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華
讓“語用”的羽翼更豐滿
林進華
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從課堂的教學方式、語言文字的體味、語言文字的模仿訓練入手,教會孩子如何掌握語言,并游刃有余地運用在日常的表達中,提升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語言文字的運用 啟發(fā)式 領悟語言 運用語言
最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落實“語言文字運用”這一目標,已特別重要,迫在眉睫。因此,我們當下的語文課堂,逐步強化“語言文字運用”已經(jīng)成為大家的共識。
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上,雖然已經(jīng)關注到了文本的語言形式或者語文現(xiàn)象,但是在追尋作者或者編者的言語奧義時,卻往往不能由表及里、入木三分,提出了“語用”,卻并未讓“語用”的羽翼豐滿。以下將以中年級語文教學為例,談一談如何讓“語用”實效真正提升,真正實現(xiàn)它的價值,帶領孩子在語文閱讀的天空上自由翱翔。
小學語文課堂實踐“語用”的過程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加深文本理解,更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學《白鵝》一課時,很多老師常常會對第一自然段的“高傲”提出問題,“這里用上‘高傲’是什么意思?”課堂上孩子們各抒己見……教師的這種提問是直問,也是我們提問方式中最常見的“問答式”,但是即使孩子們理解了,對文本的感悟也只是“淺嘗輒止”。
如果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教師可以別出心裁地問:“這個白鵝這么‘高傲’,那它為何還成為作者筆下的主角?”孩子們此時也許會說:“‘高傲’也許是明貶實褒。”類似這樣的提問就顯得更加有啟發(fā)性,不再是單純的“問答式”,而是能激起孩子們心中的漣漪。教師就可以讓孩子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常常說自己是“淘氣包”,其實也包含了這樣的感情色彩,引起孩子們的共鳴與表達欲望。
又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們可以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孩子體會古詩用詞的精妙。指導“讀一讀”時,可以嘗試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朗讀”的先對古詩的意境進行整體感知,再由朗讀進化到誦讀,逐步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詩人的意境;指導激發(fā)孩子們“想一想”時,教師出示“讀_____句時,我似乎可以看到(也可以是其它感官:聽到、聞到……)___________。”的想象式訓練,引導孩子們在反復閱讀中感悟時空的遼闊、意境的深遠。接著可以引導孩子們繼續(xù)暢快表達。兩位好朋友相互送別:李白會對孟浩然說___________,聽著李白的話,孟浩然會說___________……教師在此時,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也許他們什么也沒說,四目相望,心中感慨萬千,進行外貌和動作的想象描寫。這樣就對孩子們的思維進行了訓練,也對語言表達進行了訓練。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是經(jīng)過編者靜心挑選的優(yōu)秀文本,文字很值得孩子們揣摩領悟。教師可以合理地安排語言文字訓練,每堂課都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這樣對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養(yǎng)很有好處。
在教學《鳥的天堂》時,教師可以充分抓住描寫“南國的樹”這一部分,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這段文字的點睛之筆,例如找出“照耀”和“顫動”兩個詞,而后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孩子們先自讀描寫榕樹的課文后,教師引導隨文學詞,抓住關鍵詞,撥動了學生的心弦,由詞入境引導孩子們感悟大榕樹獨特的生命力。特別抓住作者的細節(jié)描寫,對樹葉的細致描寫,激起孩子們一陣陣的內(nèi)心“顫動”。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利用畫面感,讓孩子們對課文描述的大榕樹以及對旺盛生命力贊美的思想情感進行自己的想象,在頭腦里形成畫面,領悟作者筆下大自然的神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材的開發(fā)者和運用者。”因此,作為教師,在開展語用背景下的言語實踐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筆,學習文本言語形式,同時,結(jié)合語境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從而達到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懂得表達交流的技巧,讓讓學生在應用時有“源頭活水”。
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模仿文本的寫作特色進行練筆。本文先總述,再分述,運用很多的排比句,很適合中年級的孩子進行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寫一寫《校園的景色》,運用讀寫結(jié)合的閱讀教學方式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順利展開。例如,有些孩子就會寫到“我的校園真美啊!我們沿著校園小徑漫步,就像漫步在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校園的美啊!噴泉有節(jié)奏地跳躍著,那濺起的水珠就像跳動的音符;滿墻的藤蔓向上攀爬,好似給教學樓穿上翡翠外套;綠樹間飛翔的鳥兒,猶如靈動的小精靈在穿梭。”
我們的每天都有這樣的語言訓練,孩子們的表達定能有質(zhì)的飛躍。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教孩子許多關于語言文字的知識,還要讓他們逐步學會探究語言特色,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終身成長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下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