讓很多學生的聽課質量大大降低,對于較為嚴重的“低頭族”依賴者,上課質量的下降最終滋生了更為嚴重的隱患,考試頻頻不及格以及沉迷網絡等不良習慣。在課堂質量的提升過程中,如何通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更好的建立和完善“脫機課堂”的管理機制是高校輔導員教育工作中的一個挑戰。
各大高校中的“脫機行動”的有效實施一直在探索中改進提升,從輔導員的課堂檢查到手機掛袋的使用,從課上聽課質量與成績的掛鉤到學院量化機制的考核,在各種措施與手段不斷更新的同時,“脫機課堂”的管理都是在長期內很難有著明顯的效果。究其原因不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的自律意識不強。管理的根本是要體現被管理者內心的接受度,很多學生在“脫機課堂”的管理中,過度的依賴外界對其的干涉,沒有在根本上體會和接受管理制度的目的,自控能力弱,總是想從各種途徑找對策,找借口,常常以忘帶手機,備用手機等手段,逃避“脫機課堂”的統一管理。第二、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不強。隨著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的廣泛使用,多媒體的授課形式在直觀展示的同時也讓學生們產生了一定的惰性思想,淡化了課上記錄筆記的意識,從惰性意識“解脫”出來的雙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課的專注力,上課與看手機兩不誤的不良現象時有發生,這也是導致課堂時效明顯降低,課程成績不通過人數逐步增加的主要誘因。
針對目前手機的高頻應用引發的各種問題及未來人才質量的提升,實踐“脫機課堂”的必要性尤為凸顯。“脫機行動”的落實不僅需要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更需要心靈教育的支撐,通過學生的自主管理,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加強“脫機課堂”的推進。
1.制度建設與完善
面對大學生課堂“玩手機”日趨嚴重的現象,許多高校教師為此感到非常無奈和擔憂,是高校教學及管理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實際上,治理大學課堂“玩手機”現象,實現“脫機課堂”應是多管齊下,齊抓共管的過程,從多角度入手,采取措施,保證教學質量。高校應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細化相關條例,規范大學課堂管理,為“脫機課堂”的創設提供基礎保障。教學是大學的中心任務和職能,而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教學與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監控水平,并使教學管理制度科學化、規范化的基礎性工作。
2.思想教育與引導
教師通過情感教育與理性的教育的結合比機械呆板的硬性規定更能使學生接受學校的規章制度。輔導員、班主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主題班會,制度學習等途徑讓學生認識并自覺克服人性中的惰性、投機性及隨波逐流等不利特點,充分發揮班級干部的作用,鼓勵班長做積極的思想動員,班級干部協同配合,輔導員老師深入課堂進行監督、檢查,表揚課堂上做得好的班級和學生以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緒和動力,并以此給其他班級及學生做出榜樣。對于自控能力差、屢教不改的學生也不要責怪太多,更不可粗暴地執行規定,因為“身敗名裂”后很可能會自暴自棄,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容易激化師生矛盾。總之,從學生的思想引導入手,讓他們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要成為手機的控制對象。此外,加強班級干部與輔導員老師的配合,從關心學生健康與學習入手,根據學生自主管理的及時反饋,因勢利導,逐步客服并解決“脫機課堂”實踐中的各種問題。
3.教學改進與創新
在實踐“脫機課堂”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調查,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的行為可能源于對授課內容的乏味。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教學目的,充分備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重點、難點突出,善于啟發引導,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同時,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比如微課、慕課、私播課、翻轉課堂、同伴互助教學法等,把學生熟知、喜歡的教學方式應用到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增加學生自主的學習時間,從而減少學生課堂“玩手機”的人數和次數。教師在理性認識,嚴明紀律,提高課堂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可以使師生雙方達到實質性的教學境界,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自主管理與強化
實踐“脫機課堂”的過程中,學校、學院教學及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雖然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均為“脫機行動”的外部支撐,要想讓這一行動有長期的成效離不開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自我管理。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注重培養自我規劃,自我管理意識,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尤為重要。“脫機課堂”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就是來自學生個人自我約束能力的不足,高頻率的手機應用讓一些大學生產生了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很難真正意義上從網絡應用中走出來,進行合理利用。各高校在大學生入學后,通過一系列的入學教育活動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介紹等引導,讓學生逐步了解大學校園學生生活,設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學習中充實自我,活動中鍛煉完善自我,培養個人處理事情、溝通事情的能力,從而擺脫不良思想意識的引導,這種教育引導的開展有極大的必要性,對學生在大學期間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與強化有重要作用。
手機的廣泛應用是隨著社會發展的應運而生,人作為社會的產物,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這個群體的影響。因此,大學校園和課堂上低頭族現象的產生和發展也與社會這個大環境息息相關。社會的發展是正確引導人們思想道德修養的風向標。對高校校園環境中低頭族現象的關注和改變需要社會輿論的正向宣傳、引導,利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滲透性,大規模對新聞、廣告、網絡等方面進行低頭族弊端的大面積覆蓋,為大眾樹立一個正確使用手機的行為準則和外部環境,從而使得大眾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不良后果。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實踐“脫機課堂”社會途徑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一直對學生行為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示范引導,如何正確對待手機的過度使用問題,不僅僅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大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環境的問題,與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要一直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習慣,并以身作則,合理健康使用手機,做好行為表率。
“脫機課堂”的實踐非一時之功,一己之力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面對這一龐大的群體問題,需要學校制度建設的有力支持,需要任課教師的嚴格管理,需要思想政治輔導員的正向引導與監督,需要班級干部的協調配合,需要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斷加強,需要社會環境的正確引導。只有在共同的管理、教育及探索之下,“脫機課堂”的實踐創新才能有真正的改善與提高。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0.
[2]盛邦躍.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和精細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3]莊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三論式”教學法實踐探索[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
[4]徐杏嫦.關于治理大學課堂“玩手機”現象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6(22).
[5]楊建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齊齊哈爾大學大學英語教研部)
齊齊哈爾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QSX2015-15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