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箐
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民族自信培養
王 箐
就著全球文化的發展,面臨著西方文化的逐步入侵,中國社會的總體發展呈現“文化失語”情況較為嚴重、中國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受到相應的創傷、民族自信心也在不斷減弱,眾多專家就“學習英語持續高溫”進行相應的討論,但是由于全球性文化的發展,考慮到學習英語在生活中的關鍵因素和必然性,這些論點都變得石沉大海無疾而終,大學英語教學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現代經濟文化全球性發展,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更是得到很好的展現。本文就全球化的語境發展情形下大學英語教學遇到的困境和重要性進行相應的探討,還有就是怎樣將民族自信的培養的目標在英語教學中達到,使高校培育的優秀人員在具備國際優勢的同時也能夠飽含本國的民族自信,進而建設充滿陽光的民族信念和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 民族自信培養 中國文化 文化教學
自2013年始,就降低對英語的使用熱潮的的風從首都北京刮遍全國各地:所以北京市的教委就嚴格綜合相應的情況對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展開相應的變革,并且將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時間慢慢往下延遲,并規定小學生要三年級才能進行英語教學,并將相應的初高中的英語分值進行下調,同時將占中國母語文化較重的語文科目的分值進行相應的提升。就拿江蘇、山東兩個省份來進行舉例說明,隨著首都北京的政策改革考試實行,這兩個省份也相繼推出針對英語科目在高考中的改革條文。同一時間,就比如清華、北大、復旦的這些相關的重點大學也緊隨其后實行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變革,這就將英語的課時進行大量減少。
這種變革是對近些年很多學者和專家“降低英語的學習熱潮”和培養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倡議的回應,也是在嘗試將逝去的20年政府和社會對英語教學的重視,從而導致引發中國社會出現“母語失語”“文化失語”和中國青年民族自信喪失等情形的相應措施。但是,目前全球化文化已經深入到眾多學科和領域中,很多學校的主要目標都是放在為實現社會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而培養具備高技能、高素質、能夠扛起時代重責、有國際發展理念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大學英語在高等教學紅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主要就是對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困難和重要性進行相應的探究,從而培養出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在社會生活中,文化和經濟具備不可分割的作用,源于經濟全球化的新潮已然將中國的文化和教育發展情形遮蓋,并形成很大的攻勢和影響。就相應的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就如美國就借助相應的經濟文化優勢,扛著實施“文化交流”的大旗,利用相應的網絡、新聞媒體、影視傳媒、跨國公司文化、衣物產品等很多的方法對中國實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輸送。但是我們應該要提高警惕的是,在社會文化不斷發展的時代,資本主義國家還和之前相同,也在相應的文化領域中相繼保持著[1]。西方發達國家就針對此種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輸送,就是妄想著在和平的年代實行他們對文化的殖民,其對以往的殖民理念進行繼承和發揚,將我們國家的本土文化進行相應殖民,期望能夠將他國的文化理念在我國進行相應的滲透,使得我國出現“母語失語”“文化失語”的現象,這種情況給我國本土文化的存造成嚴重的威脅[2]。當然除此之外,由于我們自身對本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度貶低就造成我國本土文化受到嚴重的打壓,對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的景仰在不經意間將他國文化捧高,就對本土文化的打壓就使得國民的民族自信缺失[3]。在已逝的20載光景中,也就是社會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英語被人們列入很重要的教學范圍,是很多中國學生的必修課,我國較為發展的沿海地區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學習英語知識[4]。當然西方的文化也就是在這樣的發展浪潮中被帶動起來的,關于此觀點在大學生身上就得到很好的呈現,就學生們的日常交流中都會帶有相應的英文單詞,在空余時間他們還很喜歡看美劇和英劇,喜歡購買進口產品,對很多的本土文化和習俗都較為排斥,就比如拿現在最流行的趨勢來進行相應的講解,現在很多中國的年輕人都不喜歡過端午中秋等傳統的中國本土節日,反倒是國外的很多節日都受到學生們的嚴重追捧,就拿圣誕節和情人節來說吧,很多中國的青年都認為西方的情人節更為浪漫,所以就造成中國的很多本土文化受到殖民侵害[5]。除此之外,英語才是這場文化殖民戰爭的罪魁禍首,英語在對當代的中國青年傳播西方文明的同時,就對我國的本土文化進行相應的殖民侵略。就此情況很多專家都發聲:要有效減少英語教學的課時,降低學生們對學習英語的熱衷度。所以就英語應不應該列入相應的必修課程行列,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6]。
