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玲芳
摘 要:人類的知識來自于實踐,但一個人的知識更多的是來自于學習,是通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個過程。閱讀是一個人獲得感性認識的最好方法,是理性思考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看的更遠。在初中階段就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文字功底,為以后的人生發展做好良好的鋪墊。
關鍵詞:培養;語文閱讀;習慣
一、激發閱讀的動力,是進行有效閱讀的前提
數學課本不及語文、科學等科目富有吸引力,需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經過實踐我們體會到,通過啟發性談話、制造認知沖突、設置懸念等手段,可以較為成功地把學生帶到課本的字里行間中去。例如,教學“分數除以整數”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語:①整、小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除法是不是也用豎式計算呢?②整小數除法是怎樣計算的?(列豎式計算)③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除法是不是也用豎式計算呢?請打開數學書……一個嶄新的課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便聚精會神地看起書來,閱讀的效率是高的。同樣,學生如果收獲到了閱讀的果實,就會增強閱讀的信心,激發進一步閱讀的欲望。
二、養成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必須通過一次次、一個個有一定質和量的有目的的閱讀,才能逐步養成。要想使學生逐步養成有目的的閱讀習慣,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增強閱讀意識
1.教師在進行每一課的教學時,應根據教材在全冊以及單元的地位,制定好明確的閱讀目標。
2.精心設計安排好每一步的閱讀要求,要求應精當、具體,有較強的操作性。
3.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每一次閱讀時,都應清楚地向學生表達和強調閱讀要求,有時候還可用小黑板、投影片出示給學生。教師要加強課堂巡視、督促、檢查,看學生是否按要求去閱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要求要嚴格、持久,要當作一種常規訓練進行。
(二)重視閱讀指導
指導學生閱讀好數學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如果能做到會讀書、樂讀書,并把讀書當作獲取知識的自覺行為,那么自學習慣就會逐步形成。怎樣進行閱讀指導呢?
1.帶讀。因為數學課本具有獨特的語言、表述方式和表示符號,文字高度精煉,如果沒有精心的帶讀示范,剖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學生勢必“高聲誦讀,有口無心”,一遍念完,素然無味,不知所云,所以帶讀示范,是引導學生閱讀入門的重要環節。
2.促讀。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閱讀課本的基本方法后,可在課前布置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懸念去讀書,并在課堂上提問督促,同時要盡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猜想,以激發學生的求“讀”欲,教師在擬提綱時對學生閱讀課本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提綱要依據教學大綱要求,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為原則進行編擬。
三、加強閱讀的檢測,是鞏固閱讀效果的依據
在實踐中我們了解到,學生數學閱讀的“三零”現象比較嚴重:數學閱讀觀念為“零”現象,學生數學閱讀“零”行為,數學閱讀“零”能力,更談不上什么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對數學閱讀的作用認識模糊、膚淺,很多教師僅是走形式,并沒有認真對待這一環節。另外,新教材的編寫中,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有許多“空白”,給學生的自主閱讀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學生感到枯燥,不想自主閱讀,加上教師缺少方法上的引領,學生不會閱讀數學課本。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新教材閱讀的指導,拓展數學閱讀內容,進一步發揮閱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交流閱讀體會,撰寫閱讀報告,讓學生樂于閱讀數學
閱讀材料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總是在班集體中進行的,班集體的學習氣氛、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有形或無形地影響其成員的學習.班級成員的數學基礎不同,閱讀能力有異,學習自覺程度也不一樣.不定期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數學材料的感受體會,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提供一個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及應用數學的氛圍,相互學習,集體提高.在閱讀數學材料并進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當指導學生撰寫閱讀報告,使學生讀寫結合,手腦并用,促進思維的開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增加了“學習總結報告”,將高中數學學習提到一個新的層次,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和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五、提高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意義
(一)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終身要求
俗話說:“學到老,活到老。”終身學習是整個世界的共同認識,是社會成員為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個人發展需求而貫穿生命始終持續學習的過程。保持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是終身學習的內在要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明白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并立身立行。打好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基礎,就能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增強自我發展的動力和后勁。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終身要求俗話說:“學到老,活到老。”終身學習是整個世界的共同認識,是社會成員為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個人發展需求而貫穿生命始終持續學習的過程。保持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是終身學習的內在要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明白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并立身立行。打好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基礎,就能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增強自我發展的動力和后勁。
(二)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數學知識在教材上真實呈現,教師往往根據教學大綱講解,但是教科書可能出現錯印、漏印,教師也可能會講錯,這在實際教學應用中都難以避免。這就需要學生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對數學體系有正確方向上的理解,敢于質疑,勇于表達,提高信息接收的準確度。
(三)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有利于理解、認知、追求數學完善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分為眾多分支領域,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有的分支體系之間可能基本事實不同、解決的問題不同,但是它們之間不會存在相互矛盾,都是建立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之上的。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完善性,建立數學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關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知識、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添括號法則就是有理數加減法法則的另一個運算方法。