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呢?我想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創造成功的重要條件。因為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保障。現在,課堂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陣地。因此,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改善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實現教學環境的寬松、民主、平等、向上,學生才會有積極的參與意識,才能主動地投入探索,他們的才能和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例如教學 “能被 2 和 5整除的特征”時,教師向學生提 出這樣的問題:“只要你能說出一個數。我就知道它能否被 2或 5整除 。”出于強烈的好奇心,學生都搶著說出較大的數,力求難住教師,當教師都準確迅速地判斷出來后,學生的好奇心就轉化成了求知欲,紛紛問教師:“為什么你能判斷得又準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奧妙,從而主動地學習了能被 2和 5整除的數的特征。由于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還提出了“能被 3、7、9、l1等整除的數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問題,學生創新的意識得到了培養。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敢于提出問題,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才會去探其究竟,才會獲得新知。可以說,生疑是創新的開始,解疑是創新的過程,答疑則是創新的成果。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多問幾個 “為什么”“怎么辦”敢于向權威挑戰,敢干提 出難倒教師和同學的問題。并且教師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創設問的情景,多提供問的機會,把提問權更多地從教師手里轉讓給學生,使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敢干提出問題,勇于爭辯問題”的好習慣。因為,只有“疑”才有“思”才能進出創新的火花,使思想上出現新維度。同時,對于愛問“為什么”,愛提怪問題的學生,教師不能潑冷水,打擊自尊心,面積應善加引導,保護其質疑的熱情。另外,教師要講究質疑的方式,做到學生自己能釋疑的,絕不相幫,對于學生自己有潛心釋疑的,要組織他們積極討論、爭辯、翻書查找資料等等,想方設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要善于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如分數的分母為什么不能為零,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時要先通分等,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探知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發言就更加積極。同學們的主動性發揮了,好學、善學、樂學的勁頭也就更足了。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質疑是思維的開端、創新的基礎。例如,學習了“比的意義”后,學生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 “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當于?”.....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的探知興趣濃烈、思維活躍,發言更加積極了,比、分數、整數間的關系就一清二楚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大膽嘗試,敢于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大膽嘗試,為學生安排創新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嘗試創新的自由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我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先用絞筆刀將鉛筆絞成一個圓錐,然后提問:請同學們設想一下,這個圓錐和剛才的一截圓柱有怎樣的關系,讓學生各說出自己的設想。當認為同學們的設想都是合理的,接著問:那么,圓錐的體積究竟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有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圓柱圓錐、水,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動手合作操作討論,結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論。接著我又問:誰能說出具體理由來?有的小組代表說:我將灌滿圓錐的水往圓柱里倒,結果 3次將空圓柱倒滿,因此 ,我們小組得出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3倍。有的小組代表說:我是將灌滿圓柱的水往空圓錐里倒,結果 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圓柱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 3倍 ,反過來說,圓錐的體積就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創設了好的思維情景。
通過小組合作、操作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精心設計開放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學習題好比磨刀石,使學生的思維越磨越鋒利。”數學教學中常見的“一題多解、~題多問、一題多變”等開放性練習,是訓練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力。生創新意識的好材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表現個性,激勵創新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發現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利用尺子、線繩和一個盛滿水的長方形形狀的容器,來求圓錐體模型的體積。學生們進行了熱烈地討論,最后制定出各種求這個圓錐體體積的方案。這樣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模仿例題,機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去解決。只要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必將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五、體驗成功快樂,讓學生愛創新
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欲望。創新教育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造能力,并在創造活動中感受到創造的愉快和歡樂。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總是要設法為學生安排“創造”的機會,并使各類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進行到綜合練習這一階段時,讓學生回憶近期學過的內容,自己編題。學生們都迫不急待地要講出自己編的題目。有的說 “9+4”,有的說“18—9”,教師將這些題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組完整的綜合練習題。學生們計算著自己編出的題目,情緒很高。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教師在重點輔導時,多給予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和多種鼓勵,慢慢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感覺到自身的價值。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型的個性品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