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頤
拉丁美洲文化的論壇
——美國紐約公共電臺WNYC《拉丁美洲美國》談話節目解讀
□梁頤
廣播談話節目《拉丁美洲美國》(LatinoUSA)屬于美國紐約公共電臺WNYC旗下的820AM。節目分為三個板塊并利用現場聲的效果豐富節目形式,是新聞和文化的廣播雜志。節目內容探討與拉丁美洲人有關的問題,注重思想性、公共性,擬提高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為拉丁美洲文化、藝術發展提供一個公共論壇。
《拉丁美洲美國》;820AM;紐約公共電臺WNYC;現場聲
《拉丁美洲美國》(LatinoUSA)是美國紐約公共電臺WNYC的一檔談話節目。WNYC是一個非盈利的獨立運作的廣播電臺,以其全國性的新聞、富有文化色彩的節目和網站廣播而聞名,在美國擁有大量的公眾廣播聽眾。作為國家公共電臺的旗艦,WNYC帶來的是來自兩個頻率——93.9FM和820AM——的綜合新聞資訊和形式自由的音樂節目。兩個頻率有共同的節目,也有獨有的節目,《拉丁美洲美國》是820AM播出的獨有的特色節目,①是為美國公共電臺貢獻力量的特色成員,分析她有助于我們了解美國公共電臺的節目,進而為中國廣播節目建設提供借鑒。
《拉丁美洲美國》的播出時間為周日早上六點和晚上七點,由瑪利亞·伊諾霍薩(MariaHinojosa)主持,她對于城市及文化互動事件、勞工政治、青年人文化等話題都能夠很好地把握。②
《拉丁美洲美國》節目形式為一名主持人與三個板塊的結合。也就是說,節目只有一名主持人,一期節目一般分為三個板塊,討論三個相關問題。
每期節目的三個板塊中,每個問題都與拉丁美洲人有關。節目內容結合與拉丁美洲人有關的問題或者民眾(民眾情緒飽滿、感情充沛的現場聲)表達的問題和意見,采訪相關人士,傾聽相關人士的觀點。節目采訪形式比較自由靈活,一般是主持人引入話題后,由某位制作人、記者或者撰稿人當地現場采訪和討論。采訪人數和被采訪對象的身份沒有一定的限制,并不一定是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權威人士,可以說,只要有利于問題的討論,就是節目的采訪對象。對節目形式的說明和分析見表格。
《拉丁美洲美國》節目主要有三方面特點。
首先,《拉丁美洲美國》可以說是新聞和文化的廣播雜志,是從拉丁美洲人的視角制作的國內唯一的廣播節目。
節目探討影響國內不斷增長和壯大的拉丁美洲人群體的問題和活動,擬提高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為拉丁美洲文化、藝術表現提供一個公共論壇。在具體制作中,節目每周話題集中在新聞、政治事件、文化特征等方面,同時提供引人注目的個人評論觀點??梢哉f,在這個節目中,受眾可以聽到各種關于拉丁美洲人的相關問題。譬如節目中采訪者納瓦羅曾談到這樣的問題:“當蘇聯解體,政府的限制放松。根據最近政府1992年關于宗教的法律,古巴人可以去教堂,這是法律部門的政策。兩年前,美國對古巴的新的經濟政策,這種疲軟使居民更難達到收支平衡。從那時起,去教堂的人增加為50萬,甚至包括始終堅持信念的共產黨人?!蓖瑫r,受眾可以聽到來自各個角度的聲音。上文中提到過節目的被采訪對象沒有身份的限制,這同時也是公共電臺節目作為公共空間的體現。節目中為了展示觀點來源的廣泛,以及對普通人話語權的尊重,會采訪行人群眾:“當人們知道他們可以自由地聆聽上帝的話,很多人失去了恐懼。這就是1993年古巴人的度過的日子。”(男聲對原聲的翻譯,原聲聲音小,但作為背景音存在)

其次,節目充分利用現場聲的效果豐富節目形式。
其他節目相比《拉丁美洲美國》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除了演播室的聲音外,還有豐富的各種事件現場的聲音。廣播本身就是訴諸聽覺的媒介,這樣一來,節目的傳播效果就更真實、生動。比如上文提到的群體集會唱歌等嘈雜的現場聲、教堂傳教的現場聲、行人表達意見的原聲以及對原聲翻譯作為背景音等。同時,節目中表達各種意見的各種聲音真實生動、情緒飽滿,討論充分、引人入勝,兩者相得益彰,為節目增色。
第三,節目中主持人的作用有限,可以說主持人只是起串場的作用,因為這是一檔論壇性質的節目。同時,幫助串場的還有音樂以及各種背景原聲。比如節目可能會這樣串場:
受眾先聽到音樂漸弱的聲音,然后主持人伊諾霍薩會作出節目要討論問題的背景知識闡述:“這是拉丁美洲美國,我是伊諾霍薩。1959年的革命菲爾德掌權之后,達四十年之久,古巴共產黨當局嚴厲禁止了宗教信仰,蘇聯解體給古巴社會帶來了重新開放,和宗教的開放表達?,F在,傳統的古巴天主教徒不斷地加入新教教派。撰稿人納瓦羅最近去了古巴西部,在那里她發現一些年輕的基督教音樂人帶著反傳統的信仰去了鄉下?!苯酉聛恚侨后w集會唱歌等嘈雜的現場聲。然后作為抵達節目外現場的采訪者納瓦羅接著說到:“每個周日,數百的古巴人涌向第七區的教堂,教堂的服務持續四個小時,這是古巴主義的領地,允許布道?!敝笤俳咏烫脗鹘痰默F場聲。節目接著進行一到兩分鐘后,又有行人表達意見的的原聲(使用本國語言,漸弱,但一直存在);繼而教堂音樂起,雖然漸漸變弱,但一直存在,作為背景音樂并作為節目過渡的內容。然后,又會有納瓦羅的解說為節目的轉折做鋪墊:“像許多祈禱者一樣,教堂里的音樂人是新來的宗教信仰者?!苯酉聛?,又是過渡的音樂繼續。
WNYC的頻率標語性口號有:“這是紐約公共電臺(Thisisnewyorkpublicradio)”。節目《拉丁美洲美國》則充分體現了頻率820AM的特點,即非盈利的旗艦廣播電臺、國家公共電臺的特點,節目富有思想性、公共性。同時,作為國家公共電臺的一檔特色節目,從節目中也可以看出,節目制作有向哈貝馬斯所論證的公共領域方向發展的意圖。隨著新媒介的發展,WNYC的網絡廣播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這樣一來,除了美國本國聽眾外,國外的聽眾就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方便地收聽,而網絡傳播方式也對《拉丁美洲美國》這樣的涉及公共問題的節目更加有利?!独∶乐廾绹吩诓煌瑖?、不同民族的不同受眾群體中的傳播效果肯定會有不同,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她以自己的特色打造了一個討論拉丁美洲問題的公共平臺。
注釋:
①http://www.wnyc.org/
②http://www.npr.org/people/2100638/maria-hinojosa
(作者系河北大學-中央蘭開夏創意與傳媒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