但同時,我們又必須承認,作為世界范圍內的流通語言,英語的作用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就之前在相應的刊物中曾明確指出,英語在各行業領域內所取得的成果都是無法取而代之的,可能英語在未來很長的時間段內還會占據相應的主導地位[7]。所以,就處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英語依然具備著較為關鍵的作用,而且在對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國際常識的復合型人才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通過有效的對英語進行學習能夠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我國,而學習這些技術能夠讓我們的綜合國力增強,在國際上爭取到相應的發言機會,讓世界更好的去了解正在逐步強大的中國,通過學習英語有效的將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8]。其實并不是中國每位都必須學好英語,只是你們少部分得出掌握尖端科技的科研人員需要學好英語。當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學習英語知識,也要將北圖文化更好的發揚光大,要有效的對英語進行學習,要讓英語為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進行服務,只有這樣才是正確認識本土文化的主要原則。
2.1 教師的文化敏感度。說英語課堂較為特別是因為其不僅是學習外語的窗口,更是在理解和交流過程中形成沖擊的主戰場,在這堂課程上面教師就是這場戰爭的指揮,學生在進行學習英語和西方文化的過程中都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教師對學生采取的引導方法對學生正確樹立價值取向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文化敏感度進行加強。隨著相關教學文化的逐步推廣,當前眾多教師都在嘗試跨文化教學。就比如我所在的學校就有很多的英語教師在進行相應的文化教學,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教師會選擇自備資料,但有的教師就會選擇用英語書籍來直接進行參考,還有的還會選擇在相應的網站上面搜取相應的英語參考資料,這些都從很大程度上展現西方國家較為發達的一面,就美國文化不足的地方沒有進行批評,更沒有將中國類似的例子進行相應的講解。所以將教師的教學敏感度進行提升,這是有效培養民族自信的重要內容[9]。
2.2 大學生英語教學批判思維培養。當下,對于大學生來說,批判性思維是被普遍認為的西方人文思維中的重要精華,而英語教學批判就是讓大學生有能力對自己的所見所聞的事物進行相應的分解、進行必要的判斷和反思,這些其實就是我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擁有良好的判斷思維的學生就能夠在在當下這個文化的多樣化的大世界中保持對民族文化的相應認可和對它國文化的洞悉、還有就是相應的判斷行為和勇氣,并將有用的進行提取,將無用的進行舍去。就目前來說,眾多的大學教材中的文化涵蓋量較為廣泛,并且展現的內容也是極富文化底蘊的,這中間還包含相應的西方國家的生活習慣、愛情觀念和相應的價值取向等眾多的層面中,這種思維的產生就是為有效的給當代大學生提供相應的的接觸和洞察到到相關的外來的文化素材,與此同時也給當代的大學教師提供較多的培養學生判斷思維的主要條件。很多大學教師就是運用相應教材資料里面比較具有爭議性的題目來激發出學生就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就能有效的對大學生的判斷思維進行較好的培養,進而讓英語課堂充滿更具理性色彩的特征,就目前情況而言,要想培養學生具有很好判斷思維,這需要對當前的形勢進行較為理性的認證[10]。
就著全球文化的發展,面臨著西方文化的逐步入侵,中國社會的總體發展呈現“文化失語”情況較為嚴重、中國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受到相應的創傷、民族自信心也在不斷減弱,眾多專家就“學習英語持續高溫”進行相應的討論,但是由于全球性文化的發展,考慮到學習英語在生活中的關鍵因素和必然性,這些論點都變得石沉大海無疾而終,大學英語教學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現代經濟文化全球性發展,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更是得到很好的展現。本文就全球化的語境發展情形下大學英語教學遇到的困境和重要性進行相應的探討,還有就是怎樣將民族自信的培養的目標在英語教學中達到,使高校培育的優秀人員在具備國際優勢的同時也能夠飽含本國的民族自信,進而建設充滿陽光的民族信念和意識。本文對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困難和重要性相應概述,針對大學英語教學和培養民族自信進行相應的論證,希望能給同行提供相應的參考數據。
[1]劉軼.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民族自信培養 [J].瘋狂英語 (教師版),2014,04:58-60+67.
[2]陳連豐.全球化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思考[J].青年與社會:上,2015(10):106-107.
[3]王敏.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轉型——全球化視野中的考察[D].山西大學,2010.
[4]林曉峰,何衛平.學生思維方式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海外英語,2011(7x):135-136.
[5]王丹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12):158-158.
[6]王穎.淺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J].科學導報,2013(1).
[7]王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J].校園英語,2014(33):33-34.
[8]秦玉清.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9]李倩.大學英語教學策略對學生思辨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
[10]林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新聞英語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證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